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就利用高科技,创建武术知识信息库,使武术知识经济产业化、武术知识信息科学化、武术产业商业化、市场化、武术经营全球化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学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建议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学校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学校武术的开展情况来看,与武术的发展和中央领导对武术的期望相差甚远。通过对学校武术发展的历史;学校武术开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校武术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进行探讨,旨在能够进一步加强学校武术工作的开展,科学规范学校武术课程的教材体系,使学校武术工作能够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历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早期武术竞赛规则的表现形式入手,阐述武术评分规则发展的历程,将武术竞赛规则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规则的雏形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表明武术竞赛规则的修订直接影响了武术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手段,对武术竞赛规则进行了宏观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1985年第一版《规则》开始,武术竞赛规则经过8次不同程度的修订,逐步走向完善;武术竞赛规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促进了现代武术运动的发展,2002年《规则》的制订标志着我国竞技武术运动开始朝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史的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重要意义。笔者全面总结了自民国初年至现在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学术成就,对近代唐豪等武术史家的重要贡献作了评价与肯定,指出了当代武术史研究的若干特色。最后说明了今后武术史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武术科研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对体育刊物九十年代发表的武术章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武术科研现状对武术科研的未来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与定位。发现武术的历史与化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对竞技武术、武术的教育与普及的研究方法比较落后,而对与现在武术发展与改革的重点:武术的国际化、市场化却涉及甚少,因此,武术科研应该朝着更新科研方法、统筹科研内容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武术的本体,探究武术价值功能的演变历程和规律,总结武术发展存在问题与核心转向。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逻辑和哲学思辨角度论述武术本体走向与价值变迁。研究认为:武术本体是一个"技、艺、道"组成的整体,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技击属性、军事属性出现了淡化的同时突出了体育属性和艺术属性,并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武术本体价值的迷失是造成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从挖掘武术修身价值、适应社会大环境和回归文化之本等方面实现武术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了解和推广武术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武术进入奥运会及其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化的瑰宝,武术进入奥运会不是武术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是促进武术在全世界蓬勃开展的新的契机。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竞技与传统并举、大力发展武术民间组织、推广和规范武术教育、组织各类型的武术交流和比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使古老的中华武术在新世纪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宏观历史视角,纵向从北伐战争时期、北伐后至抗战爆发前和抗战爆发后三个阶段,横向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各自领导下的两支武装力量,全面梳理出近代中国军队武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发现,民国时期中国军队对武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尤其当抗战爆发后,在抵御外侮、强国强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军队武术的技术革新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成为中华武术近代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0.
事物的分化既是一种发展,也不无弊端。对于武术而言,从对接世界体育发展潮流角度,必然导致其分化发展(包括功能分化)的路途;但从昭显武术之民族性、文化性特征角度,维持其多元功能之间的适度张力,从而保障武术特殊的技术结构和文化风采,是不二法门。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阐述新时代我国传统武术多元功能张力的内驱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多元功能张力的维持既是昭显武术文化特色的重要保障,也是武术技术结构特色不变的根本保证。维持武术多元功能张力主要包括两条途径:一是将“项目化”后的武术形式限定在竞技比赛领域内,二是将拳种作为竞赛领域以外武术开展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武术之美学因子亦是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提炼出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对当代武术的创新性发展乃至武术学科的多元化建构均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发现武术审美追求呈现出“三部曲”的态势。形美只是武术审美的初始阶段,随着武术审美文化的不断纵深发展,神美转而成为武术追求内在美的重要向度。形美和神美是构成武术动作评价的二维指标,武术动作之“完美”的和谐性、统一性最终聚焦于武术审美的理想追求——形神兼备。明确形神兼备的武术审美追求之终极指向,能为当代武术的创编与展演、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运用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武术在对外军事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重大课题进行了分析,从我军与外军的军事交流角度,提出了发挥武术交流优势,加强与外军的交流与合作,开辟武术国际推广新路的观点,为真正达成“武术源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大武术观,为促进武术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历届世界武术锦标赛看武术国际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历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基本情况、各国家和地区比赛成绩、名次的统计分析,力求揭示武术运动国际化的发展特征,透视当今世界武坛多极化的发展态势,并进一步阐述了世界武术运动技术的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前提是要对峨眉武术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作为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点的峨眉武术,因为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成因、地域、特点的复杂性,造成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分类问题的多样化。概述了峨眉武术文化中分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以峨眉武术发展的三个历史时代来分类将峨眉武术分为古代峨眉武术、近代峨眉武术和现代峨眉武术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和演绎分析法,阐述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中国武术进入奥运所面临的问题,分析探讨相应最佳策略,拟从武术产业发展、利用武术人才资源、武术文化与技术输出和加强宣传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此作为对加速中国武术进入奥运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养生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而中华武术又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并渗透了养生学、传统哲学、中医学、宗教、民俗学等多咱理论。意在通过养生思想在武术运动中的渗透,阐述武术运动与传统养生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武术动作元素来源于生产劳动,军事为武术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原始巫风和图腾为武术舞化提供了可能。武术技术由一母体分流为军技和民技再到冷兵器退出历史舞台的重新整合。武术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8.
采用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竞技武术成功走向奥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国内外竞技武术比赛的不同;国内竞技武术市场还未形成;竞赛规则的复杂性难于操作;新规则实施引起竞技武术技术发展的多变的是影响竞技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从竞技武术概念及竞技武术发展的历程开始,对竞技武术发展中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21世纪竞技武术运动发展对策,为竞技武术运动进入奥运,走向世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摘要:由于受到视觉文化时代感性审美的影响,当代武术出现了极端化的发展倾向。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武术的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传统与时尚”“技击与艺术”“文化与物化”等多维二元关系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只有坚持武术的传统并且使之与时代特征相融合才能体现出武术传统的与时俱进性,才能被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只有抓住武术的技击本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化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满足全球不同地域异质文化受众的审美需求;只有认同武术的文化价值并且积极的通过“物化”方式进行全球化传播才能将武术发扬光大,才能增强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竞争力。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大武术观”的理念视野,对武术的继承与创新或曰武术的“变”“常”问题的理性探讨,为武术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