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教育是指人的教育,是以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教育。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  相似文献   

2.
一、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人格塑造,因为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这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人格反映出社会文化的特点和教育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直接走向社会,它完全不同于中学阶段。  相似文献   

3.
人格,也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构成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反映着个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人格,就是人的品格,它是以道德品质为核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对社会的态度和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是教育者的责任。技校的理论教学、实习教学、思想品德教育等诸方面都有塑造学...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理想人格及其塑造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梅 《教育探索》2007,3(7):117-118
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即个人的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理想人格的树立,只有同时代脉搏相合拍,才能得以完成.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质的教育活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正确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必须包含明确的美育思想,美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完美人格,形成人的自由而富有创造力精神品质。任何有违于这一点的思想都不是美育思想。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说;“美的举止的第一个规律是保障别人的自由”。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学校的所有教育都应体现这。精神,而新课改中的语文课,以其自身美育方面的独特优势应该起到特别的作用,语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机、五彩缤纷的世界,汉字、成语、诗词歌赋,以及优美的散文诗,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文学名著中人物的形象美、心灵美和情操美,则更能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有明确的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伟明 《中国德育》2004,(12):41-42
人格,是人的一切品质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共性特征。它包括人的道德、思想、政治品质、性格、气质、能力等。人格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作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主体的人,其人格发展状况、人格所展现的面貌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而且也间接地关系着整个人类社会是否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学生的健康人格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善良真诚、自信坚定,民主平等、坚强乐观、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等。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职学生中很多思想贫乏、信念缺  相似文献   

9.
一“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塑造人格”是使受教育者能够主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情感的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知识广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厚的人,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具有普遍人格力量的人。作为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素质教育,不能不关注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建构人的完满人格。一个教育家甚至说,教育的成果是全部知识遗忘之后所剩下的那些东西。所以,在传授语文知识,培…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它也是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怯懦、自我为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合作等.这些现象尤其在职高生身上体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人格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格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兴趣、稳定的动机、崇高的思想、优雅的气质、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立足点是健全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笔认为,思想政治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强化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个性亦称作人格,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心里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倾向性集中表现在个人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即世界观———个人思想言论和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人文思想教育和科学理性的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流趋势,职业技术教育更没有理由只注重专业技术的理性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世界观的引导和个性的培养。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生源结构和个性特点,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多方面地引导并逐步地促使高职学生调整和完善各自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保证其毕业生能普遍具有健康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所认可的职业技能。一、反…  相似文献   

13.
论在素质教育中加强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行素质教育,不仅对于个体发展,而且对于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思想道德觉悟、科学文化修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心理发展都应该是个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在这里,仅就素质教育中人格的培养问题谈些看法。一、当代道德人格的基本要求人格,在不同的情况下,有各种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德性、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人来说,他的人格的核心和灵魂,不是一个人的性格、气…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娟 《教学与管理》2009,(12):154-155
“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包含着复杂的内容。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灵魂、行为、态度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统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格的发展。那么,什么是健康人格呢?我们认为,“健康人格”是一个统一的、和谐的,具有协调能力、富有创造性和丰富情感内涵的自我有机体。  相似文献   

15.
人格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是由交互作用的多种层次构成,泛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的人格,是教师以自身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履行教师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中形成的思想品质、心理特征及精神面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笔者拟就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及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形式谈几点认识。一、教师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的劳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学生眼中得到放大,并进…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格教育应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者要熟悉人格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实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各种心理特征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荣格的人格原型理论对乔安娜悲剧心理层面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亚军 《现代语文》2014,(7):159-160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语文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等多重属性的基础学科,其本质特征是基础工具性和思想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语文德育又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语文德育是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德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教育即培养学生良好的完善的人格的过程。人格教育就是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完善的人格、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在社会和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健全的人格越发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格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里,有鲜活的历史人物,有生动的历史故事,有深广的文化知识,每一个历史画面所给我们的历史启迪都是不可限量的。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充分的利用这些知识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在历史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观认为,人格是以现实社会存在的人为前提,是人所具有特质表现方式的总和,人格的本质是社会特质,人格总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经济制度在个人身上的反映,它决定着人格的形成、发展的类型和发展的趋势等。马克思人格思想为我们认识人格的本质、在现实社会塑造宏观的人格模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