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女大学生运动内衣的消费行为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女大学生运动内衣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当代女大学对运动内衣的偏好、选择运动内衣的消费价值取向与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文化的行为方式、特点,归纳总结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文化的特征.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文化特征呈现为:体现对身体的认同性、体育消费文化的审美性、体育消费文化的传承性、体育消费文化的整体性、体育消费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沈子豪 《新体育》2023,(22):91-93
通过宥马运动APP结合日常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课外锻炼干预的新模式,探索促进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想、新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教学结合宥马运动APP课外阳光长跑干预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以及身体机能的提高与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心理压力运动干预的研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改善作用,是我国体育心理学研究以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结合"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运动干预研究"成果,分析、评价了研究方法、运动干预效应和生理心理机制等问题,为全面、系统地研究运动干预改善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效应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为采用针对性的运动干预方案预防和调控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窦健  李兵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34-137,141
本文以高校体育课教学纲要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以华中师范大学一年级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质测试和体育课堂运动干预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了为期16个周的体育课堂运动干预及干预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体育课进行运动干预的实验,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其中技术与素质实验综合干预组效果最好。体质测试成绩尤其是爆发力、力量素质有较大提高;身体脂肪率下降,优化了身体形态;肺活量体重指数由及格向良好转变。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加香 《体育科技》2013,(6):77-79,83
主要采用测量统计和实验法对宿迁学院甲、乙两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体育干预的心理疗法个案研究.实验前运用成熟稳定的全国通用的心理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问卷测试,身体条件能够支持完成体育干预-心理疗法的实验,并根据被试的身心状况、运动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个体特点合理选择各种运动项目和运动方式,灵活安排各个运动时间并结合适宜的日常心理疗法对其心理健康问题进行15周的试探性干预实验.实验证明,合理运动负荷体育干预和日常心理疗法的结合互动能够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一步丰富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有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9):24+39-24,39
文章通过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以探讨健身街舞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健身街舞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非常有效。这就为优化大学体育课程及女大学生运动健身的项目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水平,促使她们获得良好的生活状态。以辽宁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借助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基本运动能力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结论表明:1)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其髋、膝和踝的灵活性和动态稳定性不良,骨盆和身体核心部位的动态稳定性和控制能力较差,而且身体两侧的髋部灵活性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点;2)为促进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发展,应强化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自我改进意识;重视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核心区稳定性力量训练以及加强其两侧肢体功能的对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许莉 《体育科技》2007,28(3):58-62
"轻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乐体育",追求的是体育运动要以人为本,为身体的健康而运动。对女大学生实施"轻体育"运动实验后证明:"轻体育"运动对提高女大学生身体力量素质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女大学生心血管机能;有利于女大学生的心理调节和心理健康;可以改变女大学生身体成分使体形变得更加健美。"轻体育"是非常适合女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一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宏颖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2):72-74,82
通过对高校部分参加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进行SCL-90量表分析,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6周运动干预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评价,表明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改善作用,能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1 628名参与体育网课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行为与身体自尊进行测量,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居家期间大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积极;女生的锻炼行为与男生存在明显差距;女生的身体自尊水平相对偏低。研究发现锻炼态度、锻炼行为、身体自尊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育网课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需要加强锻炼态度的引导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运用跨理论模型基本原理,比较不同锻炼阶段大学生体育消费差异,旨在为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锻炼阶段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态度、动机、各类型消费需求、消费程度及消费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提出:高校体育要不断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宣传为健康投资、为运动消费的校园体育文化理念,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不断优化体育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阳光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阳光体育的内容取决于不同的运动对象。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锻炼价值,从而为调动女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锻炼导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所用时间差距较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男生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为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比例偏差大。针对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以及对大学生和学院领导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要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分别对中部普通高等学校女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立足于高校体育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任务上,力图构建一个符合实际、理论依据充分、实效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高校女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消费意识和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育消费行为都呈多层状。大学生对健身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但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性别学分析方法剖析影响大学女生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推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传统主流文化对身体锻炼的忽视和对性别狭隘认知的遗留痕迹、正被父权制下社会所异化的大众媒体和大学女生体育需求的无法满足,遏制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推广效果。提议采取引导女生树立正确健康理念、加强其体育自主实践能力培养和统筹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等措施,强化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推广作用,并为推动大学女生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高校女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新乡市高校女教师健康自评状况不容乐观;体育人口数量偏低,大大低于34.3%的全国科教文人员体育人口值;体育锻炼的态度虽比较正确、积极,但同时"高知低行"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各不相同,呈现多样化,具有鲜明的性别色彩,但尚未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参与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动机依然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梁莉  凌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9-90,100
为探讨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共60名女生进行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锻炼前后身体形态、素质和生理机能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受试者的胸围、腰围、大腿围有明显下降(P〈0.05),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台阶指数、单足支撑(s)明显提高(P〈0.01),晨脉、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5);肺活量、VO2max明显提高(P〈0.01)。结论: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明显增强呼吸系统、心肺功能,并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