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计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处于中低等水平,主要表现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较小、运动时间较短、运动频率较低、运动量较少;男生体育活动等级明显高于女生,文科生体育活动等级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深;男生手机成瘾倾向显著低于女生,文科生手机成瘾倾向明显高于理科生。(3)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与手机成瘾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体育活动等级的手机成瘾倾向及其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无运动量到中等运动量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中等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4)除突显行为外,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体育活动等级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其中,性别指标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体育活动等级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减轻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且中等运动量的体育活动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手机成瘾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倾向量表(MPATS)对深圳大学22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体育锻炼与睡眠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798,P<0.01),与手机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630,P<0.01)。(2)体育锻炼不仅正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同时负向预测手机成瘾(B=-0.37,P<0.01);手机成瘾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B=-0.16,P<0.01);手机成瘾在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质量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为35.58%。结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还可通过手机成瘾间接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体育锻炼量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随机问卷调查武汉市285名在校中职生。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和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相关。适度的体育锻炼量可明显改善手机依赖现象。最后,从体育锻炼方面提出降低手机依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剖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症状,探究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100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与手机成瘾量表测试;通过将270名大学生手机成瘾者分成8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开展持续8周的运动干预实验;运用数理统计与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46.1%,头疼和孤独感是手机成瘾综合征中最普遍的症状;(2)运动干预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01);(3)8个项目运动干预对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综合征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对各组别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乒乓球实验组的综合干预效果最好。结论:运动干预能显著改善大学生手机综合征,乒乓球、羽毛球综合干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学业拖延是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学业拖延量表,对1 0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保护性因素自我控制和危险性因素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影响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两两相关。体育锻炼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手机依赖正向预测学业拖延。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以体育人,充分发挥高校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以“体测”促锻炼,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心融合”,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以研促教,全面覆盖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职业人群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与自我和谐的水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职业人群中标准休闲体育人口比率较高,但存在年龄差异;职业人群的自我和谐总体上较为和谐;运动参与程度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运动参与程度高分组和低分组与中间组人群在自我和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参与休闲体育强度、次数、喜欢与否和家庭月收入进入对自我和谐的回归方程;休闲体育活动对职业人群具有积极的身心健康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鼓励大学生以大众体育活动形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减少智能手机成瘾的情况,提高大学生的休闲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分析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对大众体育参与度、参与频率、休闲满意度及生活满意度产生的影响。研究以使用智能手机的6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和协方差结构模型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会对大众体育的参与意图和参与频率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象对休闲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均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大众体育的参与程度、参与频率对休闲满意度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休闲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成瘾对参与大众体育起到制约作用,对休闲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产生消极影响,而大学生参与大众体育运动则是能够提高和满足休闲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的正向性业余活动。因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预防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现象,通过积极参与大众体育运动来增强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进而为大众体育的活性化及促进终生体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皖西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和参与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项目、频率、时间、地点和形式以及影响因素等呈多样性;男、女大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建议学校从教育和引导、体育场地器材建设、体育社团组织管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指导和教学时间段安排等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工作。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60-364
文章在"善治"理论指导下,运用Baecke身体活动问卷对大学生体育参与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提出相关策略,从大学生期望视角,运用二元语义表示模型确立善治策略为:1)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2)监督与激励共存,保证体育参与时间;3)降低场馆、俱乐部收费标准;4)针对男生开设不同强度体育项目;5)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体育参与思想引导;6)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手机在提高体育参与方面的功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手机运动APP对大学生静态生活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对手机运动APP的使用率较高;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体育锻炼需求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高校体育课程与手机运动APP的应用存在着不协调性;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运动APP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提供优质高效的体育教学资源,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1.
张婷  答英娟 《精武》2012,(21):61-6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每次运动平均持续时间、不同季节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情况入手,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选修高校公共体育瑜伽课程的女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瑜伽移动教学模式完全能够在高校实行;(2)移动教学模式下的女大学生身体能力、练习时间、运动动机和心理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3)移动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女大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结论:移动教学模式适用于高校瑜伽公共选项课,并且能够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修 《安徽体育科技》2011,32(1):68-70,79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皖豫晋3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较明确的认知,体育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与余暇活动的主动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参与活动时间有限,锻炼效果不理想;活动时间与负荷远低于相关教育与体育法规的要求;场地和器材的缺乏、余暇辅导少、传统教学模式与学习负担重是影响大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研究了大学生对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对学校目前的体育文化现状的了解和认知。主要结论:学生对于体育的喜爱度与每周锻炼频度差距较大,对体育的喜爱情感并未显著地转化成为他们实际锻炼的行动;在体育课程方面,学生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并未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和运动积极性有太大损害;主要的不满来自于课余体育活动方面,没有合适的同伴或组织、场地不足或租金太贵、得不到科学的指导是产生不满主要的原因;未能形成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的非制度体育文化,使得非制度的体育文化对学生形成体育情感的促进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建议从课余体育活动入手,合理设置隐性课程,促进学生对体育的喜爱转变成为实际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身体更加健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育参与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参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并不乐观,在运动项目方面,男生侧重与激烈性运动,女生喜欢舒缓优美类项目;影响广东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情况的因子主要有周围环境因子、自我发展因子、场地环境因子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院校的校园体育活动现状进行研究。目前学院所开展的体育活动除了常规的体育课程,还包括学院运动会、春秋季体育节、社团体育活动、"运动世界校园"健康跑、校外体育竞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出四点优化校园体育活动的方法:首先,丰富社团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其次,增加运动会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再者,改进体育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最后,完善体育设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本校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近80%的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而只有20%的家长、任课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表示支持.功课繁重、场地缺乏等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及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认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奉献了爱心、服务了他人,也锻炼了自己;缓解了全民健身组织指导服务短缺的矛盾;同时还传播了现代体育文化,有利于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建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要从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