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分析大学生慈善义工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大学生慈善义工工作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促使大学生慈善义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校道德文明新风尚、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慈善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了实践性和社会性的作用。通过随机访谈上海大学的近百名大学生,从慈善活动对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影响,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慈善活动如何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出分析,探讨慈善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对慈善的热情开始慢慢消减,参与慈善活动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了。为了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慈善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在活动中找到最适合大学生的实践育人路径,作者以调查问卷为主,结合访谈法、亲身实践对此进行研究。本文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学校角度以及社会角度来研究适合大学生的实践育人路径.并对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慈善文化建设,已被国家列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部署与规划。因此,开展慈善教育,培养学生善 良人格,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教育举措。本文就目前慈善中存在 的认识误区,学校开展慈善文化教育的意义和班主任如何对学 生进行慈善教育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慈善意识淡薄,让人深思。大学生慈善意识要想真正得以提升,就要从社会、学校、家庭这几个方面来提出对策:其一,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社会慈善氛围;其二,健全慈善行为导向机制,推进慈善事业法制建设;其三,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提高大学生慈善意识;其四,重视家庭的培养作用,提升大学生慈善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慈善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慈善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慈善活动能够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弘扬慈善文化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安康学院坚持28年开展的“福利院送温暖”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目的,积极发挥慈善文化的育人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心存大爱、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把慈善理念融入基础教育之中,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慈善协会将联合在全省中小学开展慈善教育活动。2012年慈善教育活动计划在全省1000所中、小学进行,各县(区)确定6至8所学校作为活动学校。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张謇对慈善事业提出许多改革主张,并投身于慈善活动。他主张拓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改革救助贫民的方式,转变筹集慈善资金的观念。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他采用西方慈善机构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的善堂,设立贫民工厂等慈善机构以教授贫民生存技能,并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张謇的慈善思想与活动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兰兰 《教育与职业》2008,(2):119-120
笔者以近三年来组织学生在开展体育教学与社会慈善实践相结合的经历、过程为研究背景,以期论证大学体育与慈善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必要性,旨在为大学生慈善教育、平民慈善事业张目、宣传和呼吁。  相似文献   

10.
慈善和感恩是一对伦理范畴,反映的是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慈善本质上不图回报,但感恩作为客观的、受动的结果.应当永远和慈善在一起.民间助学活动中,受助大学生感恩能保障助学活动的持续发展,助学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唤起大学生感恩意识,然而,当前这两方面都存在着缺陷.为了保障民间助学的持续发展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慈善助学理念,完善和创新助学模式,塑造良性互动的感恩文化.  相似文献   

11.
企业慈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形式。企业慈善实现了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企业参与慈善活动,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我国企业慈善还面临许多问题。企业自身的慈善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要完善企业慈善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公民意识,营造企业慈善文化的氛围,以及通过全社会的慈善意识,推动企业慈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慈善组织在推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我国内地,由于慈善事业的起步较晚,慈善组织的发展步伐较慢,与香港地区慈善组织的发展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我国内地慈善组织的数量上虽已超过香港地区,但与两者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内地慈善组织的社会满足程度远远落后于香港地区,而且在慈善活动实效上也相差甚远。本文以香港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借鉴,从慈善文化的提升、政府对慈善组织的重视和支持、慈善组织内部运作机制的健全等方面对在我国内地发展慈善组织提出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参与跨国活动的西方慈善NGO组织数量虽然并不多,但每个组织的规模庞大,活动引人注目。从历史发展来看,虽然西方慈善NGO开展跨国活动历史悠久,但不同时间阶段的活动范围和领域有所不同。就目前而言,西方慈善NGO开展跨国活动的途径和方式多样,但合作策略是它们的主要选择。西方慈善NGO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是国际社会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行为体。  相似文献   

14.
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在慈善能力、慈善体制、慈善文化以及慈善人员队伍的培育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全面提高我国慈善资源的培育,政府需大力进行慈善宣传、制定完备的慈善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捐赠力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功德意识的提升,我国体育慈善事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而与之同时,体育慈善组织的匮乏却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慈善事业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体育慈善行为意识淡薄,慈善氛围不强;成立体育慈善组织的资金门槛过高;组织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公信力低;体育明星效应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开展慈善文化宣传与教育,强化慈善意识;降低门槛,加快体育慈善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健全体育慈善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充分利用体育明星效应,建立明星个人慈善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南京民间的慈善组织众多,不仅有传统时期延续下来的团体,还有许多新创办的近代慈善机构。这些慈善团体在政府的管理下,从事着一系列慈善活动,较好地补充了政府救济的不足,对稳定社会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民间慈善活动的发展也推进了南京城市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从1931年起,冯玉祥开始以个人身份从事慈善活动。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有益成分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冯玉祥慈善活动的思想基础。冯玉祥慈善活动包括慈善救济、慈善教育和社会公益三大项。冯玉祥从事慈善活动的动机既有同情心、责任心的表达,又有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愿望,已远远超出慈善活动本身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慈善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坤文言》中的"行善积德"、《云笈七签》中的"救人济世"等思想,距今已五千多年,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具有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性,是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教育资源。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95后",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占大多数,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感恩意识缺失在这部分学生中较为突出,本研究以此展开,并探索了如何利用好校园主阵地,挖掘慈善文化的价值,促进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慈善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慈善文化包括了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一切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实践的总和。慈善文化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慈善意识等为目的,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依托,以慈善知识、慈善价值观、慈善行为规范等为内容而进行的宣传、培训或系统教学活动。慈善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慈善是一种维系人类共在、共融、共进、共荣的文化纽带。现代大学慈善文化要突出真正的他者意识、普遍的休戚与共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观念。现代大学的慈善氛围、大学教师的慈善担当、管理规范的慈善引导共同构成了大学慈善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慈善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大学生慈善观念的培养、慈善心理的引导和慈善行为的塑造。在现代大学慈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深度挖掘慈善文化的意蕴,努力拓宽慈善教育的人文视域,积极营造慈善文化环境,由此而实现青年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环境的健康稳定并引领社会的和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