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是我国古代化的一个灿烂辉煌时期。城市经济异常繁荣,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都市,如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扬州等。城市的繁荣,带来了娱乐的兴盛,勾栏、瓦舍等娱乐场所便是专门表演歌舞杂技的地方。歌舞从唐代的以宫廷为主,向民间转移,在表现内容方面尤其体现歌舞伎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瓦子在宋代大兴它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城市生活、城市景观变革的完成。之所以叫"瓦子"是因为当时没有一个现成的名称,古人发现这类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瓦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瓦舍"、"瓦子"。南宋末年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瓦舍者,谓其来者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相似文献   

3.
瓦市,是我国南宁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是南宋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当时对它进行记载和描述的著作并不算少;后人对它进行研究的论著也不在少数。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就此做一点儿工作。 (一)什么是瓦市? 瓦市,即市民娱乐的场所,又叫“瓦舍”、“瓦肆”、“瓦子”。“瓦市”的原意,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瓦舍》中有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都城纪胜·瓦舍众伎》的解释是:“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其义近似。瓦舍是一个百戏荟萃之地,每个瓦舍里划分为多个专供演出的圈子,成为“勾栏”。  相似文献   

4.
宋金都城商业文化的高涨与古典戏曲之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六朝隋唐的古代戏剧,在北宋商业文化空前高涨的的特定条件下趋向成熟,并在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多民族雅俗文化的全面融合的进程中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宋金都城开封堪称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戏剧之都"。本文从开封在宋金时期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出发,围绕汴京坊市合一城市格局的形成所促成的瓦舍商业文化的繁盛,论证了宋金杂剧进入古典戏曲成熟形态的诸多原因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6.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7.
从南宋湖州的地理位置、军事地位、政治环境以及当时四川籍官员寓居湖州之多四个方面 ,分析秦九韶寓居湖州的原因 ,可以明确 :当时正值蒙古军侵犯南宋边境 ,四川战事频繁 ,生活难以安定 ;秦九韶的父亲好不容易从四川来到临安 (今杭州 ) ,再从临安被派往四川边境时 ,家眷难以在临安定居 ,便把他们留在临安的周边城市———平安而繁荣的湖州 ;秦九韶二次出川后来湖州是因为母亲在湖州。  相似文献   

8.
罗献中 《读写月报》2023,(32):23-25
<正>《又见州桥》(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0月28日“史鉴”版)是一篇关于考古发现的叙事状物散文。文章叙写了北宋都城汴京州桥遗址的考古发掘的情形,描述了汴京州桥的兴衰际遇及其反映的汴京古城的历史变迁。该文笔触细腻、叙写生动,是一篇美文。然而,遗憾的是,文章在进行细腻生动的叙写时,却出现了多处表达不当的病句,经不起推敲,成了美文中的瑕疵。这些语病的类型大多是语文中、高考的语病题型,可以作为真实案例在教学中进行使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经营管理、演出竞争的商业化,形成瓦舍文化鲜明的商业性特征;勾栏消遣与饮、赌、嫖、玩等感官享受一体化,则构成瓦舍文化独有的娱乐性特征。通过这两个特征的讨论,揭示瓦舍文化对我国民族形式戏剧的繁荣、变化和成熟的关键作用与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汴京词人群就是以词描绘汴京宫宇、描写汴京生活、抒写汴京情思的宋代词人集群。汴京词人群是以地名命名的词人集合。故而浓郁的地域性、相同的创作心理是这一群落的基本特征。独立的词人意识、汴京城中盛行的词曲传播——消费热潮是汴京词人群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西厢(扌刍)弹词》、《弦索西厢》、《董西厢》)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说唱文学,在崔张故事的发展传播中,它承上启下,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学一向轻视戏剧及说唱文学,而戏剧界对说唱文学也另眼相看,因而《董西厢》行世六百多年来,在近代才日渐被重视;它的作者董解元,竟连名字、乡里也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无法稽考了。  相似文献   

12.
湖南侗族同其它民族一样,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说唱文学,包括"刚锦"、"多锦"、"刚锦多锦"、"刚款"以及各类民间仪式中的说唱,它们是侗族文学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演变,说唱文学的传承发生了新的变化。以说唱文学传统保留较好的通道县为例,对湖南侗族地区说唱文学的传承现状做田野调查,以期对侗族说唱文学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以及传承保护等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范成大生于一一二六年,正是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的时候。但是,南宋王朝根本不把恢复中原、报仇雪耻的事放在心上。对外一味敷衍妥协,赔款结欢,苟且偷安。当他四岁,金兵渡江南侵,临安(现杭州)、平江(现苏州)被抢劫一空,家乡被大火焚烧,居民死亡达五十多万,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十六岁时,南宋朝廷与金又订成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从此,国家的前途越来越黑暗,民族的灾难愈觉深沉了。目  相似文献   

14.
《绘图迷人馆捉拿九花娘鼓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说唱文学作品,其故事底本是清代小说《彭公案》之部分情节。鼓词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改编,内容上,由公案故事变为才子佳人故事;形式上,由叙事文学变为说唱文学。鼓词与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上的差异较大,思想主题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5.
一一二七年,我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在灭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王朝以后,大举南侵,占领了中原,攻陷北宋首都汴京,掳去北宋王朝的徽、钦二帝,北宋至此宣告灭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宋朝宗室康王赵构逃到江南临安(杭州),建立了南宋偏安小朝廷。但金兵继续南侵,严重威胁着南宋王朝的统治。在金兵铁蹄蹂躏下,中原地带“号泣动于乡里,嗟怨盈于道路”(《金史·兵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85):27-28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一生当中去过许多地方,然而却有很长一段时期,她是同家人生活在宋朝都城汴京。因此汴京的文化对李清照有很大影响,被她一点一滴写入她的词作之中。本文以现在汴京的菊花节和一些传统节日为依据,具体论述李清照词中是如何体现汴京文化意象的。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与家人居住在宋朝的都城汴京,因此汴京的文化也是一点一滴地浸润到李清照的词作当中去的。不论是她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有很多文化、习俗的描写是与汴京密不可分的。在南渡前,她的词主要以描写闺中生活和离愁别绪为主,里面穿插着汴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南渡后,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她的生活飘忽不定,所以词中多了对故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可以说,李清照的词中反映了汴京的文化,而汴京文化又影响着李清照词的创作,二者的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发展、丰富、与革新,不断完善与成熟。其中勾栏瓦舍的创设及演艺活动对宋元时期戏曲的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勾栏瓦舍创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勾栏瓦舍中演艺活动的商业竞争性、通俗文化性、综合娱乐性对于宋元戏曲的繁荣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阐释勾栏瓦舍的创设演艺与宋元戏曲的繁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绝句作于1192年,时陆游六十八岁,被罢官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已经四年。 1126年冬天,金人的军队冲进都城汴京(今开封),掳去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从此灭亡了。徽宗的儿子赵构逃到长江以南,以临安(今杭州)为首都,另建南宋王朝,过着苟且偏安的生活。金人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明说唱文学是曲艺形式的文学脚本,是语言艺术的一特殊领地。本文仅就文学研究中的习惯性偏向——当代说唱文学的“雅化”嬗变——“雅化”前景忧乐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