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数学文化是数学思想的积淀,是数学本质的升华,是数学观念的精髓,是数学智慧的灵魂.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数学概念,揭示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学思想,提炼数学精神,积淀数学文化,得到思想的升华、心灵的洗涤、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文化是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其核心是数学观念。数学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与传承,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数学文化的价值。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数学文化,通过在数学史、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的应用、数学美的挖掘、数学的理性思维等方面展开数学教学,达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林海萍 《广西教育》2013,(37):82-82,8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是在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人们在学习数学时自觉形成的一种能力。它与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所不同的是,它是无形的。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不像知识的传授,它是一种隐性的又是客观存在的能力,它隐藏在显性的数学知识之中,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适时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思想,又唤醒与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数学思想,又唤醒与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具有传统性、渗透性、哲学性、美学性和自我完善性等特征,进行数学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发展理性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目标的整合、要揭示数学文化的内涵,多角度开展数学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提高民族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数学教育,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数学文化教育。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奇葩,它的内容、思想、方法与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高中数学教育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正逐步受到重视。本文从数学史的教学意义、形成正确数学观、加强数学应用、与其他学科交融等四个方面进行数学文化渗透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数学文化在学生学习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价值。用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方法来渗透数学文化,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数学文化主要是指数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数学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数学文化》课程虽然要以知识为载体,却并不以传授数学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教授数学思想为主,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学会"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但目前,各高校普遍缺少《数学文化》这门课程。《数学文化》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数学课程,是针对数学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结合数学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同时,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使他们了解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项目力图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以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及相关课程的积极性,加深学习者对数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数学文化类课程,对程度不同的知识载体分层次开设数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不仅要理解、掌握数学的知识、方法与思想,明白数学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更要从中体悟数学的思维、精神及人文价值.将数学文化适宜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和更好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还要注重发扬优秀文化,让数学育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汇集,更是创造性活动。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格,积极传承数学文化。笔者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发现数学之趣,体会数学之真,品味数学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格,引领学生传承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而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中奠基性成分,是学生获得数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是把知识型教学转化为能力型教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的意义 1.1 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构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一环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复制”活动,而是学习者认知结…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7):89-90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结构和空间内容的理科学科,在漫长的发展和成熟之路上,将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数学公式、数学定理以及数学思想的内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小学阶段的数学对小学生更是有着启蒙思想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管理和思维模式。因此,在小学生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非常有必要。鉴于此,本文笔者以此为论点,探讨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助力,探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种文化。只有当数学教师了解了数学的文化属性,把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充分展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介绍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数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数学教育中应注重数学的科学观、工具观和文化观的融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同时要通过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是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灵魂,是形成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桥梁.而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考“压轴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常常在较复杂的知识背景中考查学生运用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是培养数学学习习惯,进行数学思维训练的初始阶段。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凡事喜欢问出个究竟的年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历史文化,有利于揭示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有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主要面向六到十二岁的学生,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学好数学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数学文化一般我们认为是人在数学活动中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数学命题、数学问题等)与精神产品(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等),数学文化不是一蹴而成的,是经过人类长期数学活动形成的,渗透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的必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渗透的特点,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在数学学习中如果能够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无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及数学方法的转化,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形成数学认知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文章以转化思想为例,阐述转化思想在提高解题能力中的重要意义,以期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转化意识的培养,从而将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向具体、简单转化,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及其对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意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重点分析了通过数学史介绍、数学美展示、数学思想方法灌输及数学的实际应用渗透数学文化的理论和方法;认为数学教学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职数学教学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