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美 《语文知识》2009,(4):39-4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采用的依然是在中国文坛上流传了千年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看,《小二黑结婚》颇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要求。然而。正是通过“才子佳人”模式的故事结构,《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文本”,带给人以“快乐”而非“新生的极乐”。  相似文献   

2.
“圆形”结构意象作为中国人的精神结构原型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了中国人的叙事作品类型中 ,形成其在故事构架、叙事结构、形象构设及精神内在意蕴、风格流向等方面的“趋圆”走势。《玉娇梨》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其在这方面的体现尤具典型意义。从故事层次、叙事结构等来剖析《玉娇梨》所蕴含的“圆形”结构意象及其成因 ,对于解读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及后来的拟才子佳人小说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人们往往只注意《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这是有失偏颇的。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创新,阐明了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文小说"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现的一些羼入大量韵的言小说被孙楷第先生命名为“诗小说”。“诗小说”这种形式的出现与言小说的内部发展有关,也与一定的审美接受心理有关。小说中夹杂作为“第二语言”的韵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写景状物的传统,可追溯到史传学和唐前小说中,才子佳人题咏、唱酬的模式受《莺莺传》以至《西厢记》、《娇红记》的影响甚大。这些小说中的韵的水平虽然低下,但它们仍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既辑录了才子佳人的诗词与其本事,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的心理需求;又因写风月之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王雯 《海外英语》2013,(6X):151-153
《花笺记》是一部久负盛名的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清时期流传于岭南民间的叙事性韵文,被誉为"第八才子书"。对《花笺记》的译介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初,英国人P.P.Thomas的译本是最早并且最为西方世界熟知的版本,在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做了重要贡献。但是在学术界确一直没有被重视,该文就以P.P.Thomas的译本为例,总结其中的误译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6.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由世情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融汇、发展而成的长篇小说。有学者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它在审美倾向、道德取向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接受十分明显,而在叙事结构、表现主旨上又与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作为“才子佳人”小说,《红楼梦》是“情”文化的集大成之作。既以“情”动人,又给予我们了大悲的动容。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观、婚恋观、艺术观三个方面对《凤凰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联系作者生平创作与时代背景,结合相关才子佳人小说,系统剖析了该作品的艺术成就,认为《凤凰池》在诸多才子佳人小说中独树一帜,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荣 《文教资料》2007,(8):58-60
本文主要论述了《鼓掌绝尘》对《金瓶梅》性爱观的拨正和反思,主要以“情”和“礼”来反拨《金瓶梅》中的“欲”,通过才子佳人的“才”来抵挡金钱“财”对人的异化。其实《鼓掌绝尘》对《金瓶梅》性爱观的拨正和反思正是才子佳人小说对人欲横流的晚明小说特别是艳情小说反拨的一个典型。但《鼓掌绝尘》终因其不成熟和《金瓶梅》在明朝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落入了尴尬境地。这种拨正和反思最终也以“无奈”而收场,或者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这种结果本身就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0.
《好逑传》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就创作模式而言,它继承了这类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中的主人公仍然是才子和佳人,小说情节也延续了才子佳人小说"相遇—恨别—团圆"的情节模式。但《好逑传》对传统的才子佳人模式又有所突破,作品中的才子和佳人形象更为生动,其特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在歌颂美好爱情的同时强调了"理"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体现了作者对这类题材创作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将明朱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与《金瓶梅》、《红楼梦》中的婢女形象加以比较,从婢女形象演变和人物性格塑造的角度,论述在婢女形象塑造方面,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是《金瓶梅》、《红楼梦》之间必要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国小说创作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长篇白话作品中言妓题材的盛行.《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其卷帙繁多,蔚为大观,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本文拟就19世纪言妓小说所表现的情爱旨趣略陈己见.就描写男女相悦故事而言,19世纪言妓小说与明末市井小说、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较为接近的血缘关系.与市井和才子佳人小说相比,言妓小说最显著的特点是将生活场景由社会家庭转向青楼妓院,人物由市井细民、才子佳人而变为嫖客娼妓,同样写男女相悦故事,言妓小  相似文献   

13.
人情小说,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最早提出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他认为明代除讲史和神魔小说之外,还有人情小说这个类别,这是按题材而区分的。《中国小说史略》中的人情小说包括《金瓶梅》及其续书,包括《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等才子佳人小说,包括《红楼梦》及其续书。虽然《金瓶梅》、《红楼梦》以一个家庭为描写中心,《玉娇梨》等以恋爱婚姻为表现中心,但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古代情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沉淀积累过程。“西厢文化”一经形成 ,对古代小说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主要表现在对写情小说 ,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情节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影响。而“西厢文化”之所以会对古代小说产生重大影响 ,其原因在于才子佳人小说与《西厢记》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近似之处 ;《西厢记》所描写的主人公的人生道路符合了文人的人生理想 ;《西厢记》中主人公追求自主婚姻的浪漫事迹为文人所艳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作品一直存在类型归属的难题。有关清代小说《好逑传》的类型归属,学术界争议较多。文学史一般认为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早期代表作之一。从作品男女主人公的塑造、才子出游的目的、才子择偶目标、小说情节发展模式以及小说所表达的伦理道德等角度分析,《好逑传》与才子佳人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得出其类型归属为英雄儿女小说。  相似文献   

16.
《游仙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富盛名的爱情小说,这两部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游仙窟》和《莺莺传》加以对照,不难发现,这两篇唐传奇中才子佳人形象、情节构成、感情模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成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基本范式,从《游仙窟》的"纵欲"到《莺莺传》的"忍情",文人性观念从开放转向内敛,这种转变也促使了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情爱关系由重"色"向重"情"转变。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小说流派,是鲁迅首先予以重视,他在《中国小说史略》(1923年)、《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4年)、《坟·论睁了眼看》(1925年)、《三闲集·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1929年)、《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1931年)等著作中都曾专题论及此类小说。纵观其全部论述,鲁迅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由随缘下士编辑,寄旅散人评点的《林兰香》,是一部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却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多方面价值的长篇小说。据陈洪先生考证,这部小说应该成书于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林兰香》虽为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却从内容和思想上颠覆了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浪漫主义传统,在审美情趣、悲剧意蕴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方面,都远远超出了同类小说,向现实主义创作迈进了一大步。本文试从《林兰香》的内容主题和创作方法入手,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不同于明末清初一般才子佳人小说的现实主义新转向。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我国出现了中篇小说的兴旺时期。根据郑振铎同志的看法,“中篇小说大都是写才子佳人,数量虽很多,但在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上并不重要。不过其中有几部讽刺小说还值得提出来,如《捉鬼传》、《常言道》、《何典》”(见《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捉鬼传》一名《斩鬼传》,写的是钟馗捉鬼故事,同样题材的还有《平鬼传》,都是民间常见的讽刺作品。《何典》流行范围虽较窄,但因为是刘复教授1926年发掘重印的,  相似文献   

20.
汉字文化对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多有影响,这种影响在西方文化浸入东亚之前尤显强烈,而这些地域对汉文化的吸收亦为迫切。文章选择中国才子佳人小说《二度梅》、《好逑传》为例,来具体考察汉字文化对它们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因地域之不同(文化背景)显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