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在游泳运动的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比赛战术对于游泳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的战术主要以下述5种:1、匀速游完全程,采用这种比赛战术的选手比赛全程中的游速实际上不变的。2、用固定的速度游完比赛的前程和中程,终点冲刺前  相似文献   

2.
言纵观北京奥运会游泳赛发现,我国多数选手不再像野兽那样,比赛一开始就死拼了。他们比赛前程多半能适当控制游速,全程采用匀速游配速,令人印象深刻,使人倍感欣慰。因篇幅所限,本刊不能将本次奥运会游泳赛预、决赛所有成绩及分段成绩全部刊载,但详细分析参赛运动员比赛配速,肯定有助于游泳成绩水平的提高。对上述资料感兴趣的同志登录下述网址,可查讯本届奥运会游泳赛的全部成绩资料:  相似文献   

3.
对游泳200m各项男女世界纪录和历届奥运最好六个成绩与我国历年最好六个成绩的分段速度变化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200m比赛分段速度战术运用和控制能力的水平不甚理想,有待改进、提高,并指出掌握匀速比赛战术是每一名优秀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比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说合理安排配速一般有助于取得优异成绩,但是仅会合理安排配速不见得能夺得比赛的金牌。水平不相上下的选手之间比赛,往往是那些善于扰乱对手游速的选手获胜。运动员除应善于掌握配速之外,还应学会比赛中的攻防策略。运动员应知道,对手何时会采用何种战术,并知道如何挫败他们的战术。下面介绍几种游泳比赛常用的攻防战术。  相似文献   

5.
第九届全运会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第 9届全运会游泳比赛的现场观察和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 ,发现在 10 0、 2 0 0米比赛项目上有半数以上获奖运动员 (前三名 )采用了减速游法 ;在中长距离比赛项目上获奖运动员大部分采用匀速游法 ;几乎所有的破记录运动员在比赛中都采用了匀速游法。  相似文献   

6.
“前冲、中拼、后顶”的游泳比赛战术,国内泳坛人士一度推崇备至。虽说目前相信这一信条的人数有所减少,但这一信条在教练员及运动员中仍大有市场。九运会游泳决赛即将开始,如何在是次比赛中有上佳表现,与比赛游速安排关系很大。为帮助教练员。运动员制定比赛策略,特将美国教练马格利索所“配速”(Pacing)一节译载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罗京生 《游泳》2002,(1):14-17
九运会游泳大赛 ,涌现出一批新人和好成绩 ,颇为引人注目。本文记录了笔者在现场观看比赛时的一些想法和镜头。11月12日女子400米混合泳第一名陈妍辽宁4分35秒22第二名齐晖解放军4分38秒20第三名刘茵山东4分38秒96可能没有几个人能想到 ,九运会游泳第一项比赛就创造出今年该项目世界最好成绩。九运会游泳第一个项目是女子400米混合泳 ,这个项目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辽宁选手陈妍从一出发就开始领先 ,游完第二种泳姿仰泳后她已经领先第二名解放军队的齐晖5秒多 ,齐晖在她的强项蛙泳中追回4秒 ,但最后100米是陈妍…  相似文献   

8.
划频     
划频除影响游速之外,还可用来控制配速。事实上,控制配速最简捷的方法就是控制划频。运动员加快划频时,游速加快;减慢划频时,游速减慢。因此,当划频保持不变时,运动员很快就可掌握匀速游法。当然,只有在划步十分理想,划频处于正常范围之内,情况才会是这样。当比赛进行到后程,运动员已十分疲劳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划步会缩短。为保持游速,作为一种补偿,划频要加快。1984年,佩(Pai)及助手称,在比赛的后程,划频平均增加6.3%,也就是说,每分钟增加2-3个动作周期。  相似文献   

9.
随着游泳水平的提高,比赛越来越激烈,有时百分之一秒之差将会决定一个名次。所以运动员除了要提高途中游的成绩以外,还要注意提高出发、转身、到边等各个环节的能力,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失去一次取胜的机会。游泳出发自然成为在比赛中取胜的一个重要环节。运动员往往利用出发战术取得胜利,这在游泳比赛中也是常见的,特别是50米比赛,一次迅速成功的出发将取得胜利,而出发稍慢一点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优秀女子短距离自由泳选手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福冈世锦赛以及2001年广州9运会3次游泳比赛半决赛和决定的分段成绩,前后程成绩差值,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出发,转身,途中,划频,划幅,游速等)的比较,分析子女50m,100m,200m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明确赶超目标,寻找突破方向,为中国游泳今后的腾飞,为实现奥运战略目标,提供基本技术参数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3年巴塞罗那世界游泳锦标赛以及2005年南京十运会三次游泳比赛的分段成绩、参赛女子运动员的年龄的分析、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出发、转身、途中、划频、划幅、游速等)的比较,分析当今中外优秀女子400m、800m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明确赶超的目标,寻找突破的方向,为我国今后在女子长距离自由泳项目上的发展提供技术参数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姜义环 《游泳》2014,(5):62-62
并列冠军:在游泳比赛中,成绩精确到百分之一秒。在现代的高水平游泳比赛中应用的都是电子计时器,完全可以达到这样精确的成绩判断。游泳比赛中当两名选手成绩精确到百分之一秒还是完全一样并且排在前两名的时候,那他们就是并列冠军,相对的就没有亚军,第三名就是季军。如果并列排在第二就是两个亚军没有季军,并列第三的话就是四个人站上领奖台,有两个季军。  相似文献   

13.
重大比赛的赛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赛前训练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盛大比赛决赛参加者之间的胜负仅差百分之几秒,有时赛前最被看好的选手竟在预赛阶段就被淘汰出局时,重大比赛的赛前训练就成为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远不是所有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训练都能让他们在最重大的比赛上,表现出他们的最好成绩。第24届奥运会游泳决赛参加者的比赛结果是很好的例子(表1)。  相似文献   

14.
佩德罗.安德里戈 《游泳》2011,(4):82-87,80,81
有些选手喜欢参加马拉松系列比赛,另一些选手选择参加公开水域游泳大奖赛。一些选手选择在欧洲大陆参与竞争,另一些选手则会参加英联邦的比赛。每年有很多比赛可供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的选手去选择,但每年只有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汇集所有最好选手,在所有三个距离的比赛共同挑战,决出冠军。这将确保我们能够欣赏和享受到巨大而艰难的比赛,胜败往往由游过数千米之后的一个十分之一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游泳比赛是由出发、途中游、转身、终点冲刺和到边技术5个环节组成,游泳出发技术作为第一个环节十分重要,这是因为随着世界竞技游泳水平的提高和比赛的日益激烈,在以1/100秒决定胜负的游泳比赛中出发技术有时直接影响着比赛的名次和成绩,它在50米和100米的短距离冲刺项目上尤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3届全运会游泳比赛优秀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研究,发现全运会游泳获奖运动员比赛时前后程百分率差距进一步缩小,中长距离项目前半程比后半程百分率要大。“争权夺标”战术是优秀运动员在第9届全运会上普遍采用的战术;“破纪录”战术和“后发制人”战术亦是在第9届全运会中行之有效的战术,但对运动员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200m竞技游泳项目为切入点,采用速度系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方式进行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顶尖选手采用了第一个50m最快,第三个分段最慢的体能分配方式;(2)中国运动员多在第一个分段速度系数较高,游速较快,对后程冲刺阶段的速度耐力的重视程度不如开始和途中游阶段;国际顶尖选手,前分段与后分段相差较小,体力分配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以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近两年全国游泳比赛浙江游泳选手的主要战绩为研究对象。根据游泳比赛成绩进行趋势预测、专家预测、优秀选手基本条件对比、成绩对比等方面做了评估与分析。通过对运动员的调查得知,不同的运动成绩决定着不同的竞技动机和目标定向。最后运用预测信息对2013年全运会浙江游泳竞技水平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戚雅茜  仰红慧  宋闪 《体育科研》2015,(4):84-86-91
通过对第十二届全运会100 m蝶泳比赛进行技战术分析,介绍比赛技术解析方法在比赛中的应用,特别是研究运动员比赛战术方面的应用。通过技术录像解析法对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蝶泳100 m决赛第二组的运动员进行比赛视频的拍摄和解析,结合近几年游泳比赛男子蝶泳比赛成绩和排名情况,对男子100 m蝶泳半决赛中运动员的出发、转身、途中游、冲刺等阶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通过分析结果为教练和运动员选择最佳的比赛战术提供科学依据,这将让运动员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对对手在决赛中的表现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预判,为教练和运动员采用更合理的比赛战术提供了积极的帮助,也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对手的把握更准确,为其提供了心理的准备。运动在比赛中了解自己的实力和弱点,扬长避短,不仅从心理上,还能从合理分配体力上为赢得对手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自由泳比赛中,转身后蹬壁出发打腿动作对成绩影响很大,尤其在短池比赛中转身对游泳名次影响更为重要。为探究水下打腿动作对转身后蹬壁短冲游速的影响,以少年游泳运动员为对象,对海豚与爬泳交替打腿动作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海豚打腿动作比爬泳交替打腿动作游速快,这一结论供游泳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