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题之于诗,如同眼睛之于人。要了解一个人,不可不看他的眼睛;要读懂一首诗,不可不读它的标题。  相似文献   

2.
在高三语文考试复习中,诗歌鉴赏是学生一大难点。造成学生诗歌鉴赏答题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理解诗意。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标题。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标题意识。实际上,标题中包含很多有效信息,比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素蝶"说明这首诗以"素蝶"为写作对象,而以具体的物象为写作对象的诗歌往往都是咏物诗,前面的"咏"则进一步确认此诗的体裁是咏  相似文献   

3.
高考诗歌鉴赏,应重视标题、作者和注释为我们提供的信息,从“三看”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和主旨,为正确解答试题打下基础。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富含诸多信息,不少考题的设置与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研读诗题,把握题材。许多诗歌的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该诗的题材,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的诗歌鉴赏题,标题为《秋思》,从标题便可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再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从“别”这个标志性的文字就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握了诗歌的题材,就可根据不同题材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去把握诗…  相似文献   

4.
近年的高考中诗歌鉴赏从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这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大大增加了 ,但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却是大大拓展了答题的角度和思维。如何把握一首诗的思想内容 ,如何更好地理解鉴赏一首诗 ,一些学生就像初学写作的感觉一样 ,不知从何下手。本人从平时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拟从以下角度入手做题 ,但愿能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一、结合标题解诗诗歌的标题往往告诉了我们诗歌的内容 ,如《山居秋暝》说明了本诗是写秋天傍晚的景色 (写景诗 ) ;《悯农》标题道出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抒情诗 ) ;《芙蓉楼送辛渐》标题…  相似文献   

5.
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首短诗的标题,定会立刻想起李绅的《悯农》。因为这首诗大家太熟悉了,可能你刚学会说话不久,你的父母就教你背这首古诗了。李德民借用其中的首句作为自己作品的标题,用意就在这里。我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我在一本刊物读过一首标题为《请注意,阳光来了》的诗,作者李念滨,一个很陌生的名字,但是我却一下被这首诗巧妙的构思、细微的感觉和充满激情的诗句深深地吸引,久久地沉浸在诗句的阳光中。  相似文献   

7.
潘建武 《学语文》2010,(5):20-20
第一步:找切入点 一看标题。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谪道龙标时在远方写给朋友的诗。  相似文献   

8.
故乡有山,山在故乡。一座挨着一座,一座山就是一首立体的诗。头顶的村庄,是她的标题。  相似文献   

9.
一、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一般能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揭示思想内容,甚至哪类诗等;作者,能向读者揭示诗歌的背景,作者的风格、倾向等;注释,除帮助理解内容外,还可能暗含着答题的内容。如: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思考:1.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哪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你怎样理解诗题“倦夜”?提示:准确理解这首诗,应从标题、作者、诗文三方面着手。“倦夜”,题目首先吸引了读者,夜晚是安眠的时候,怎会出现“倦夜”的感觉呢?杜甫生活的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毛泽东的“赠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列主义者的转变》一文中,谈到这样一件事:刚刚从少年时代跨入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曾经改写日本西乡隆盛的一首诗,送给父亲。这首诗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文章发表以后,有些报刊公开或内部刊用这首诗,标题《赠父诗》,署名毛泽东,几乎把诗变成是毛泽东写的;有些读者来信询问日本西乡隆盛是什么人?原诗是怎样写的?毛泽东当时是在什么书刊上读到此诗?或者提出  相似文献   

11.
好诗都是有特色的诗。有的诗构思巧妙,让人再三回味;有的诗有警句,让人击节赞叹。而这首《征服者》,则是以思想深刻见长。 初读,知道这首诗也就是叙述了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事实,写了三种人,就是半路死了的登山者、登上峰顶的人、脚夫夏尔巴人。再读,就感觉有味道了。标题是《征服者》,谁是征服者呢?登上峰顶挥舞着旗帜的登山人,  相似文献   

12.
这首诗运用镜头剪辑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组充满想象力的画面特写。第一节呼应标题开篇,耐人寻味,启人想象。一个"敲"字精炼传神,写  相似文献   

13.
读完虹影的最新长篇小说《阿难》,突然想起我多年以前写过的一首诗,就拿来作这篇短文的标题。否则我无法写作这篇短文,因为《阿难》有六到十一个口子。有了“梦游者的肉身”这个标题,我就可以一厢情愿了。  相似文献   

14.
读完虹影的最新长篇小说《阿难》,突然想起我多年以前写过的一首诗,就拿来作这篇短文的标题。否则我无法写作这篇短文,因为《阿难》有六到十一个口子。有了“梦游者的肉身”这个标题,我就可以一厢情愿了。  相似文献   

15.
唐朝诗人王维与储光羲是好朋友,二人经常诗酒唱和。这首《待储光羲不至》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来访时的种种情景和感受。  相似文献   

16.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实,只要注意三种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其一,"三看法"。一首诗词拿到面前要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标题,能基本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不看标题的话,这首诗分明是在写"池塘",其内容很难和"书"联系上的;看作者,可知作品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飘逸豪放;看  相似文献   

18.
一、精讲重点 1、这首诗,作者在标题下自注云:“苦官市也。”精讲时要紧紧抓住这一点,使学生充分认识诗中对封建社会宦官借“官市”欺压、剥削劳动人民罪行的深刻揭露。 2、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用简洁的笔墨将事实的来龙去脉叙述的非常清楚,同时又成功地表现了主题思想,讲授时,让学生了解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这首诗,自拟标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乡愁 [台湾]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往往就是优美的诗行不一定很长一首诗的标题美丽的人生往往只一句他用青春和信仰这一句,常常被人们称为脊梁锤炼人生的主题 一个人,渐渐远去涉过清澈的小溪逼近沙漠或海洋他择路而行距离我们已有些年头了一路留下回声容易被歌声遗忘和缄默的脚印只有他留传后世的芬芳诗句都是一行行结实的诗句青青的,长在路旁 常常被懂事的孩子刘割一个字可以是一部杰作一个人是一首诗的标题@高霞$纳雍县六区中学!学生 邮编 553300 贵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