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歧义结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歧义结构的研究也是近年来汉语语法学界十分感兴趣并且成果显著的一个研究专题。本文仅就题目所示内容谈点看法。一、“歧义”与“多义”、“笼统”及“模糊”  相似文献   

2.
一、汉语、英语句子性质辨析就英语而言,什么是句子?有哪些特征、语法学家其说不一。传说英语语法学家认为“句子是表达(交流)一个完整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这里,“完整思想”界定模糊。为此,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们通常从形式出发,把句子看成是“两边有句号,中...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经在《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一文中列举过汉语语法学史专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自那时以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又有一些想法,构拟成本篇。目的仍同《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一样,参与如何研究汉语语法学史、促进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不断深化,共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史体系。一、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名著·时序”语法学史体系,是以名著或有代表性著作出版时间的先后次序来构筑体系框架,描写语法学的发展过程,揭示语法学的发展规律的。一部“名著·时序”语法学史专著是否有科学性,科学性有多高,首先在于它所…  相似文献   

4.
谈语素与词素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素和词素都是现行汉语语法学中表示词下一级语法单位的术语。二者均源于三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鼻祖布隆菲尔德等人提出的morpheme这个概念。可是如何理解morpheme这个概念。却成了语法学界久而未决的遗留问题了。起初,传统语法学派把它译成“词素”,并定义为:“词素——是构成复合词的最小单位的总称。”“词素是构成词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最小单位。”“词素是词里边具有意义的构词单位。”到了五十年代末,吕叔湘先生把它译为“语素”,并认为“语  相似文献   

5.
华玉明先生的《汉语重叠研究》出版了。这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新著,也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重要著作。该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汉语重叠系统网络,对各种重叠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诚如马庆株先生在《序一》中所言,这部著作“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汉语重叠问题的分量很重的专书……是汉语重叠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填补了汉语语法著作的一个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语法研究开始较早.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非急需,汉语语法学却发展缓慢。虚词是汉语语法得以实现的一种重要手段,产生于十四世纪的《语助》开汇解虚词的先河.成为“汉语语法学创立的一个朕兆”,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语助》为滥觞掀起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层层波澜。  相似文献   

7.
<正> 一在语法学领域里,确实有不少“模糊概念”。对这些概念,人们都承认它们,并在各自的论述中经常提到它们。但是人们的认识是不是完全符合语言实际,有的是可以进一步讨论的。所谓“句法结构”就是一个重要的“模糊概念”。按通常说法,语法是词法和句法的总和,词组是词的组合,根据排中律,它不是词法,应划归句法。因此,语法结构也只有词法与句法两个结构级型。词组既然划归  相似文献   

8.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9.
结构和构件     
怎样建立一个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一直是汉语语法学者孜孜不倦努力探求解决的问题。张寿康的“构件论”思想和吴启主、李裕德的“构件语法”体系,在不多的汉语语法学体系诸流派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在语法界引起了反响。本文对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作出的贡献,作了比较全面、中肯、深刻而又简明扼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构和构件     
怎样建立一个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一直是汉语语法学者孜孜不倦努力探求解决的问题。张寿康的“构件论”思想和吴启主、李裕德的“构件语法”体系,在不多的汉语语法学体系诸流派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在语法界引起了反响。本文对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作出的贡献,作了比较全面、中肯、深刻而又简明扼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留意汉语语法学发展史的人们一定知道,1938年,陈望道在上海发起了一场关于汉语文法问题的讨论,史称“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参与者主要有陈望道、方光焘、傅东华、张世禄、金兆梓等,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辑为《中国文法革新论丛》。七十年代,吕叔湘在概述前80年的中国语法学时说道:“这八十年可以分成前后两个四十年。前四十年是各家著书立说,基本上没有提出问题来讨论。1938年在上海,有几位语法学者发起了一场‘文法革新’的讨论,持续了两三年。这以后,虽然专门著作还是有人在写,问题的讨论却间断了几年,在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它对汉语语法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在《虚字》卷之九和《论句读》卷之十中明确提出了“华文所独”的见解,这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明确地提出了汉语语法与西文语法的不同,为后来学者研究中国语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略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民族关系史中的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上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承认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是承认中国历史上只有民族同化,而民族融合只有在阶级压迫消灭后,消灭一切民族间的差别才能实现的。形成这两种意见分歧的原因,是来自对概念的本身理解的歧异。究其根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对“民族”概念的不同含义和汉语中的“民族”一词的相当模糊,是影响这一问题讨论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散动”是《马氏文通》中提出的重要语法学术语,它主要包含有两层意思,从语义分析来说是指与“坐动”(谓语核心动词)相对的“非谓语核心动词”;从句法结构分析来说是指与“语词”相对的动词短语中的“述语”。“散动”与“读”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汉语中的短语,虽然在功能上基本相同,但内涵不尽一致。它的设立对汉语语法学的完善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爱秀 《文教资料》2005,(25):27-29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学的伟大著作,其意义之深远是不可轻易否认的。《文通》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不仅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语法学系统,更重要的是它引进了一个全新的观念——语法学的观念。马建忠明确指出,对语言的研究决不能满足于一字一义一音的得失,而必须去探索那“历千古而无或少变“”贯乎其中”之“一成之律”,即“所以集字成句读之义”的葛朗玛。正是这一语法观使得《马氏文通》改写了中国语言研究的历史,用今天时髦的话说,是《马氏文通》使中国的语言研究与西方接轨。  相似文献   

17.
“语词分立说”的提出,对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理清了多年来在语言学中模糊的术语概念,有利于分别建立汉语“语”、“词”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建立了一门与《汉语词汇学》平行的新学科——《汉语语汇学》,使这门新学科走进高校课堂,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又能指导语词类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纪念《汉语语法学史》出版二十周年。《汉语语法学史》结合汉语实际,从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法学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构筑汉语语法学史的理论框架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汉语语法学史的开创性著作。  相似文献   

19.
"是"字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特殊句式,对于这一语法事实,语法学家多年来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本文试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将他们在九十年代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位”说是汉语语法学史无法回避的话题。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学曾先后出现了“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小句本位”、“双本位”等理论学说,各家学说既有其独特的适用价值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而非排斥和否定的,因而独尊一家而舍弃他说是不可取的,取消“本位”说更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