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事改企”的逐步推进,高校后勤人事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 改革“老人老办法”政策势在必行。一、改革高校后勤“老人老办法”的意义高校后勤的“老人”主要是指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规范分离前在编的正式工, 含事业编制干部、工人以及企业编制工人。“老人老办法”是指在后勤实体工作的“老人”除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档案工资和级别,仍参照学校同类人员的标准(不少高校是不低于学校同类人员的标准)由后勤实体支付他们的工资和奖金、福利,退休时人员仍归属学校。这个办法当初对顺利推进改革、保护和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及维护学校稳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面  相似文献   

2.
一、伴随着政府机构的体制转轨和企事业单位的改制,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后勤社会化,为物业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市场。高校后勤改革的框架使学校后勤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后勤服务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后勤管理体制由事业变为企业;后勤管理人员由学校人变为社会人;同时由学校独占的一部分社会资源通过重组和发展也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对于社会的物业管理企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党组织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后勤从业人员的更新换代,现有的后勤服务人员逐渐以非事业编制的人员为主,原有的纯粹事业单位性质的后勤正向企业性质的后勤转变。服务于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定位,决定了大学的后勤与社会上的企业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为更好地实现大学后勤的服务宗旨,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符合高校实际的后勤文化必不可少,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高校后勤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改革思想观念的认识不足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多年来部分人员误以为后勤改革就是后勤社会化,一提到后勤社会化,就误以为后勤是社会的,学校可以不拨款,一提到"剥离"就误以为后勤与学校已经分离,  相似文献   

5.
1.后勤社会化与非营性机构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后勤服务部门逐步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形成了各种经济实体,高校外的经济和服务实体也不断进入高校后勤服务领域,市场机制出现在高校后勤服务中,高校由拨款给后勤服务部门变成向后勤服务实体或其他社会服务实体付费买服务,解决了高校后勤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随着老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定位问题是其中之一。至少一部分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应逐步成为独立的单位法人。只有成为独立的单位法人,其责任和义务才更有利于本身的发展(走向社会,打破各校独立办后勤的局面)和为高校及社会服务,真正减轻学校的负担和可能的连带责任,才可能有更好的联办、托管等平台,才能合法地与高校签订契约,承担其他单位的委托项目,为社会提供有偿服务,也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包括捐赠后勤服务设施)等。然而要成为独立的单位法人,确有一些障碍:实体的主要资产是原来学校的资产,大多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这已成为高校主管部门和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共识。但后勤社会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将给高校后勤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后勤职工的思想工作。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后勤社会化与计划经济时的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的提出,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而言的。那时,高校后勤人员由学校决定,干部由学校任命,职工工资由学校发放,运行经费由学校拨给,师生员工享受福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不但是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为了避免在改革中走弯路,在改革的初始阶段就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去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企业。保证高校后勤改革健康发展。一、产权清晰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成功与否的基础。高校后勤整建制地从学校剥离出去,不仅仅是人员的剥离,也是后勤资产的剥离。这主要体现在:①经过多年后勤改革,许多后勤部门通过承包制,独立经济核算,达  相似文献   

8.
薪酬制度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地位,体现企业的价值观,是对实体员工最直接的激励机制。高校后勤实体由于员工队伍结构比较复杂,既有学校事业编制的教师、干部、长期工和合同制身份的人员,又有实体自身引进的聘用人员和大量临时性工作人员。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全部有事业单位档案工资标准,形成了固定工资的概念,高校后勤  相似文献   

9.
<正>1999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从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快车道。其中“苏大模式”、苏大教服集团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面旗帜。破译苏大后勤改革成功密码,助益新时代高校后勤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一、二十年来,苏州大学领导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出顶层设计、出台四个文件,为“苏大模式”、苏大教服集团取得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2004年6月24日,苏大委﹝2004﹞2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以学校后勤集团为基础,按《公司法》规定组建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该公司按民营化方式进行运作。通过深化改革,划清后勤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经济连带关系,划清原后勤集团中非学校事业编制人员与学校之间的劳动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工作是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的重要基础,后勤职工在高校工作中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用。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探索新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如何建设一支既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后勤职工队伍,决定着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影响着高校整体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一、高校后勤队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高校后勤实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组织,进人渠道比较狭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编制内人员只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在后勤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必然要从事业编制中剥离出来。如何保障这部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及保障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新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后勤走向社会,后勤服务实体规模也必然要扩大,因而必然要聘用许多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如何保障这些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如何协调聘用人员与剥离编制人员的工资待遇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否还应该像  相似文献   

12.
高校后勤承担着"三服务两育人"的重要职能,是学校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保障着学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等方方面面,后勤管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勤服务管理水平更应向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高校后勤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现就"如何关注员工"谈几点思考及体会。一、员工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精神素质是指人的主观世界中最基本的意识。精神素质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不满足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后勤服务的经济属性决定后勤领导者应具有企业家的精神素质。1.创新精神过去后勤是学校的附属单位,经费由学校供给,按规定,按要求,为教学、科研提供一定的服务,无需创新。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把高校后勤推向社会,推向市场,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在未来市场经济的海洋中,特别是在初创高校后勤企业、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队伍是"不上讲台的老师",担负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的学生规模、科研经费和建设规模大幅增长,对后勤系统的保障和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大多数高校后勤职工队伍的补充主要通过聘用非事业编制人员的形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在当前高校后勤与学校主体分离、组建后勤企业的过程中被逐渐归类浓缩出来的,其文化模式对高校后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倡导以思想教育为龙头,树立以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文关怀,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强化企业个性特色,创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新模式,已成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最终目标是使得高校后勤脱离学校走向社会,高校后勤经济实体与学校分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后勤经济实体或企业,在面向社会服务的同时,为高校提供有偿的服务,以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为目标。1999年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以来,我国高校分别成立了后勤公司。公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营单位,它的运行离不开资金的运作,而在加强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能力的自身建设中,加强财务预算则是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认为 ,应该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对待高校后勤改革这一新问题 ,人们对其认知、感悟程度是影响后勤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由于后勤服务涉及到办学群体的各层面 ,故对后勤改革的思想认识的转变并非单指哪一部分人 ,而是涉及学校领导层、后勤职工、后勤服务对象等诸方面的问题。一、领导班子认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1.重要性认识学校领导不仅应认识到现行后勤管理体制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 ,还应该认识到后勤改革应当是而且必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改革需要学校花费很大的精力和一定的物力去进行…  相似文献   

18.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个方面,它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包办后勤的状况。原来学校除了负责教学、科研以外,还要承担师生的住宿、饮食等后勤工作,现在高校把后勤这一块交给社会,学校集中精力负责教学、科研、育人,学校原有的后勤机构人员逐渐与学校分离,走向社会。从管理体制上,后勤社会化把高校的后勤服务经营人员和相应的资源从学校行政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分离出来的后勤人员融入到社会第三产业中。事实证明,高校后…  相似文献   

19.
一、我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现状 (一)员工结构情况 我校后勤部门人员编制主要有事业编制、集体编制、聘用大学生及劳动用工人员.每种类型人员编制情况各有不同:事业编制是学校正式编制人员,与学校其他教辅行政岗位待遇相同,由于受到学校整体编制名额限制,新进人员较少,现有人员年龄偏大,文化、专业技术层次偏低;集体编制人员是学校以集体所有制指标招收的,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人员,属于历史遗留情况,人员待遇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编制人员逐步退休,集体编制将不再出现;聘用大学生是集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聘用的具有相关技能人才,其文化、专业技能较高,待遇参照正式编制人员执行;劳动用工人员是集团各中心根据岗位需求面向社会招聘人员,其年龄偏大,与同类社会用工相比待遇偏低,流动性大.目前,后勤事业编制人员、集体编制人员、聘用大学生和劳动用工占后勤总用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25%、3%、2%、70%.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实行半企业化、企业化管理,最后目标达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在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达成共识。但如何从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后勤与学校在编制上逐步脱钩,实现社会化;如何实现由“福利型”服务向有偿、经营型服务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如何保证稳定、合理地减轻师生员工的负担,则是问题的关键。湛江师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院校。目前在校学生有4000多人,教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