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一条重要主线。黄炎培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从爱国主义到教育救国的“以劳谋生”、从实用主义到职业教育的“以劳养德”、从职业教育到劳动教育的“以劳树新风”,其劳动教育思想贯穿职业教育思想始终得以衍生与升华。充分借鉴其思想精髓,倡导高职院校通过提升生产劳动教育契合度、注重日常劳动教育育人功效、推进服务性劳动教育立体化等举措,化解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内容滞后、功能异化、环境窄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德慧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5-12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其生成的社会根源,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石,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其核心与精髓,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是其时代使命,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其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它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炎培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文借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从理论层面梳理论证了高职劳动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必要性,从实践层面探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举措,对高职院校一体化构建具有职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炎培与浦东职业教育(续)●杨正德(二)1911年,黄炎培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实施他“另僻蹊径、寻求途辙”的职业教育思想。1918年蔡路人顾家增利用本宅10库桑园创办懿光女校,在课程设置上,除规定的学校课程外,增设了缝纫课,并...  相似文献   

5.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传统教育,并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从最初的“教育救国”到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主张,反映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炎培,上海川沙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亲身经历了从晚清王朝的覆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历史时期。从20世纪初开始,黄炎培即致力于改造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传统教育,他先后在国内十多个省区进行调查,继而又到美洲、日本和南洋考察,寻求教育救国之路。黄炎培从创办乡村新式学校到推行江苏教育改革,从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到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从倡导职业教育到把职业教育与民族解放联系起来,他筚路蓝缕,备历艰辛,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贡献。黄炎培出生于江苏省川沙县城关镇(现上海…  相似文献   

7.
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逻辑看,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蕴含着“手脑并用、尊重劳动、注重培养劳动者素质”等核心要义,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从现实逻辑看,融媒体的发展给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利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大众化、传播场域虚拟化的时代特征。从实践逻辑看,通过打造传播矩阵、创新传播方式、优化传播生态等实践理路,提升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传播的广度、深度、效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世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基础:从劳动技术教育论到创业教育论我国的学校职业教育始于清末的洋务学堂,属于清政府“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西学”范围,科目限于农工商科,称为实业教育。在认识上仅视为致用的实学,与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的变化没有什么关系。辛亥革命之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职业教育兴起,才形成我国20世纪初期的职业教育思潮。当时许多教育家都对职业教育作过理论上的探讨,黄炎培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定义,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  相似文献   

9.
1917年,黄炎培联合社会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人,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以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为职志,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对我国开展职业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教育理论创造以及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黄炎培在一生的活动中,服膺和倡导“与时俱进”的理念和精神。他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他的一生和他的事业也确实实践了“与时俱进”的理念,发扬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于…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理念的潜在核心,从教育目的、办学方针、教育理念、教学原则、道德教育等方面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所包涵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底蕴,并进而阐发其对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政治活动家。他毕生都致力于改革传统教育,推行与生产劳动和其他职业活动更加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他为近90年后的我国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积累了宝贵的实践财富?今天.我们认真学习和研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仍具有龟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初探(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在批判和改革清末以来旧中国的追求升学、读书作官、重理论轻实践、鄙视劳动、脱离生产、脱离实际、学用脱节,呆读死记等旧教育中,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分工的需要对教育的要求,和  相似文献   

13.
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序言中华职业教育社由黄炎培联合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启超、张春、宋汉章等48人于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创立。其宗旨是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以改革脱离生产劳动、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  相似文献   

14.
勤工俭学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中的“工”是泛指生产劳动,比工作的含义大得多。生产劳动包括工业劳动、农业劳动、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提出“理论与实际并行”“谋个性之发展”“知识与技能并重”等职业教育思想,其中蕴含的科学性、社会性和适应性等课程建设指导原则,对当今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课程思想对职业本科教育课程建设的启示,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如何发挥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进行初步阐述。一、勤工俭学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是进行勤工俭学工作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又是育人的途径。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按照各种年龄严格调节劳动时间并采取其他保护儿童的预防措施的条件下,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  相似文献   

17.
小议勤工俭学的功能涡阳县教委曹广龄勤工俭学活动既是教与学的实践活动,又是经济活支,它兼有育人和创收的双重功能.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以及艰苦奋斗的...  相似文献   

18.
1917年黄炎培先生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时。中国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先生下决心要用职业教育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指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在实现一个民生幸福的社会。在那社会里,确切达到了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针对实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名称的争论.他说道.实业教育是代表为国家增进生产.职业教育是代表为个人解决生计问题。就是说办职业教育不能仅从发展经济着眼,必须顾及劳动人民的利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1994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方面以及学校,都要高度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供必要条件。而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正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条主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要继续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逐步建立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体系”,“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勤工俭学”。《纲要》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全教会的胜利召开,为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事某种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教育。18世纪末期,职业学校产生于欧洲;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不少国家相应地设立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我国的职业学校在清末已萌生;“五四”前后,黄炎培等教育家提倡发展职业教育,1917年5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