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赵清明博士撰著的《山西大学与近代山西教育》一书,以近代山西大学为研究中心,通过对1902-1937年山西大学与山西近代教育发展之间关系的考察,探讨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近代大学教育与区域教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丰富和深化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区域教育现代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我国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是高等教育史、社会教育史中十分显著的教育现象。在大学扩充教育思想的引导之下,近代大学积极投入社会教育运动。大夏大学创立的社会教育系,开创了依托大学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的先河,其发展经历了初创、扩充、恢复与深化、调整四个阶段。大夏大学社会教育系呈现出大学与社会教育互动的特征:形成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设置、教学与实习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社会教育人才;设立社会教育研究部门、创办社会教育专门刊物,开展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丰富社会教育理论;开办大夏公社、大夏民众教育实验区、花溪农村改造区等社会教育实验区,直接参与社会教育实践。大夏大学与社会教育的互动模式集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对当今我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不乏宝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和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绚丽之花,城市与大学的联姻或互动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杰作;大学与城市互动贯穿高等教育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一部高等教育史可谓是一部伴随着大学与城市互动的历史;大学与城市互动不是一种偶然现象,二者的互动具有内在必然性;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在本质上反映和折射的是大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一个区域性发展的议程进入了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政府鼓励大学与地方、区域展开互动,大学也重新燃起了服务地方、区域的热情。本文拟对英国高等教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大学与区域互动的具体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走向等进行梳理与阐述。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大学的根本使命就是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发动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化和高等教育地区化的出现,高等教育与区域通过良性互动,谋求共同发展已成为必然。一、高等教育: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发动机(一)理论基础1.区域竞争力理论: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其所在区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文章在深入探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操作性强,具有实践意义的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互动发展对策,即建立健全高等教育与区域协调互动的长效机制;重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评估体系;创建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的多角度、全方位共振空间;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引导、服务和协调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计量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对1949年以来中国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区域差异的变迁作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形成和影响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的原因,揭示高等教育区域差异与社会变迁区域差异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地方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实行区域推进策略,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知识生产、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基地,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而高等教育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哺育和滋养。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建立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知识生产、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的基地,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而高等教育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哺育和滋养。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建立中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逻辑,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术研究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良性互动是教育学术体制化的一个重要表征,近代中国依托国立大学成立的教育研究机构体现了现代大学寻求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机构因所属大学类型、创办者的研究意识等原因,既反映出其共性特征,又呈现了各自的特色,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学术精神和传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普遍存在自主性缺失的问题,且经费短缺严重,极大地制约了各项工作和事业的发展。全面考察和分析近代中国国立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成败得失,可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传统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12.
发源于中世纪大学的讲座制,是19世纪大学中一种重要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柏林大学讲座制的确立赋予讲座制现代意义的标志,确立了教授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和近现代大学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新职能,促进了德国大学科研和教学水平的大幅提高,对世界上众多研究型大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启示和影响。我国高校可借鉴柏林大学讲座制中的合理成分,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Modern universities are uniquely European in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iffusion of the European model into the university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heritage of colonialism and the fact that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are Western institutions without much linkage to their indigenous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non-Western societies to effectively establish their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f a university remains unfinished despite many efforts to indigenize the Western concept since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is article examines and compa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European universiti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In contrast to most existing studies o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have overwhelmingly portrayed the powerful influence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this article adopts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calling for the return of culture in the analyses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arguing that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considerably improved their hardware but not their software. In the current great leap forward of th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ttention to institutions and cultural establishments is usually absent.  相似文献   

14.
除教会大学以外,近代中国,还有不少外人以个人、集团或政府的名义,对华投资兴办高等教育。这些学校包括在华外人独资大学、中外合办大学和外国大学的中国分校,也包括设在国外的中外合办大学和专为培养中国学生而设立的外国高校。外人对华投资高等教育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但这些教育机构的兴办在客观上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社会急需的高级人才,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扩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面、科学地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体系应是金字塔型,即少量学术研究型大学,一批教学研究型大学,大量育人为主的地方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国家办学和地方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自我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正确处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从而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私立大学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公立大学无法相比的情况下,私立大学能逐渐发展壮大,其校长的个人魅力毋庸置疑.私立大学校长与政府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体现了自由知识分子与政府之间斗争与合作的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私立大学最后得以被政府承认与资助,将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为高校德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市场经济体制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冲击、高教体制的改革都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挑战。对此,高校德育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转变德育观念,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来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互相依赖、相互制约,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越来越明显。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关系问题是地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与地方高校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率的需要。论文提出可以通过决策互询构建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育人奠定伙伴关系,通过科研合作促进伙伴关系,通过文化互助提升伙伴关系,通过转型发展稳固伙伴关系等路径构建地方政府与地方高校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集体记忆,是独特的文化意识基因。高校作为国家、民族文脉历史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高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和天然的联系性,可着重围绕深入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校园、校史文化资源,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改革,活络传统文化交流机制,深化高校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水平等方面,探颐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育人有机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二个阶段:计划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单一化阶段和商品经济时代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多样化阶段。综观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发展的历史,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迅速开展,主要受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重心下移、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高等教育区域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迅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