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并且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的轨道上来。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陈旧的落后的教育,不可能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对于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三个“完整”的观念.遵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发展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影响因素相结合.在教学中促进他们健康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沈浮 《继续教育》2005,19(11):32-3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本文拟就我国国民素质教育谈一点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科教兴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最根本的还是依靠提高国民素质来兴国。所以,素质教育是兴国的根本。教育则需要具有良好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师范成人教育应为这一转轨服务。我省采取的大面积“三沟通”师资培训,则是提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国民素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历来十分重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他们不断丰富和升华了国民素质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新领域。毛泽东提出“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民素质思想。邓小平提出国民素质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四有”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江泽民把国民素质定位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根本大计,提出以“四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科技、健康及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内容;认为国民素质教育要区分不同层次;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经济文化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未来,教育问题是一个关乎未来的课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只有农村教育发展了,才谈的上全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了近70%,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86):127-128
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和民族的文明水平从本国公民的核心素养状况就能体现出来。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公民核心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实现进程的快慢。对于公民核心素养教育来说,思想教育是实施的最佳途径,要让公民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必须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8.
合唱艺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重要的指标,反映着这个国家人民群众的风貌。因此,将合唱艺术引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工作当中是非常必要的。论文通过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特点,阐述我国基于艺术教育下的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和祝贺。一个国家的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将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素质的结构。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的一次历史性壮举,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依靠什么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呢?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我国是一个有近十二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大国,全体国民素质提高的关键是八亿农民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大势所趋,是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所在.因为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纪,是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上的主动地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并且具体规定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就是我们办学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指出: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高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这深刻地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也是对我国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和理论上的发展。教育制约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高等教育更是如此。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一定社会所必须的,教育也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表现。智力的开发,同生产、科技、国防、资源等一起构成一个国家的国力的基础,而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赵紫阳同志说:教育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根本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今天的体会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发展国民素质教育是我国经济进步的基础任务。现在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标准是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来完成,所以教育自然而然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民族的雄起,国民素质的提高等人类的全面发展都要依靠教育事业为基础事业。我国现代化素质教育不仅决定了民族的光复,还决定了现代化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落实江泽民“以德治国”的思想,要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好坏,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学校教育必须站在“以德治国”的高度,“以德治校”,做到转变育人观念,坚持以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确认识教师手中的权力,为学生树立人格榜样;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发展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发展个性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所在,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是与整个国民素质状况紧密相连的,科教兴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根本点在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是兴国的保证和基础。邓小平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未来世界的争夺就是人才的争夺,人才靠培养,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原…  相似文献   

17.
“大工程”背景下的研究型大学工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根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教育从无到有已达到世界规模第一,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整,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排头兵,研究型大学对于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类型、什么层次和规格的工程人才尚存在模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近年一再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的成长靠教育。”①在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实现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些年来 ,我们谈到国民素质低 ,总是列举出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外国的差距 ,我国每万人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与外国的差距。这些数据当然是重要的。我国急需发展教育 ,扩大教育的规模 ,提高国民受教育的层次。国家以很大决心和气力抓“两基” ,1999年开始高校又大…  相似文献   

19.
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党和国家向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任务,是时代赋予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因为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正如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所说:“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归根结底决定于国民素质。科技兴国,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最根本的还是依靠国民素质来兴国。所以,素质教育是兴国之本。”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给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指出的方向,是我国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 但是,长期以来统治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存在种种弊端。这种“应试教育”与国家和社会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很好地实现中小学应有的功能,完成它所担负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