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一个有近千人参加的中学语文教改研讨会,上一位颇有名气的老师上了一堂鲁迅小说《孔乙己》的导读示范课。导读伊始,师生间有这样一段对话——师:孔乙书己叫什么名字啊? 生众:(七嘴八舌,有说“叫孔乙己”的,多数说“没有名字”。) 师,孔乙己确实没有名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某:从课文看出来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师:对了。孔乙己中绰号,不是名字。鲁迅作品中还  相似文献   

2.
一、引入新课 师: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问鲁迅他最喜欢自己的哪一篇短篇小说,鲁迅的回答是——《孔乙己》,并认为这篇小说有大家风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 (一)教学活动一:整体感知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稍微了解一下情节.这篇文章的高潮是哪一部分?在哪一节?是哪个事件? 生:第10节和第11节,断腿后的孔乙己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情节是高潮.  相似文献   

3.
复习词语,指导书写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石榴》.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榴”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生:木字旁)注意木字旁的点稍微向下;右边是个——(生:留)写“留”的时候,要注意上宽下窄,两边略微向里收一些.谁把课题完整地读一遍? 生:石榴. (“榴”读成了第二声) 师:“榴”在这个词里应读轻声.一起来读! 生:(齐)石榴.  相似文献   

4.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5.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半“生”不遂可悲可叹——浅谈孔乙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但是,在仔细研究这些内容的同时,笔者又发现,孔乙己的一生始终没有跳出一个“半”字,正可谓是半“生”不遂,让人可悲可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姓名让人半懂不懂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他的姓名来源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句半懂不懂的话。他作为在封建社会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却连一个像样的、好听的名字都没有,说明他社会地位低下,是个有姓无名的人。作者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他的名字,正是表现了人们对这个人物迂腐可…  相似文献   

7.
小说《孔乙己》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深刻地刻画了他的性格特点 :功名不就 ,却自命清高 ;四体不勤 ,却好吃懒做 ;穷困潦倒 ,却死要面子 ;受尽摧残 ,却麻木不仁。孔乙己的命运是悲惨的 ,但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悲”字 ,恰恰相反 ,反复出现反复渲染的倒是一个“笑”字。孔乙己可笑吗 ?他的确很可笑 ,他的可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名字可笑。他的名字是别人“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 ,替他取下”的一个绰号。用这并不通顺并且令人啼笑皆非的语言给这个自命清高 ,时刻以读书者自居的人作代号 ,实在…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借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上海电视台《欢乐蹦蹦跳》这个电视节目你们看过吗?生:(齐)看过。师:你最喜欢这个节目中的哪个栏目?为什么?生:我喜欢“童言无忌逗你笑”,因为这个栏目里小孩可以考大人。生:我喜欢“你我他,做游戏”,因为这个栏目很有趣。生:我喜欢“欢乐蹦蹦跳,跟我做体操”,因为这个栏目能帮助我做好操,锻炼身体。师:王老师也挺喜欢这个栏目。那就让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动起来吧(多媒体播放音乐《喜庆秧歌》,生自选动作自由律动,有的摆臂挥手,有的踏步扭胯,有的跟老师学跳起秧歌)评: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教学生字后,黑板上保留了以下板书:海洋雨点江河小溪池塘]师:出示“雨点下落池塘图”,手指池塘这是什么﹖生:齐池塘。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池塘呀﹖生:小池塘。师: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的﹖生:雨点躺在池塘里睡觉,头靠近池塘的那边,脚靠近池塘的这边,从这里可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笑声。师相机板书“睡觉”师:瞧雨点的样儿,睡得好舒服呀他怎么一点也不担心池塘里的水会把他冲走呢﹖生:因为池塘太小了,它里面的水不会流动。生:有时可能有点儿晃动。生:有点儿晃动,雨点会睡得更香。师:为什么﹖生:雨点跟我阿姨家的小囡一样,你只要不停地轻…  相似文献   

10.
(教学生字后 ,黑板上保留了以下板书 :海洋雨点江河小溪池塘)师 :(出示“雨点下落池塘图”;手指池塘)这是什么?生 :(齐声)池塘。师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池塘呀?生 :小池塘。师 :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的?生 :雨点躺在池塘里睡觉 ,头靠近池塘的那边 ,脚靠近池塘的这边 ,从这里可看出这是个小池塘。(笑声)(师相机板书“睡觉”)师 :瞧雨点的样儿 ,睡得好舒服呀!他怎么一点也不担心池塘里的水会把他冲走呢?生 :因为池塘太小了 ,它里面的水不会流动的。生 :有时可能有点儿晃动。生 :有点儿晃动 ,雨点会睡得更香。师 :为什么?生 :雨点跟我阿姨家…  相似文献   

11.
一、范读揭题,说出大意师:听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同学特别喜欢学寓言故事,是吗?生:(齐)是。师:那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题目叫《守株待兔》。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遍。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最能说明题目意思的话来。要求听清楚了吗?下面就听老师来读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师: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生: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师:其实,题目“守株待兔”这四个字每个字的意思在这句话里都能找到。比如“兔”就是指句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揣摩     
《孔乙己》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可是篇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并非鲁迅自己,咱们确切知道鲁迅幼年没当过酒店小伙计,这就可以提出个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假托这个小伙计,让这个小伙计说孔乙己的故事呢?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那么,能在篇中充当“我”的惟有在场的人。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篇中的“我”,但是都不合鲁迅的需要,因为他们都是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须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于是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说的只限于他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可是,如果咱们仔细揣  相似文献   

14.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人物小传.请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篇人物小传的内容. (生浏览课文,陆续举手.) 生:这句话是“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师:同学们找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的.  相似文献   

15.
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师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 ,大家一起说 ,学哪一课?生 :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师 :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 :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 ,中间是一根竹竿 ,后面有翎毛。师 :大家再看这个“剑” ,(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 :不一样。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 ,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师 :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 ,谁注意到了?生 :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师 :对不对?(生齐 :对)是的 ,战场上短兵相接时 ,用的是这个“剑” ,有手把 ,双面刃 ;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 ,…  相似文献   

16.
一、课前游戏,建立默契 师:先测试下大家.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师板书“聽”) 师.: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繁体字? 生:听. 师:真厉害,这个繁体字都认识!看这个“聽”字,你悟出了什么? 生:洗耳恭听,侧耳聆听. 生:还要用心听. 生:应当用眼睛注视着听.  相似文献   

17.
(一)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生: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生:日)这“日”表示的就是——(生: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构成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生:“暮”字表示太阳落山的意思。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生:从这个诗题里,我不但知道了时间,还知道了作者是在江边作的诗。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生:我还知道是快到傍晚的时候作者在江边吟诗。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  相似文献   

18.
幽默哈哈镜     
精彩的师生对话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生:就是待在家里,等待接受别人的礼物。师:人类征服北极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生:我们又要多背一道大题。师:当别人已经不感兴趣,而他还是一个劲地讲下去的人,我们叫他什么?生:老师。师:“头悬梁,锥刺股”是怎么回事?生:古代有个人不好好学习,考试总是不及格,他妈妈就生气地用锥子刺他的屁股,他想不开,就在屋梁上上吊自杀了。师:“太”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如太上皇、太空等等。谁能再举个例子?生:太太。师:你能不能说出来抒情小说和惊险小说的区别?生:一个姑娘披着长纱,在浅浅的海滩上漫步,这便…  相似文献   

19.
(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生:看到一个中年男人背起一个老人,一个中年妇女背起了一个小孩。生:看到当时的景色很美,有金黄的菜花、碧绿的菜畦。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到画面上的男人很孝顺,他能够背起他的母亲,可见他爱他的母亲。师:爱,体现在“背”这个动作上。生:我感到这一家人特别的和睦,特别温馨。生:我想起了一个场景,好像是1994年,那时我还非常小。我们温州发了一次洪水。我、奶奶、父亲和母亲被洪水困住了,后来我的父亲背起了奶奶,母亲背起了我,情景虽然没有像课文里描写的那么美,因为我们…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的命名张明军关于孔乙己的名字,小说原文中写道:“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个绰号,叫做孔乙己”。从中我们看出孔乙己的得名,原因有两个:一是他平时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