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只要家庭关系存在,孝文化就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会马上全部消失。因此,当前注意研究、弘扬孝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以此推动当代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十分必要的。文章试着对我国传统孝文化进行简单考察,着重在现代意义上重新认识孝文化,分析传统孝文化中某些合理内核对当代社会发生的巨大影响及弘扬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孝的本质是子孙之德,经历两大演变后与宗法政治结缘。传统孝文化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有利有弊。现代的孝是对传统孝的批判与继承,在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是社会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维持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经济内涵、政治内涵、社会内涵、文化内涵等多层面的要求,文章从文化层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孝"的基本涵义包括善事父母、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和爱护自己四个方面。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孝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被现代人所忽视,人们在"孝"观念与行为上存在着不能供养父母、不能体谅和尊敬父母、自伤甚至自杀等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发挥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学校的主导性作用、大众传媒的引导性作用和法律的规范性作用来传承优秀孝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孝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顺应构建新农村和谐社会的道德需要,我国传统孝文化仍是促进农村家庭和谐、代际和谐、人际和谐及形成农村良好社会风气和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的必然选择,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敬老与传统孝文化有着双重关联维度:其一,敬老是传统孝文化的源头.作为传统孝文化的起点和原点,后世的事亲之孝是由原始社会的敬老习俗转化发展而来的,是对原始社会敬老的狭义化.其二,敬老是全部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在传统孝文化中,敬老既是事亲之孝的核心,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逻辑推演之孝和“移孝作忠”政治推演之孝的核心,更是中国古代帝王用以教孝成俗进而平治天下的重要手段.由敬老与传统孝文化的双重关联维度来看,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定会有效解决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小波 《文教资料》2013,(33):55-57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传统美德失范的现象,孝道观念在部分大学生中缺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在高校学生的德育中引入传统孝文化,对提高学生修养,继承优良民族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原孝文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原地区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源地.从上古时期"禅让"制实施阶段,"孝"就已经是选拔接班人的主要标准之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主流的孝文化.汉朝以降,"孝"文化继续发展.纵现"孝"文化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多样,在社会生活、国家政治、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影响至深至远.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孝"文化对于河南省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闽南民间故事是闽南民间历史文化的宝库,是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塑造了许多孝文化的形象,这些形象具体表现为父子关系中的孝子形象,友邻关系中的孝礼形象,师生关系中的孝义形象以及官民关系中的孝忠形象等。这些形象受到闽南文化的影响,在构建闽南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虽然通过闽南民间故事所传达出来的这种孝文化具有等级性和保守性等负面影响,但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回南和谐社会方面仍具有积极的价值和独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孝文化的主要内涵包括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传宗接代、孝以事君、光宗耀祖等,但其本位是养老。随着社会的发展,孝文化在严重丢失,不孝现象屡屡发生,孝道观念淡漠。析其原因,主要是行孝能力下降、教育功能与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效途径有:践行孝道,养成行孝习惯;潜移默化在家庭中进行孝道教育;对在校生进行孝美德教育;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弘扬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儒家孝道在现代家庭美德建设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现代家庭美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更是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传统孝文化对推动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蒙学的典范之一,其中所倡导的"孝"文化思想,对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深入研究《弟子规》中的"孝"文化思想,将《弟子规》中的"孝"文化渗透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和平友善的人际关系,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坏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明了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论述了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要弘扬、阐释、转型孝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先秦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外延,认为先秦儒家孝文化体现在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家庭层面为善事父母,社会层面为以孝治国与泛爱人。指出吸取先秦儒家孝文化的时代意义。提出当代弘扬先秦儒家孝文化的举措:从孝入手,推行孝育,实行孝治,创设爱的氛围并着力加强个人诚信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儒家孝道在构建和谐家庭中有着重要价值。传统孝文化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其中包括赡养父母、尊亲敬亲和谏诤。传统孝文化对建立和谐家庭、培养家庭成员博爱思想和合作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经过几千年的推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已成为构建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百善孝为先"、"孝为百行之首"等传世名句成为了文明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并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刊特邀河南儒学文化促进会的几位学者就孝道问题作一阐述,以利孝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再探索。  相似文献   

17.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孝”面临诸多困境,但发展“孝伦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适时地对传统孝伦理的局限进行必要的批判,建立平等、民主、博爱、广敬、普世、科学的现代孝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晓飞 《教师》2013,(21):10-10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学会做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孝道文化仍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现在学生孝道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充满着和谐的文化特征。水族传统文化重视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继承、发扬水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孝文化有家庭、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内涵。孝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弘扬孝文化,要对社会全员进行加强孝文化的认知教育和实践教育,特别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孝文化教育,学校和家庭都应做出努力;要净化培育孝文化的社会环境,监督媒体传播的信息;要健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给子女减轻负担;宣传法律法规,让民众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