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依赖性比较高,在课堂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无疑对高校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手机媒体环境下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提升教师魅力,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开发手机移动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经纬 《教师》2023,(24):123-125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构建高校大学生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对实现高校大学生精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作者在简要阐述就业服务精准化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体融合对助力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的重要性,结合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媒体融合的校园传播环境、搭建基于媒体融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及精准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等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推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的路径,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下的传播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时代,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性、教学现实性和“社会本位”与“主体本位”的矛盾。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手机媒体时代对教师的自身魅力、教师教学水平、课程网站内容、大学生新媒体批判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课程组老师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将手机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和开发微型教学资源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手机作为新型媒介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手机媒体教育新模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手机媒体素养、提高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手机媒体素养三方面探析了手机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随着4G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新媒体的认识与使用情况开展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高校新媒体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从新媒体对校园平台建设、内容正确性、信息时效性、学生主体性等方面,找寻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人类进入到了第五媒体时代——手机媒体时代。手机媒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迅速渗透到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兴媒体,同时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论文在分析手机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基于手机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手机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高校班级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建设手机媒体平台,合理运用手机媒体进行班级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思考的课题.手机媒体环境下的班级建设,要着重利用手机媒体互动交流功能,搭建班级建设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新班级干部的选拔制度;加强辅导员对手机媒体运用和管理能力;提升大学生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大群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必将改变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青岛黄海学院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玩手机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构建手机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工程理论视角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模式,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系统工程理论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全程化培养、全员化参与和层次化教育.由此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的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3234”人才培养模式.“3”就是抓好一个主线、建好一个学生会职业发展部和举办一年一届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节,“2”就是上好两门就业类课程和建设两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3”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软件外包服务设计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大赛事,“4”就是加强学院与通过四年学习走上社会的毕业生的交流,让毕业生和企业意见回归.  相似文献   

12.
高丽倩 《科教导刊》2023,(11):137-139
“一站式服务”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更是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和“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文章通过对澳大利亚高校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经验的分析与总结,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提出合理性建议,多措并举推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从而培养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3.
手机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五媒体”,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娱乐工具甚至是学习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运用好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正外部性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正外部性影响,主动占领这一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阵地,引导大学生走上健康的成长道路.使手机媒体充分发挥其正外部性作用,以造福一代大学生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作为新兴媒体在大学生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笔者调研,手机媒体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正面和负面影响。民族地区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以手机媒体为平台的高校思想教育新阵地,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业择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到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也关系着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基于网络直播形式、内容、效果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择业的影响,提出要从“规范平台监管运行,打造有序管理生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社会舆论生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媒介传播生态;强化高校思政教育,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四个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创业就业平台,树立健康、科学的创业择业理念,有效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质量,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兰红烨  李扬  罗文熹  朱梅  谢佳  刘琳 《大学教育》2023,(20):141-144
团队怀着方便大学生群体、服务社会、提升自我的初心,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出了“智选美食——高校数字化食堂就餐服务”项目。基于对在校大学生、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工作人员的问卷调研与采访,探讨了项目的可行性,对项目进行了SWOT分析,完成了“智选美食”小程序的设计与研发,实现了“智选美食”的初步功能。该项目将有效解决高校食堂目前存在的学生打饭拥挤、食堂食材浪费、后勤管理混乱等问题,为进一步打造现代化高校食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手机媒体是信息生产和信息消费在移动中的合一,而大学生对手机媒体接触广泛.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的学生对手机媒体的信息判断能力现状,为开展媒体素养教育提供基本依据.研究采取非随机的分层抽样和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广州40多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各类手机媒体信息有初步的解读与批判能力,对手机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能力还较差,媒介参与度不高.统计检验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手机媒体信息重要性认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手机媒体的介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手机媒体既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很多方面带来了创新和极具意义的影响,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各种挑战.所以如何扬长避短,将手机媒体有效地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将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将围绕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建设是“高校质量工程”建设必要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活动是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特点和要求,高职院校结合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需要,研究探索了“全员”参与、“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面”影响、“全体”受益为一体的“五全”育人模型,并将此模型导入学生竞赛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之中,提出竞争机制、基地建设、竞赛方案、赛式赛制、比赛平台等方面的实施路径,有效优化了学生培育环境,有力助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不再作为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沟通、视频、购物、查阅资料等于一身的科技产品。主要对利用手机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展开讨论,提出利用手机媒体相关技术手段为大学生搭建起学习的平台,发挥手机媒体教育自身的高效性、畅通性和开放性,吸纳更多的大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吸收知识、平等交流和良好互动的实效课堂,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