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少年体育训练》2014,(3):16-18
<正>多年来,我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在总局青少司的关心、指导下,在各级体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各俱乐部共同努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日常管理,完善评估机制,巩固师资队伍,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切实推动了全省青少年体育的稳步发展。一、加强组织建设、规范日常管理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我省在俱乐部建设之初就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配备专人  相似文献   

2.
转变发展方式,是青少年体育工作积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紧扣主题主线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省坚持以教体融合为导向,以后备人才质量效益提升为核心,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深挖内涵,着力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较为积极的工作成效。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不仅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也是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的重要前提,江苏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并认真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3.
以我省7~18岁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1985、1995、2005年三次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对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测试指标,采用指数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二十年间我省青少年身体指数的发展变化趋势和目前我省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现状,为学校体育与健身运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我省11所青少年高水平排球试点校、布点校培训基地的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教练员队伍的构建、资金投入状况、办学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总结各代表队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西省农村学校体育存在体育观念陈旧、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足、教学形式与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缺乏等问题,通过以"校园阳光体育"为活动载体的"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探讨有效改善我省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现状,增强农村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省地处北方,结冰期长达四五个月,开展冰上体育活动是我省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速度滑冰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我省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项目之一。如何搞好冰上课教学就一直是我省体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我省广大体育爱好者以及青少年学生都十分喜爱速度滑冰,但多数人都要经历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辽委发[2007]22号)文件精神,推动我省高等学校课外  相似文献   

8.
美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美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历程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回顾。健壮基督徒运动是美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为健身娱乐、体育对团队精神的塑造、体育对良好公民的塑造是美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社会原因。美国青少年体育种类繁多,除体育课外,青少年主要参加社区和课外体育活动。校际体育是美国青少年体育的形式。过分注重成绩导致青少年体育出现异化。发挥社区的作用、家长的作用、建立通畅的选拔和流动机制值得我国发展青少年体育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优先发展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凸显青少年体育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青少年体育立法,解决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现实性问题,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需要探索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并以其为统领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体育法治体系。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是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法治中国的必然要求。《青少年体育工作条例》应当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遵循,优先发展、全面发展的战略定位,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价值目标,“社会参与”的改革要求,权利保障的法治理念,厘清青少年的法律内涵,界分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关系,围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目标,规范和调整青少年体育活动和青少年体育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崔炳建在"河南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上的发言(摘登):一、我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开展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要回顾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明确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开展  相似文献   

11.
从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的历史进程、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体系的现状、中招体育考试项目选定的解剖生理学原理、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中招体育考试中设定的项目和评价体系还不能客观的体现中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旨在通过专家学者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体育评价测试体系,更好地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了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省大学生田径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场馆设施、训练与管理体制、教练员与运动员等情况进行了剖析,探求更加适合我省大学生田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的发展道路,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大学生田径运动队训练与竞技人才培养体制,并提出我省高校田径运动队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运动会竞赛项目多、参赛运动员数量多、计分计牌方式复杂,并且对成绩、三榜统计与发布及其准确性、时效性要求较高。根据湖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的需求,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设计开发了省运会成绩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竞赛成绩的录入、变更、查询和统计等相关功能。经测试,该系统能够满足省运会成绩管理的需要。省运会成绩管理系统能够确保省运会成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构建的省运会成绩数据库,有助于了解我省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发展状况,为我省的体育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状况,分析其内部与外部原因。认为:应试教育体制的盛行,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失衡,青少年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教学模式的落后是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干预策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制度的完善与落实;突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学校教学改革;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体育经费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推动了现代城市管理与社会体育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提升路径的研究,去探索和了解河北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本省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因素所在,并提出适合本省实际的休闲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升路径,从而为更好地发展本省休闲体育奠定理论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调查研究,了解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开发利用模式,以求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工作有所裨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完善机制和发展对策,探索广东省高等院校体育场馆管理新思路,以实现我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稳步发展,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教育系统的体育场馆作为中国社会的体育设施的重要的结构体之一,有着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探讨适合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地域分布、项目布局的现状和依据等相关问题,对保证辽宁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健康、科学、稳定、持续发展,大力推进本省竞技体育实力的提高,加强运动队伍的建设,促进本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的快速发展,保障本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的良性运行,对提高辽宁省高校的竞技水平,提高本省高校的整体竞争力与完成新时期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体育彩票对于建设体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体育彩票作为五大重点发展目标之一。对湖北省体育彩票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引入职业经理人;建立市场研发体系,丰富体育彩票品种和玩法;构建大众、舆论和政府三位一体的宣传体系;创新体育彩票销售方式,加强体育彩票人才培养;加强体育彩票文化建设,形成"体彩文化"品牌;健全和完善目标考核体制,形成较为健全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条龙"培养体系的现状及建构策略进行研究。目前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无一支队伍已建构大—中—小"一条龙"升学及训练体系;我省高校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即体工队现役及退役队员、有体校专业训练经历的队员,"成绩至上""锦标主义"等问题仍然突出。通过高校—中学—小学书面协议式挂钩建构运动苗子资源共享和互动系统,建立不同阶段、层次运动苗子的目标体系并其细化,"一条龙"培养体系建构中要摒弃"成绩至上"、"锦标主义"。通过建立各运动项目组织联盟等策略促进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一条龙"培养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