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忱之先生的《曹禺剧作艺术探索》,以曹禺的生平、创作的时间顺序为纵向结构,以从《雷雨》到《王昭君》的一系列代表作品为横向断面,清晰地勾画了曹禺创作的发展轨迹,详细剖析了曹禺重要作品的特征和成就,成为曹禺研究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曹禺创作的《雷雨》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它技巧丰富,内涵深邃,一直深受人们喜爱。《雷雨》是一幕人生悲剧,曹禺先生以特殊的方式,以起伏跌宕的情节、精炼的语言、极富内涵的潜台词,深深地打动着观众。本文试对蘩漪这一重要人物形象特征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话剧爝雨》是曹禺先生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它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戏剧结构、丰满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作者对时代的敏锐感受、对社会的精微剖析。这个四幕话剧《: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而且也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必修4《雷雨》是曹禺先生震惊文坛的处女作。1933年大学他行将毕业的,写出《雷雨》后,1935年夏他又创作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这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曹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从曹禺的每部作品都能看出其受到西方戏剧的影响,包括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契诃夫、易卜生及奥尼尔的剧作。论文从结构、命运和原型的角度来解读《雷雨》的古希腊悲剧血统。  相似文献   

6.
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发表六十多年来,一直受到演艺界和评论界的关注。但是,关于“雷雨”好汉问题一直没有定论。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和现实主义主题出发,寻找这位名叫“雷雨”的好汉。  相似文献   

7.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相似文献   

8.
1934年曹禺创作了杰出的四幕话剧《雷雨》,曹禺因之成名,《雷雨》及其之后的《日出》被誉为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的确,曹禺熟练地运用了话剧这种外来形式,并自如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在人物塑造,在话剧结构及动态语言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直至今日,《雷雨》中的人物命运仍然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并无不叹服其现实主义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成熟的标志,它的诞生,在20世纪的中国话剧界,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雷雨”。虽然曹禺一再否认自己对他人的借鉴,但是无论情节发展、主题意蕴还是象征隐喻,曹禺的《雷雨》受到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的显著影响,已经被相当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依据加拿大著名文艺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两部剧作的原型叙事结构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横空出世,引起了当时戏剧界的极大震动,以至跨越四十余载,茅盾先生在祝贺他的剧作《王昭君》发表时,依然不忘赞叹“当年海上惊雷雨”。与《雷雨》的大名相伴而生的,则是人们对其主题和人物的热烈讨论。曹禺在1936年发表的《雷雨》序言中说,很多人认为这部作品是“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他其实并非要“匡正什么或攻击什么”,  相似文献   

11.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作,选入高中课本的是其中的第二幕。本节课是《雷雨》的第一课时,分析第二幕的第一场,冲突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展开,矛盾集中而尖锐,便于学生学习鉴赏。  相似文献   

12.
一在战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是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曹禺的剧作,特别是他的《雷雨》和《日出》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保持着新鲜活泼的舞台生命,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获。《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它是以诅咒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为其内容的。《雷雨》的演出曾轰动了当时的剧坛,为曹禺带来声誉,为他的剧作奠定了基础。继《雷雨》之后,一九三五年曹禺又写出了他第二个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一、整体把握 《雷雨》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篇目,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形象分析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教参附录了多篇解读《雷雨》的文章,有《作家本人谈《雷雨》》(原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吴建波《伪善者周朴园》,刘艳、刘俊《曹禺剧作《雷雨》解读》等。  相似文献   

14.
为祝贺曹禺从事戏剧活动六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特意播出根据他的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雷雨》,这是很有意义的。《雷雨》的演出,使人感到现实主义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曹禺写作《雷雨》时年仅23岁。他怀着  相似文献   

15.
尼采说:“永生轮回。”命运之神的安排总是使人类在轮回中前行。这也许正是曹禺先生的《雷雨》要阐释的关于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三十年代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两部剧作。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作者戏剧创作的日趋成熟,也体现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追求和轨迹。本文就此变化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文从改中出。好的文章、优美的语言都是通过作家大量的修改才得来的。在我国古代,曾留下了贾岛“推敲”的典故;而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则留下了不少修改的佳话。《雷雨》从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到1978年入选《曹禺选集》,作者曹禺先生就曾对其戏剧语言作了多次的修改。这里想结合高中语文课本所节选的《雷雨》片断中的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正>《雷雨》严格按照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三一律",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多年里的恩怨纠葛,集中在两个场景,不到24小时内展现出来。虽曹禺先生自己也认为《雷雨》太像戏,但是《雷雨》的独特魅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在《雷雨》阅读教学中,明确戏剧体裁特征,彰显《雷雨》样式的独特个性,欣赏《雷雨》魅力。一、品析表现方式,比较戏剧与小说的体裁区别小说和戏剧都要叙述事件、表现矛盾冲突和塑造  相似文献   

20.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于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四幕剧《日出》。这两部剧作的相继问世,使曹禺步入了著名剧作家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雷雨》的创作已表明曹禺是一个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勇于探索的作家,《日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