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8周跑台运动对肥胖大鼠摄食以及血浆和下丘脑相关摄食内分泌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减肥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10周营养性肥胖建模SD大鼠分为对照组(LC)和运动组(LE)。大鼠专用跑台,坡度5%,速度20 m/min,运动时间40 min,进行8周运动后取材。每天观察LC组和LE组大鼠摄食量和体重;测试8周运动后肥胖大鼠血糖等基础指标;放射免疫方法测试血浆和下丘脑ghrelin和obestatin蛋白表达;RT-PCR方法测试下丘脑ghrelin受体GHSR-1a、obestatin假定受体GPR-39基因表达。结果:8周跑台运动后,两组大鼠体重都有增加,只是LE组增加的幅度较小;LE组大鼠摄食量显著下降,血糖等基础指标变化不明显;LE组大鼠血浆ghrelin和obestatin没有影响;下丘脑ghrelin和obestatin显著下降;GHSR-1a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而没有发现GPR-39基因表达。结论:Ghrelin可能通过中枢机制影响摄食和能量代谢调节;Obestatin-GPR39通路在能量代谢调节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计时类项目运动中,速度节奏的波动并非随机产生,而存在着复杂的调节机制。回顾了速度节奏调节机制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速度节奏调节机制的发展始于对最佳节奏的探索。运动中速度节奏的产生并不是外周疲劳线性作用于运动肌群的表现,而是包括大脑在内的各生理系统,通过前馈和反馈作用,在运动经验、心理状态、距离预期、生理环境等之间建立复杂的联系,由中枢有意识和无意识协同调节的结果。未来研究需构建更加量化的速度节奏的中枢调节模型,并用以指导计时类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片肽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对果糖偏好大鼠摄食活动、自主活动和主动运动行为的影响,探讨阿片肽系统在异常摄食和运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双瓶测试、24h液体摄入量测试评价果糖偏好动物模型状态。纳洛酮注射后采用美国Columbus代谢分析系统监测摄食饮水和自主活动,主动转轮系统监测大鼠自主运动行为参数。结果:(1)双瓶测试和24h果糖摄入量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果糖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模型组大鼠24小时果糖溶液的摄入量高于饮水量,注射纳洛酮后果糖摄入量下降(P<0.05),但仍高于饮水量,同时摄食量下降(P<0.05)。(2)模型组大鼠果糖喂养期间24小时自主活动高于饮水状态(P<0.05),注射纳洛酮后自主活动下降(P<0.05),并且与饮水状态下自主活动水平无差异。(3)以模型组大鼠饮水状态下24小时自主运动量为参照,果糖喂养期间模型大鼠自主运动量显著下降,注射纳洛酮后自主运动量增多(P<0.05)。结论:阿片肽系统参与果糖偏好大鼠果糖的奖赏效应下自主活动增多,自主运动行为抑制的中枢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
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可使脑内TGF-β增加,产生疲劳感觉,抑制自发性活动行为,所以推测TGF-β与中枢疲劳密切相关,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主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对TGF-β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不仅可以作为细胞水平的能量感受器,还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参与调节机体整体的能量消耗和能量摄人。运动等应激可以激活AMPK。参与调节骨骼肌葡萄糖代谢和脂肪酸氧化等能量代谢过程。运动训练可影响骨骼肌AMPK基因表达,进而参与到运动训练的机体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要介绍多巴胺递质系统及其主要功能,综述不同负荷运动对中枢多巴胺水平的不同影响作用,认为长时间运动后中枢多巴胺水平的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并就中枢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内在机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食物成瘾(food addiction,FA)是在肥胖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出现的一种摄食行为异常,奖赏系统及其相关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肽是食物成瘾行为的神经化学基础,DA、5-HT以及促食欲素等是参与食物成瘾形成的重要神经递质。由于不同物质或行为诱发的成瘾行为之间存在成瘾转移(addiction transfer)的现象,运动可能会通过影响奖赏系统改变食物成瘾所造成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对食物成瘾的相关现象和神经内分泌机制进行综述,探讨运动干预食物成瘾防治肥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摄食量、血清学指标、血浆和下丘脑NPY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影响摄食量和体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肥胖建模成功大鼠分为对照组、即刻组、1 h组、3 h组、12 h组和24 h组,分别在一次性跑台运动后不同时间段观察大鼠进食量并测试相关指标.结果:一次性运动后肥胖大鼠摄食量明显下降,血糖和血脂等在运动后即刻没有明显变化,在运动后的恢复期开始明显下降,恢复后期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NFY水平显著下降,下丘脑NPY水平明显上升,而下丘脑NPY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肥胖大鼠运动后摄食量下降;下丘脑NFY分泌增加而合成没有明显增加;下丘脑NPY蛋白增加可以促进机体运动后摄食,防止能量的进一步消耗,有利于运动后的能量恢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皮层运动区是随意运动起始和终止的高级中枢,基底神经节是皮层下一些相互联系的神经核团的总称,在锥体外系的易化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运动指令由皮层运动区发出,经基底神经节整合处理后再经丘脑回传至皮层运动区(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环路),最终实现对随意运动功能的调控。端脑内侧束(intratelencephalic, IT) 和锥体束(pyramidal tract, PT)神经元是皮层内的两类锥体神经元,2者与基底神经节各核团之间存在密切的纤维联系,在运动调节中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以IT和PT为切入点,对它们在皮层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构特征以及在随意运动调控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性疲劳中枢机制的研究以及靶向干预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以及支链氨基酸的毒性等方面加以综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能够为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供能量储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调节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充支链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但至于支链氨基酸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抗中枢疲劳效应,在长期训练中补充BCAA是否有减少和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服用大量BCAA是否对大脑和肌肉产生消极作用,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体育系统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体育系统的社会运行机制,研究了体育系统运行的基本动力,社会需要主体的层次,着重研究了体育的运行方式和影响系统运行的各种因素,并且讨论了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体育运行的基本原理,从而实现社会对体育系统的控制和调整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人口活动动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体育人口活动动因问题进行研究。中国体育人口活动的主观动因由生活质量因子、家庭和睦因子、精神调节因子、亲情因子、交流交际因子构成;客观动因由宣传教育因子、家庭影响因子、亲友影响因子、单位影响因子构成。  相似文献   

13.
体育消费行为理论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消费者行为学理论为基础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首先对将"体育消费"纳入"体育消费行为"研究范畴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分类,最后尝试建立起体育消费行为系统动态模型。其研究目的是对体育消费行为理论进行探索,为体育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构建理论支撑,改变现有的体育消费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决定于体育行为。对体育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对体育的参与行为的性质和状态。因此,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供需的反差导致行为的消极;信心影响参与。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5.
健美操是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各种爱好及审美能力。文章从健美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优美体态、正确的乐感等方面,探讨了其对大学生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单一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已经很难满足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由此,学校体育功能的发展经历了从“一元论”到“多元论”再到“整体论”的过程。学校体育功能的发展应在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的需求,对其进行适时调适。而这种调适应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上,一是对学校体育目标进行调整,二是从学校体育的构成要素及结构等方面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医护人员体育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医护人员有着良好的体育意识,但河南省医护人员中体育人口仅为20.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河南省医护人员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工作繁忙、余暇时间少、缺少体育场地设施、没有兴趣等,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中长跑运动员赛前运动动机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动机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系统,运动员从得知比赛消息到比赛完成,其中有许多因素在不同时刻都对动机发生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运动动机的系统变化过程,发现其规律,从而进行动态调控,为运动员发挥水平、取得佳绩,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以57名男、女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在周期训练中不同时间段的动机状况的回顾,研究运动动机纵向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2019年女足世界杯为例,探讨女足世界杯媒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可能影响媒介消费的因素。调查发现,数字媒介是主要的消费渠道;媒介消费时长从大到小依次为数字媒介、电视、社交媒体;女足世界杯媒介消费场景多元;消费动机主要基于赛事本身,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具体分析了3类媒介消费的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标准化回归方程。认为,中国媒介体育消费者呈现出典型的新媒体使用倾向,高水平的赛事是决定媒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媒介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大于个体因素,大型体育赛事中的极端爱国主义倾向可能增加舆情风险。提出,要注重数字媒介和社交媒体内容的供给,寻求更广泛的用户触达;针对球迷不同的身份属性制定社交媒体推广策略,增强球迷黏性,扩大赛事的传播力;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数字媒介的消费体验,增强用户的参与度;重视社会结构性因素,作出适应性调整,完成自身社会整合、情绪宣泄等功能的兑现。  相似文献   

20.
摘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种生产与供给竞技体育产品的实践活动,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在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与策略,能够就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找寻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产与供给对象、内容、主体、方式、资源配置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阶段划分及发展特征,立足于这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供需环境与条件的特点,提出了结构性调整的思路,规划了推进供给方面改革的路径,即以发展定位的调整服务于核心主体、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政府职能改革促进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推进多元治理机制改革供给方式、以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