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尾部悬吊的方法制造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从破骨细胞分化及其JNK/AP-1信号通路的角度研究跑台运动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康复作用,以期从细胞及分子层面揭示其内在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废用模型组、正常恢复组和运动恢复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过不同的干预方案后处死,其中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安静饲养4周后处死;废用模型组尾部悬吊4周后处死;正常恢复组尾部悬吊4周后,安静饲养4周处死;运动恢复组尾部悬吊4周后,跑台训练4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后立即进行骨密度测试,同时对骨髓造血干细胞进行培养,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通过对破骨细胞特异性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的染色以检测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破骨细胞分化JNK/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废用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显著下降,破骨细胞生成显著增加,破骨细胞分化JNK/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恢复组相比,运动恢复组大鼠骨密度显著升高,破骨细胞生成显著降低,破骨细胞分化JNK/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4周的尾部悬吊可显著增加大鼠破骨细胞的分化、降低大鼠的骨密度,跑台运动可以有效抑制尾部悬吊大鼠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密度的下降;尾部悬吊及跑台运动对大鼠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与JNK/AP-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多核细胞——骨骼肌细胞和破骨细胞形成的机理;从运动医学的角度,阐述了多核细胞在运动医学中的理论意义以及多核细胞在治疗骨质疏松、运动性骨疲劳和促进运动员肌性损伤恢复的实践意义。拟为体育运动实践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多吃蔬菜水果有助于骨健康. 蔬菜水果属于呈碱性食物,可通过升高PH值,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可显著减少尿钙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骨重塑是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介导的骨吸收相互偶联的动态过程。益生菌与致病菌组成的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宿主形成复杂的共生关系。通过梳理GM与骨代谢的关系发现,GM通过调控菌群代谢物、肠免疫系统及黏膜屏障等作用途径影响OB与OC功能,进而影响骨重塑。科学运动可以有效防治不良因素导致的菌群紊乱,改善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丰度及菌群多样性,从而调控肠免疫、肠内分泌及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去卵巢小鼠模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对比研究上、下坡跑台运动对去卵巢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及相关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64只8周龄C57 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安静组(SHAM),去卵巢安静组(OVX),去卵巢上坡跑组(OVX +UP),去卵巢下坡跑组(OVX +DOWN).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小鼠干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的能力、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均显著增强;骨组织RANKL、M-CSF和RANK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而OPG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与OVX组相比,两运动组小鼠破骨细胞的分化得到了较好的抑制.结论:跑台运动可有效抑制小鼠去卵巢后破骨细胞的大量分化,从而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且下坡跑运动比上坡跑运动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运动对生长期雌性大鼠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对雌性生长期大鼠长骨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揭示运动对长骨生长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雌性5周龄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跑台运动组,跑台运动组进行每周5天,每天2次的9周跑台运动,运动负荷递增,于第4周达到并维持每次15 min,中间间隔30 min的40m/min跑台运动.随机选取3只运动组大鼠股骨,以对照组大鼠股骨为参照进行3张基因芯片的测定;结果:运动组大鼠股骨干骺端Ap1、Thbs4、Co15a2、Sppl、Sparc、Fnl等mRNA表达上调,Timpl和Atp6vlgl等mRNA表达下调;结论:9周大强度间歇跑台运动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骨形成的骨基质形成阶段和基质钙化阶段均有促进作用,抑制骨基质分解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因此,大强度间歇运动可以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而提高骨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7.
运动影响骨代谢已经被大量的实验研究所证实,但运动影响骨代谢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OPG/RANKURANK系统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传导通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调节骨代谢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实验研究已证实运动通过这个系统影响骨代谢,但运动通过该系统调节骨代谢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某些激素和细胞因子可以影响OPG/RANKL/RANK系统。最新研究表明,机械力也可以直接影响该系统。那么运动通过OPC/RANKL/RANK系统影响骨代谢的调节是由运动导致某些激素和细胞因子的改变引起还是由于骨骼肌的持续收缩而对骨骼产生的张力而引起的?本文就此进行一个评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2月龄雌性SD大鼠进行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后出现的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现象,以模拟长期耐力运动训练后女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闭经病理现象,观察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对骨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OPG、OPGL在运动性闭经致骨质降低中的作用。运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股骨、椎骨的显微、超微结构、RT-PCR法定量测定大鼠股骨组织的OPG mRNA、OPGL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的显微结构显示皮质骨变薄,破骨细胞的数目增多,松质骨的骨小梁数目减少、纤细、排列稀疏,超微结构显示衰老骨细胞的数目增多,少数细胞呈现凋亡早期特征,同时骨组织OPG mRNA表达降低,OPGL mRNA表达增加。结论:10周大强度跑台运动致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结构的完整性破坏,骨组织OPG/OPGL表达的降低是影响运动性动情周期、抑制雌性大鼠骨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赵仁清 《体育科研》2008,29(3):94-96
青春期女孩雌激素的分泌在初潮时期迅速升高,而反映骨代谢变化情况的生化标志物(bone biochemical marker)在血液中的水平明显下降,这表明雌激素的水平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之间存在着相关性、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下降标志着长骨两端骺软骨的生长骨板逐渐愈合,长骨内外表面骨组织合成减少,骨密度、骨松质的重建减慢,雌激素导致的这些变化主要通过促进生长骨板中的软骨细胞及骨密质和骨松质中破骨细胞凋亡来实现。在青春早期桡骨骨折的发生率十分的高,这可能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增高有关,另外,女孩初潮时间推迟会导致中老年时期骨折的危险因素增高,与同龄人相比骨密度下降。这都表明初潮时期女孩的雌激素分泌对骨骼的代谢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动影响骨代谢的OPG/RANKL/RANK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OPG/RANKL/RANK系统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号通道,岂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要骨代谢调节机制.许多因素可以通过影响这个信号系统发挥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机械力刺激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肌肉不断的对骨骼施加机械力刺激,因此运动对骨骼的影响也可能是通过影响OPG/RANKL/RANK系统的表达而发挥调节作用.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内分泌激素分泌变化是运动影响骨健康的重要机制",但这种观点值得重新思考,因为机械力可以直接刺激骨组织影响骨代谢,而运动通过改善体内激素分泌环境促进骨代谢平衡这只是一种间接调节方式,并且一般强度的健身运动根本不会明显影响激素的基础分泌,因此需要从更深层次阐明这一机制.随着OPG/RANKL/RANK骨代谢信号调节系统的发现,可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使我们能够在更微观的层面上探讨运动对骨骼影响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方法 ,论述了运动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可行性 ,比较了不同运动对绝经后骨质的影响 ,并就运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及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及机制。方法:7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去卵巢分成: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3个单纯运动组(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大强度运动组(OVX+EX3))以及3个运动与雌激素联合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ES)、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1h/day,5days/week低强度(8m/min)、中等强度(18m/min)和大强度(28m/min)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近端(PTM)及第四腰椎(L4)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1)OVX组骨量由于骨代谢增加比SHAM组降低(P〈0.05),而补充雌激素后,骨丢失减少。2)单纯运动对骨量的影响:与OVX组比较,OVX+EX1组和OVX+EX2组胫骨的骨吸收减少(P〈0.05)、骨形成增加、骨量增加(EX2比EX1增加更多),OVX+EX3与OVX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种强度的单纯运动均能对腰椎产生有益的作用。3)对于运动和雌激素的联合作用:在胫骨,3个联合组均比雌激素对照组和各自强度的单纯运动组骨量增多(P〈0.05)。在腰椎,无此协同作用。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骼对于运动的反应与该部位是否是载荷直接作用部位和去卵巢大鼠是否补充雌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地分析了"文化"、"组织文化"、"体育组织文化"的概念、起源、广泛应用和研究现状。从"体育组织文化"的演变、应用、现状和水平等的阐述中判断"体育组织文化"的发展阶段,从而加深对"体育组织文化"概念的理解,提高"体育组织文化研究"的可靠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及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胫骨骨量的影响与机制。方法:8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去卵巢分成: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3个单纯运动组(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大强度运动组(OVX+EX3))以及3个运动与雌激素联合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十ES)、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1h/day,5days/week低强度(8m/min)、中等强度(18m/min)和大强度(28m/min)跑台运动对大鼠胫骨近端(PTM)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1)OVX组骨量由于骨代谢增加比SHAM组降低(P〈0.05),而补充雌激素后骨丢失减少。(2)单纯运动对骨量的影响:与OVX组比较,OVX+EX1组和OVX+EX2组胫骨的骨吸收减少(P〈0.05)、骨形成增加、骨量增加(EX2比EX1增加更多),OVX+EX3与OVX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3个联合组均比雌激素对照组和各自强度的单纯运动组骨量增多(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胫骨对运动的反应与是否补充雌激素有关,激素和运动在减少骨量丢失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动对去势大鼠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冰  李靖  周勇 《体育科学》2005,25(2):68-69,81
研究目的:探讨运动时去势雌性大鼠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变化的影响并讨论其在骨代谢变化中的意义。研究方法:24只4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时照组、去势组、去势后运动组。去势后运动组和去势组均行双侧卵巢切除,去势后运动组大鼠卵巢切除后在跑台上进行中等强度运动(18m/min,1h/day,5d/week)10周。10周后处死动物时血钙、血骨钙素、尿肌苷、尿羟脯氨酸进行检测;时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培养,细胞培养至14天抽提细胞内总RNA,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细胞OPG基因mRNA表达量。主要结果和结论:去势组大鼠血钙、尿羟脯氨酸/肌苷均高于时照组,去势后运动组与时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血骨钙素在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去势组大鼠OPG基因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去势后运动组与时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雌激素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强,运动可以抑制去势大鼠的骨吸收增强。雌激素缺乏后骨髓微环境中OPG基因mRNA表达降低,运动抑制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亢进可能与促进骨髓微环境中OPG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流派武术为研究原点,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剖析地域文化对传统武术流派形成的影响,得出:原始武技→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地域武术文化特质→流派武术这一演变和影响机制,并以中国武术的地域划分来具体解读流派武术的形成,以期为更好的研究和继承传统武术提供借鉴,使传统武术这一中国武术动力之源生机勃勃、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7.
运动与儿童少年骨密度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负荷是骨生长、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适量运动可增加儿童少年的骨密度,而运动缺乏与运动过度会对其骨密度产生负面影响,并就其影响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非药物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更有效的疗法,对40只3月龄去卵巢SD大鼠采用中等强度运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以骨生物力学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虽然运动和低频脉冲电磁场均可抑制去卵巢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下降,但二者结合效果更佳,因此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非药物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及运动与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腰椎骨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去卵巢分成: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3个单纯运动组(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大强度运动组(OVX+EX3))以及3个运动与雌激素联合组(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ES)、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研究8周的1h/day,5days/week低强度(8 m/min)、中等强度(18 m/min)和大强度(28m/min)跑台运动对大鼠第四腰椎(L4)松质骨骨量的影响.结果:(1)OVX组静态骨量指标由于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增加比SHAM组降低(P<0.05),补充雌激素各组骨量增加.(2)三种强度的单纯运动均能使腰椎骨量较骨质疏松对照组增多,各强度间静态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运动强度与三个静态骨量指标呈现正相关关系.(3)三个运动和雌激素联合组静态骨量指标与各自强度的单纯运动组及雌激素对照组相比无增加.结论:低、中等和大强度的单纯运动均能对腰椎产生有益作用,三种强度的运动和雌激素联合在腰椎未能显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多个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举重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及数据,证明举重不只是可使身体健美,对防止肌肉萎缩及骨质流失等均起着十分奇妙的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来讲,是一种十分奇妙和有效的力量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