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第二册《教学参考书》中介绍了一种水蒸气液化放热演示实验方法:将烧瓶中的水在酒精灯下加热至沸腾,再将水蒸气用导管通入冷水中,可观察到插在冷水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了热量。(见1987年第2版p.90) 这个实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水蒸气液化时不放出热量,冷水的温度是否也会升高?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高温的水蒸气(或液化了的高温的水)与冷水间存在着温度差,当它们混合时必存在热量的传递,使冷水温度升高。这样看来,这个实验对证明水蒸气液化放热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2.
华东地区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中有一个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的演示实验 (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上述实验不能有力地说明水蒸气液化时是放热的.因为即使水蒸气液化时不放出热量,由于通入试管中的原来就是高温的水 蒸气,通过热传递,容器 B中的冷水也会从试管A中吸收热量而温度升高,这就掩盖了液化放热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将盛2-3mL蒸馏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然后离开火焰,持停止沸腾后,向试管中滴入2-3满浓硫酸,此时试管内的水又沸腾起来.实验证明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把盛2-3mL蒸馏水的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到沸腾,试管不离开火焰,向沸水中加入少许硝酸按晶体,看到水停止沸腾,实验证明硝酸按溶于水要吸收热量.以上两实验药品用量少,现象明显,安全可行且有一定趣味性.溶解热的趣味实验@陈国爱$甘肃山丹兰后马管局中学!734104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华东版)第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容器B的水温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相似文献   

5.
1实验器材 250ml的圆底烧瓶,三芯酒精灯(或一芯的也行)。石棉网,橡皮塞2个。口径为,1mm、5mm玻璃管各1段,回形针(细铁线),打孔器,小刀。铁架台,试管夹.十字夹,硬塑圆柱体(底面直径约1).8cm,高约1cm)等。  相似文献   

6.
“铁的化学性质”中讲到: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和K2,但是课本中没有安排演示实验。为了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加深对这一化学性质的理解,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设计,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实验装置如图。所需仪器及试剂:酒精灯、酒精喷灯、硬质玻璃管、烧瓶、水槽、铁架台、石棉网、铁粉、水。操作过程:1.在烧瓶中加入开水(缩短实验时间),在玻璃管中装人铁粉。2.按装置图组装好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3.点燃酒精灯,直到装置内的空气被排除后,再点燃酒精喷灯(以O2和Fe反应),过一会儿,看到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 (华东版 )第 59页有一个演示实验 ,如图 1所示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液化时放热。通过实验说明 :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会液化 ,容器B的水温升高 ,说明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感到这个实验有一些不足这处 :1 .实验完成所用的时间太长。实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装置图实验装置见图 1,图 2。图 1 实验装置    图 2 放大部分二、实验用品塑料瓶 (矿泉水瓶或可乐瓶 )、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 (双孔两个 )。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三、气体的收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 ,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 ,迅速放出氨气。四、实验操作及现象1.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 ,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 ,滴入酚酞 ,振荡。2 .照图 1安装好实验装置 ,双手握紧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3.小试管…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一节实验课谈实验教学枝江县教研室伍利民(443200在听课中,发现一位老师教学“热胀冷缩”一课时,这样组织教学:1.教师演示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实验器材:酒精灯、盛有红色水的试管,试管口用橡皮塞塞紧,橡皮塞中心穿孔,插入一根细玻璃管,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滤纸进行实验皖霍邱县三中(237400)杨明生一、金属钠与水反应将滤纸片(4×6cm)按如图所示方式把一块绿豆大小吸干煤油的销及细玻璃管卷入其中。系住两端,手持玻管一端浸入内含5ml酚酞水溶液的试管中,立即在玻管口点燃,证明有H2放出,反应停止后...  相似文献   

11.
赵裕慈 《物理教师》2000,21(8):30-31,37
水的反常膨胀是热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但由于盛水的容器也随温度而变化,故不能用常规方法来演示水的反常膨胀,以致教学中无法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难以信服.我们通过深入研究,采用“容器膨胀补偿法”来达到盛水容器的实际容积不变,从而突破了长期来教学中不能演示的缺憾. 本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有实际使用价值,其特点有: (1)教学直观性强,可直接观察水的反常膨胀的全过程. (2)能定量演示4℃时水的密度最大. (3)采用投影放大及温度数字显示,可见度大.l实验设计 通常用一个带有毛细玻璃管的球形烧瓶,灌满水后改变其温度…  相似文献   

12.
题如图示,试管A装有水,放在盛有水的容器B中,在1标准大气压下,给容器B的底部加热到沸腾时,则试管A中的水()(A)B中的水先沸腾,A中的水后沸腾;(B)A中的水先沸腾,B中的水后沸腾;(C)不沸腾;(D)同时沸腾.许多同学选答案A或D.此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给容器B加热,B中的水温度先升高,从而A、B两容器存在温度差,热量由B传递到试管A中,使A中水温也逐渐升高.当B中水温达到100℃时,继续加热,便有沸腾现象.A中水随后升高到10OC时,达到了沸点.此时A中的水与B中的水不存在温度差,B中的热量不能继续向A中传递…  相似文献   

13.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安徽明光市三中(239400)杜训田铁在常温下不和水反应,在红热状态下,能跟水蒸气反应.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在试管底部放一些湿润的砂子,在试管中部放两药匙细铁屑(无锈的),把试管横向固定在铁架上,再在试管上配好塞子...  相似文献   

14.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人教社1993年11月第一版)第一册,第97页[实验4~5]铜和浓硫酸反应,虽然实验也做了一些改进,做实验时操作仍比较复杂,且在实验过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放出,污染室内空气,严重地损害师生健康.为此我们做了如下改进,改进的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并且几乎无二氧化硫气体泄漏.一、实验用品带支管的试管一只(2×18厘米),一段长约10厘米、内径2厘米玻璃管,一个不漏气的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一段长20厘米的粗钢丝域铁丝)一个3号胶塞,一个4号胶塞,一段长4厘米的铁丝.浓硫酸,细铜丝一束(约5厘米长)…  相似文献   

15.
一、判断题1.物质在熔化过程都要吸收热量,但其温度仍保持不变.()2.体温计比实验用的温度计刻度更准确.()3.水可能在90℃时开始沸腾.()4.温度高的水一定比温度低的水蒸发得快.()5.只有水温度高于气温时,才能蒸发.()6.液体表面可以蒸发,液体内部也可能发生汽化现象.()7.所有气体,只要温度足够低,均可以液化.()8.冰块在OC以下也可以汽化.()9.大量水蒸气聚集而成雾、云、露.()10.水蒸发吸热,余下的水温度一定降低.()二、填空题1.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_。等液体的来测量温度.2摄氏温度是这样规…  相似文献   

16.
浙江义务教育初中自然一册讲述了水循环.海洋面上的水吸收热量,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动,被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一部分水蒸气凝结,形成降水到地表.大气降水的一部分沿地面流动,构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后汇集流归海洋.教材配有插图,也制有幻灯片,分析详细,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 我制作的“水循环演示器”既简单,又直观.实验装置外形如图1.1操作过程 将自制海水倒入平底烧瓶中.点燃酒精灯,加热水沸腾,海水蒸发,沿弯管竖直上升.在转角缺口处插入细玻璃…  相似文献   

17.
初三物理课本《焦耳定律》实验是电热转换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要证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课本原来实验是利用煤油受热膨胀的原理。在两个烧瓶中装满煤油,各放入一根电阻丝,甲烧瓶中的电阻丝阻值比乙烧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在玻璃管中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第二册(通报版)第40页的液化放热演示实验中,是根据通入了水蒸气的冷水温度升高来验证液化时放出热量的。我以为仅用冷水温度升高作根据,理由不充分。因为水蒸气温度比冷水温度高,二者相混合时,从热传递的角度来看,冷水温度也会升高。所以每做此实验,老师在总结实验结论时只能正面引导,一带而过,对热传递的因素避而不谈。终于有学生对此实验提出了质疑时,笔者才决心改进这个实验。经实验论证设计了如下方案:a.取两个规格为80mL的烧杯,设为甲杯和乙杯,各倒入60mL冷水。用温度计测出冷水温度均为T。b.用烧杯…  相似文献   

19.
奇怪的现象     
秋末初冬季节,我国北方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附着许多水珠,而外表面则未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同学们知道,气体液化时放出热量.因此降低温度可使气体放热液化.秋末初冬季节,室温一般高于室外气温,而门窗玻璃位于室内与室外交界处,其温度低于室温而高于室外气温.当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凉”的玻璃时,能放出热量降低温度被液化在玻璃内表面上;而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热”的玻璃时,不能放热,因此不能液化.从而出现了上述现象.奇怪的现象@卫荣祥@胡业凤  相似文献   

20.
初三物理课本<焦耳定律>实验是电热转换的一个重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要证明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课本原来实验是利用煤油受热膨胀的原理.在两个烧瓶中装满煤油,各放入一根电阻丝,甲烧瓶中的电阻丝阻值比乙烧瓶中的大.通电后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越高.观察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的高低,就可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这个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煤油封闭问题.当煤油受热体积膨胀后,并不能完全按设计的实验目的只从玻璃管内上升,而是会从橡皮塞和烧瓶口的结合处以及玻璃管外壁溢出煤油,由于煤油的溢出会影响实验效果,污染了实验环境,为此,我对本实验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