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视频已成为越来越主流的传播渠道,科技学术期刊在融媒体建设背景下,也可借助短视频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本文以微信平台的视频号、抖音、哔哩哔哩(B站)、快手、西瓜视频5大短视频平台为例,分析科技学术期刊在不同平台的运营现状,并以实例分析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运营策略。结果表明:不同平台目标用户差异较大,科技学术期刊在进行短视频建设时需要首先考虑与平台的适配度,选择合适的“赛道”;对视频内容按照加强出版类、营销资讯类、期刊公告类及拓展传播类进行分析讨论,发现加强出版类和拓展传播类是科技学术期刊中占比较大的内容主题,且拓展传播类内容传播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传播环境下,作者以系列短视频《瞰衡水》的成功传播为例,从内容产品的信息量、制作角度、表意功能以及传播风格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系列短视频集群式传播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郑莹  杨健 《新闻前哨》2020,(1):35-36
近年来,短视频迎来了发展黄金期,无论是其用户规模还是应用的数量,都得以快速提升。短视频不仅成为传统媒体占领新媒体领域传播高地的重要手段,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传统媒体布局传播矩阵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短视频的形式内容、传播效果、用户需求三个方面入手,分析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给传受方式、新闻传播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短视频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逐渐兴起,其在内容传播、广告营销及社交联动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短视频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侵权现象。本文针对当下短视频传播现状,结合新近的短视频侵权案例,分析当前网络平台短视频内容创作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侵权问题,探究侵权现象的类型,从平台、用户、体系三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规避策略,助力短视频行业长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奕宇 《今传媒》2023,(2):43-46
新媒体时代,短视频在传播与分享健康类知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本文从内容传播、互动对话、监管引导、营销变现等方面,提出了健康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和发展建议,旨在创建良好的健康类短视频传播秩序、营造浓厚的传播氛围,更好地发挥短视频在促进健康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移动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公共图书馆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应用移动短视频推动、引导全民阅读。文章通过分析6个用户量较大的短视频平台中的账号信息,了解到公共图书馆应用移动短视频的平台选择倾向于抖音,账号命名倾向于使用机构名称,但短视频产出和粉丝量等总体偏低且分布不均,内容同质化等现象突出。文章从防止名称滥用、鼓励读者创作、创新内容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梁一帆 《传媒》2023,(5):58-61
抖音短视频现已成为运用智能推荐算法的典型视频内容传播平台。在技术和需求的共同推动下,智能推荐系统已经从早期的文本内容推荐升级到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数据的个性化推荐。本文试图从推荐逻辑、推荐基础、变现方式、内容风格等方面探索抖音短视频中智能化推荐应用所表现的典型特征,建设性地审视其背后的社会关系和传播关系。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的空前繁荣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也为拓展传播空间提供了良好平台.短视频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让传统媒体实现大屏小屏的完美切换,而在短视频的应用上,传统媒体还需在内容、技术、人才、体制等方面下功夫,让短视频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9.
王焜 《新闻前哨》2023,(3):56-57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气象短视频在传播中存在内容单一重复、视角老套僵化、运营思维欠缺等现实困境。本文将结合具体个案,从构建运营思维、重塑媒体内容、不断优化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当前气象短视频传播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旭丰  樊传果 《传媒》2023,(7):68-70
短视频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不断打造出新场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传播的类型特点、非遗项目品牌化及非遗短视频传播品牌化的必要性,并从内容定位、符号系统、内容矩阵及传播媒介四个方面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的品牌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波 《新闻前哨》2022,(5):63-64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舆论生态环境与媒体格局被打破.短视频的制作成为了展现人民群众舆论观点的重要方式,在传播思维、传播内容等各方面都对传统的时政类新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全新的时代要求,针对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再从先进技术运用、专业性、UGC共同发展三方面提出了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策...  相似文献   

12.
移动社交短视频在近几年获得快速发展,其轻松娱乐的基调和个性创意的内容让移动社交从文字、图片向视频过渡,同时给媒体带来新的传播形态。国内外媒体在运用短视频素材、尝试短视频新闻报道以及建立短视频新闻服务机构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但其对短视频的功能价值挖掘有限。随着网络的优化升级以及用户扩增,短视频能在突发事件首发、现场报道取证、媒介产品创新以及多元媒体融合方面与新闻报道紧密结合,构建新的信息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杨波 《新闻前哨》2022,(4):38-39
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使得传统的舆论生态环境与媒体格局被打破.短视频的制作成为了展现人民群众舆论观点的重要方式,在传播思维、传播内容等各方面都对传统的时政类新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全新的时代特点,针对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传播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再从先进技术运用、专业性、UGC共同发展三方面提出了时政类新闻短视频的发展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短视频媒介的不断发展,大众对短视频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期许,泛教育、泛知识类短视频开始受到较多关注。与此同时,无论是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还是知乎、果壳这类传统问答社区,又或是微信公众号、百度百家号等网络平台,都在积极开发知识类内容,增加知识类短视频权重。本文通过引入知识类短视频概念,探讨了这类短视频的传播动因与传播特征,并就这类短视频的长期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从而让短视频更好地作用于知识普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政府机构"两微一端"的传播模式因满足不了当下传播需求,纷纷入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了推进融媒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此举有效推动了媒体以及政务工作的开展和网民的互动。本文将根据抖音短视频账号"四川观察"近半年来迅速出圈现象,分析当下传统政务媒体的发展现状,并从具有"网感"的内容、新技术的应用、人格化的传播三个主要方面分析其转型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为更多的政务媒体转型短视频领域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短视频时代,文旅类短视频为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当前,各地希望通过建设文创园,将其作为传播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文创园为基点制作文旅类短视频,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宣传优势,将文化以更生动具体的形式传播给大众,为城市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契机,推动城市形象的正向传播。以沈阳地区的文创园为例,根据短视频宣传的优势和传播现状,从内容生产、传播策略方面探讨文创园短视频助力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并从空间特点、历史底蕴等角度为文旅类短视频的内容设计、拍摄、宣传提供建议,为推进文创园宣传,展现城市人文历史,推动城市形象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需要正确认识到短视频传播视域下媒体传播的新要求,通过正确应用短视频进行主题类报道,推动媒体吸引力和传播内容影响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媒体依靠短视频开展主题类报道时存在的思想守旧、创新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从提升选题质量、开拓传播平台、坚守舆论阵地、转变叙事角度、挖掘新闻细节、创新报道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增强主题报道吸引力的措施,以期为相关媒体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冉 《新闻世界》2023,(5):11-15
本文以B站486条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内容主题、视频类别、视频时长等对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内容主题对于视频传播效果有显著影响;疑问句式的标题、短视频时长可以显著提升B站健康科普类短视频传播效果;在视频的呈现方式方面,个人出镜解说和情景剧与短视频的传播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屏幕方向方面,横屏的健康科普类短视频的传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是一种极具多媒介特色的视听产品,为少数民族文化进入大众视野提供交流空间。“苗家阿美”账号具有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特点,将其作为个案,从建构符号化场景、文化交融、情感展演等方面研究苗族文化在短视频中的传播路径。根据其传播内容特点,分析在传播过程中视频内容呈现的不足,以此探究少数民族文化在短视频中传播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播以及实现民族文化融合提出建议,如加深场景的符号化、增强内容的文化传播价值以及推动文化融合增强认同感等。  相似文献   

20.
进入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媒体的生存条件也随之改变。虽然目前市场上短视频数量明显增多,但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短视频在内容、制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传播效能。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视域下新闻短视频的制作及传播效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新闻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