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摘要]采用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离子浓度,通过不同浓度,不同量的多种酸溶液,在不同的清洗时间和清洗条件下,对涟钢核桃壳废滤料进行清洗,测量出清洗液的吸光度,计算出溶液中铁的含量,从中选出最佳的清洗酸溶液浓度和用量,以及清洗条件和清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HCl、H2SO4、H3PO4三种酸溶液中,当HCl浓度为20%,与核桃壳物料比为1:5,用超声波清洗30分钟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精选了非金属部分的几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以供大家在学习时借鉴和参考。一、实验室制取溴化氢和碘化氢原理:利用高沸点酸制取低沸点酸。其方程式如下:H_3PO_4+NaBr=NaH_2PO_4+HBr↑H_3PO4+NaI=N_3H_2PO_4+HI↑请注意,这里用的高沸点酸H_3PO4是非氧化性酸,切不能用氧化性酸,如浓H_2SO_4。因为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当它与溴化钠或碘化钠反应时,能将其氧化,而得不到相应的溴化氢和碘化氢。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3.
运用摇瓶培养研究了不同无机盐对裂褶菌深层发酵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6℃,摇床转速为160 rpm,培养时间为7d的条件下,裂褶菌菌丝生物量、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量最高无机盐分别是KH2PO4+MgSO4.7H2O,KH2PO4和KH2PO4,平均量分别为9.78 g/L,5.96 g/L,0.95 g/L.  相似文献   

4.
通过平行比较催化剂NaH2PO4、MnCl2、SnCl2、NaHSO4、C12H12FeN3O及NaH2PO4-MnCl2复合催化剂对合成乙酸正丁酯反应的催化效果,发现NaH2PO4-MnCl2具有价廉、节能、耗时短、酯化率高等优点,探索了此催化剂催化合成时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
一、含氧酸的命名 (1)“原酸、正酸、偏酸”.原酸是指分子中羟基数目与成酸元素化合价相等时的酸,如H4iO4叫原硅酸.最常见的含氧酸通常叫“正酸”,命名时,习惯上将“正”字去掉,如H3PO4叫磷酸,HClO3叫氯酸.偏酸是指正酸分子中缩掉一个水分子后能形成的酸,如H3PO4缩水可成偏磷酸HPO3原酸、偏酸中成酸元素的化合价与正酸相同.  相似文献   

6.
实验选择60盆盆栽月季,随机分成处理1组、处理2组、处理3组和对照组,每组5盆,重复3次,研究KH2PO4不同用量对盆栽月季的影响.结果表明KH2PO4用量适宜时,对月季新梢的茎长和茎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增加叶片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并可提高花色等级、增加花产量,其中KH2PO4的最佳用量是6g/盆.  相似文献   

7.
化学沉淀法处理焦化废水氨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来源和组成,提出用化学沉淀沉淀剂脱除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方法。着重探讨了不同操作条件,如溶液pH值、Mg^2+:NH4^+:PO4^3-、温度、反应时间及沉淀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表明在pH为8~10、水温为25℃-30℃、反应时间为20min、沉淀时间为15min、Mg^2+:NH4^+:PO4^3-为1:1:1时对焦化废水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锌钙系磷化工艺.以磷化膜质量和防锈性为定量指标,讨论了操作参数(总酸度、游离酸度、温度、时间和酸比)对磷化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磷化工艺.结果表明:该磷化工艺稳定,维护简单,所得磷化膜防锈性优良.由磷化机理分析表明,磷化膜的组成为Zn3(PO4)2和Ca3(PO4)2.  相似文献   

9.
1.多元酸与碱的反应 如H3P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 (1)将H3PO4溶液逐渐滴入Ba(OH)2溶液中;立即出现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先后发生的反应为:2H3PO4+3Ba(OH)2=Ba3(PO4)2↓+6H2O,Ba3(PO4)2+H3PO4=3BaHPO4↓,BaHPO4+H3PO4=Ba(H2PO4)2.  相似文献   

10.
一、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的比较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比例和阴阳离子的水解问题或弱电解质的进一步电离问题分析。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在H3PO4溶液中,c(H+)>c(H2PO4-)>c(HPO42-)>c(PO43-)简析:H3PO4-H++H2PO4-H2PO4H++HPO42-HPO42-H++PO43-因多元弱酸的电离第一步是主要的,第三步是最难的,且三步中均有H+生成。所以:c(H+)>c(H2PO4-)>c(HPO42-)>c(PO43-)2.强碱弱酸盐溶液(在盐的水溶液中,电离是主要的,而水解是很微弱的)(1)一元弱酸强碱溶液,依据弱酸根的水解分析如: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并研究了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对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β-MnO2(K2CO3)的催化活性最好.温度和用量对β-MnO2(K2CO3)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反应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和用量的增加,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速率也不断增加.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钛硅分子筛在环境友好工艺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该文以TPAOH为模板剂,TEOS,硅溶胶,无定形氧化硅为硅源,合成了TS-1分子筛,重点考察了合成条件对TS-1分子筛晶粒度的影响,并针对苯乙烯氧化反应体系分析了TS-1晶粒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theNi-MHbattery,akindofnewtypesecondarybatterydevelopedonthebaseofrechargeableNi-Cdbattery,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mostcustomersintheworldduetotheirexcellentperformancessuchashighpowerdensity,verygoodcyclability,highspecificcapacityandlessenviron-mentalimpact.Currently,theNi-MHbatteryiswidelyusedasapowerforportableelectricdevices,electricvehicles,portablevideos,andsomeimportantsmallapplications[1-3].Nickelhydroxideiscommonlyusedastheactivematerialfornickelposit…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传输矩阵法计算了不同序列结构光子晶体的透射谱.结果表明,光子晶体的空间结构不同,则光子晶体的透射谱特征也不相同.当把光子晶体结构看作是一个二进制数据时,利用光子晶体透射谱和空间结构之间的这种特定关系,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存储和识别.  相似文献   

15.
利用传输矩阵法理论,对双正、双负和单负介质构成的对称结构光子晶体能带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得到:由不同介质材料构成的对称结构光子晶体,其能带谱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以单负介质光子晶体禁带宽度最宽,双负介质光子晶体次之,双正介质光子晶体的禁带宽度为最窄;当周期数变大时,光子晶体禁带中的透射峰带宽均逐渐变小并趋于尖锐,且以单负介质的光子晶体透射峰带宽减小的速度为最快;介质厚度dB对单负介质光子晶体的调制效果要优于对双正和双负光子晶体的调制效果;入射角对单负介质光子晶体能带谱的影响要大于对双正和双负介质光子晶体.不同介质材料构成的对称结构光子晶体的这些光传输特性,可为镜像对称结构光子晶体的设计以及窄带或是宽带光子晶体光学滤波器件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用巯基丙酸作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发光可调的核壳型半导体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合成的核壳型Cd Te/Cd S量子点进行了光学性能、粒子的分散性、纳米粒子形貌和晶型的表征.通过对合成条件的摸索,总结出了合成高性能水溶性Cd Te/Cd S量子点的优化条件是:反应初始p H为11,Cd2+∶HTe-∶MPA为1∶0.25∶1.8,回流时间为1 h.在优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合成回流时间可合成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其荧光发射光谱在510-610 nm范围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固相反应法在950℃预烧结、不同烧结温度条件下制备了BaCu_3Ti_4O_(12)(BCTO)陶瓷样品,测量了各样品在不同频率下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发现BCTO的介电常数比CaCu_3Ti_4O_(12)的介电常数小。容差因子计算发现BCTO的晶体结构容易畸变,XRD图分析表明样品中除了含有BCTO晶相外,还含有Cu_3TiO_5和Cu_3TiO_4等杂质,从而大大降低了BCTO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18.
在无表面活性剂或模板剂的条件下,室温水相反应成功地合成出EuF3纳米材料。EuF3纳米圆盘的形成主要是由六方晶相结构各向异性和外部反应条件共M决定的,外部反应条件是反应体系的pH值和反应盐的浓度有关,并进一步研究EuF3纳米圆盘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对以CO为还原剂同时还原SO2和NO分别为S和N2的反应,SnO2和TiO2(锐钛矿)没有催化活性,但它们组合成固溶体后,显示出很高的活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采用CO-TPR和NO-TPD证实SnO2和TiO2之间的协同效应表现为几何效应即TiO2使SnO2良好分散在TiO2的内孔表面和电子效应即TiO2促进SnO2表面晶格氧的还原和削弱NO的吸附能力 CO-TPR研究证明SnO2或SnO2-TiO2中被CO还原的晶格氧数只是总晶格氧数的10-5,说明这部分晶格氧为表面晶格氧,这是在CO存在下SnO2或SnO2-TiO2具有催化氧化还原活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硝酸铜[Cu(NO3)2·6H2O]和均苯三甲酸在氨水溶液中反应,通过氨对铜(Ⅱ)离子的配合来调控配位反应速率,合成配合物{[Cu3(blc)2(NH3)(H2O)]·2H2O}n,并经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证实。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3.9213(5),b=17.1210(6),c=12.5271(5)A,V=2710.9(2)A3,Z=4。在标题化合物的结构中,Cu,离子为四配位而Cu2离子是五配位的,Cu1和Cu2被均苯三甲酸根离子桥联,由于均苯三甲酸根离子的结构中有C3对称轴而形成了二维六员环状平面结构,平面间通过N—H…0,O-H…0等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层状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