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以希夫试剂(Schiff’s reagent)显示DNA的组化染色技术是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由于DNA分子结构中带有醛基-CHO.用HCl水解可使醛基释放,再以无色的亚硫酸品红液(Schiff)染色使醛基与亚硫酸品红结合.呈现紫红色.这是DNA特有的显色反应(即Feulgen反应)。在医用生物学实验内容中.此显色反应实  相似文献   

2.
吸烟有害健康的原因是吸烟时会吸入许多有毒物质,如尼古丁、醛类、酚类等。如何简单、快速地检测它们的存在呢?a.实验原理。尼古丁溶于酒精后会呈现出黄色至褐色,无色品红亚硫酸溶液与醛类反应后显紫红色,而FeCl3溶液与酚类会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b.实验用品。细密弹簧,导气管,U形管,滤纸,抽气泵或抽气筒等抽气装置,普通香烟,棉花,酒精,品红亚硫酸溶液,FeCl3溶液。c.实验装置(如图1)。d.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将棉花用酒精湿润后放在U形管的底部。②把两小片滤纸依次固定在弹簧上,分别用品红亚硫酸溶液、FeCl3溶液润湿…  相似文献   

3.
探讨花露水中甲醇含量的品红亚硫酸比色测定法.利用两种方式对样品进行处理,计算所取样品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拟合,结果基本上没有差异,为探寻更为方便准确的光度法测定化妆品中甲醇的含量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品红亚硫酸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存在的显色剂配制繁琐、显色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对该法进行了优化探讨研究。显色剂的配制由研磨法改为水浴法,显色条件由20℃以上显色30min改为30℃显色60min,优化后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实验探究碱性Cu(OH)2浊液检验-CHO的作用机理。从实验结果及逻辑推理得出:从氧化醛基试剂的配制方法,以及氧化醛基的反应过程和本质来看,都应该是Na2Cu(OH)4氧化醛基而不是Cu(OH)2氧化醛基;并提出了表述该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6.
PAS染色定位准确,但不同组织中,PAS着色不同,现介绍如下。收集肝组织、肾穿刺组织、含粘液成分组织及含霉菌成分组织各10例。石蜡切片2~4μm,常规脱蜡至水,0.5%高碘酸作用10 m in,无色品红封闭染色5~20 m in,0.5%偏重亚硫酸钠1~2 m in,Mayer苏木素复染20~40 s,1%盐酸酒精脱水片刻,温水返蓝,透明,封片。讨论:组织质地不同,切片厚度和染色时间亦不同。肝组织的糖原成分遇水易分解丢失,因此处理组织时忌过度冲洗,无色品红着色一般3~5 m in,Mayer苏木素复染15~20 s即可。肝脏的切片厚度一般在3μm为宜,组织太厚或太薄均不利于观察细胞内空泡状结构。肾穿刺组织切片一定要薄,厚度控制在2μm,无色品红的染色时间一般在15~20m in之间,Mayer苏木素复染则应在40 s左右。含粘液成分的组织和含霉菌成分的组织切片厚度一般在4μm以内,品红着色5~10 m in,Mayer苏木素复染25~30 s之间即可。(本文编辑:朱佩筠)不同组织中PAS染色的特点@王珏$郧阳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湖北十堰442000$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病理科!湖北十堰442000 @王...  相似文献   

7.
王永辉 《生物学教学》2011,36(12):54-55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实验中在用醋酸洋红对洋葱根尖进行染色后,可以放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这样可使细胞质破坏,增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但不宜过于加热,如将染料煮沸则使细胞干缩毁坏,染料沉淀而不能观察。如用石炭酸-品红代替醋酸洋红染色效果更好,石炭酸-品红把核和染色体染为红紫色,细胞质一般染不上颜色,故背景清晰,观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生物实验中,为了清楚地观察生物组织或细胞结构,常用染色剂对标本进行不同方法的染色.染色剂的种类很多,用于生物制片染色的染色剂就在100种以上.本文仅就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染色剂,从其化学组成、用途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为实验教学提供参考.1、龙胆紫(Gentian Violet)龙胆紫即结晶紫(Crystalline Violet),又叫六甲基碱性副品红.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检验醛基的银镜反应是个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必须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才能完成。兹将该反应的原理和条件解答如下:1.醛基和羧基中的C原子是根据它所连接的基团的性质而显不同程度的电性(指由共价键中电子偏移而成的电性)。在醛基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 (实验时的室温为 9℃ )实验 1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 (冷却 )后红色自动消失 ,再加热至刚好变红 ,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 ,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实验 2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5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 (室温低、反应慢、反应时间较长 )。实验 3: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再加一些盐酸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两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实验 4 :用 50ml的大注射器抽取实…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课本上只作了品红溶液的实验。为了加深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的认识,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了一些改进。 实验方法及步骤: 1.制取品红试纸。将滤纸剪成细条(宽约1.5厘米,长约12厘米)在品红溶液中浸湿,然后在电炉上烘干,制成品红试纸。  相似文献   

12.
1 实验(实验时的室温为9℃) 实验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红色自动消失,再加热至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  相似文献   

13.
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在细胞内有一种亚细胞器叫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纵裂为二,为姊妹染色单体。在一般的染色体制片情况下,看不到两条姊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如在细胞培养基中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udR),由于BudR能取代胸腺嘧啶核苷渗入到新复制的DNA核苷酸链中,这样,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就发生了变化,一条是由单股的含BudR的DNA链所组成,另一条是由双股的含BudR的DNA链所组成。双股都含有BudR的DNA链,具有螺旋化程度较低的特性,它对其些染色剂,如姬姆萨(Giemsa)染料的亲和力较差,着色较浅;而单股含BudR的DNA链所组成的染  相似文献   

14.
氮酮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渗透剂.本文以红墨水、番红苯酚品红液等为染色剂,研究了氮酮在多种植物材料染色过程中的助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例1 某一元醛和二元醛共30g,跟足量银氨溶液作用,析出216g 银,则不可能是A.甲醛和乙二醛 B.甲醛和丙二醛C.乙醛和乙二醛 D.乙醛和丙二醛解析:n_(Ag):2mol n_(醛基):n_(Ag)=1:2,则提供 lmol 醛基的平均式量M=(30/1)=30,甲醛应看成二元醛则:M_(甲醛):(30/2):15 M_(乙二醛):(58/2):29 M_(丙二醛):(72/2):36M_(乙醛)=44A 中提供 lmol 醛基的式量均小于30,D 中均大于30,故 A、D 不可能,答案选 AD例2 饱和一元醛和酮的混合物5.8g,在127℃  相似文献   

16.
王勤 《生物学教学》2013,38(4):54-55
以洋葱根尖为材料,设置多种预处理方法,以筛选出洋葱根尖的最适预处理试验.实给结果显示,在加热的条件下醋酸洋红染色能显示清晰的有丝分裂相;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染色效果较好;在下午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后期相较多.  相似文献   

17.
新编高中化学教材“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立即褪色。但在演示实验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品红溶 液不能使褪色或是通入二氧化硫的时间过长而品红溶液褪色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于是有些中学化学老师用红墨水来代替品红溶液,但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在对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配好15d后使用,浓度为6%时,染色5~8m in可以获得染色体横纹和背景清晰的图像;通过改变脂肪剥离的顺序即染色后再去除脂肪,压片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谢霞 《化学教学》2000,(12):33-33
学教学 1 997年第 1 0期 (总第 1 2 4期 )刊登了江苏省武进市高级中学应志南老师《二氧化硫部分化学性质的验证》一文。文中增加二氧化硫漂白红花的实验。实验效果很好。因此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的反应是一可逆反应。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欠妥。原因是只有在相同条件下 ,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才能称为可逆反应 ,而鲜花中的天然色素与亚硫酸相互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 ,据所悉资料表明 ,这种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在加热时或遇氧化剂时即分解 ,如二氧化氮或发烟硝酸或双氧水等强氧化剂能使漂白的物质…  相似文献   

20.
依据实验绿色化原则,对高中教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演示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从而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同时进行二氧化硫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与品红作用的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干燥的二氧化硫难使品红褪色,即不易与品红发生反应,干燥(无水)的二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