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伦理道德批评在《文心雕龙》中有丰富的表现:"文之枢纽"里,其基本观点是"为文"应表现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所包含的"仁孝"等诸多美德;"论文叙笔"中,刘勰从思想内容、文章体式、主体态度等方面提出了伦理道德的要求;"剖情析采"中,刘勰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了伦理道德的点评、评判,其中有些批评稍显拘泥牵强。  相似文献   

4.
论闲笔     
古代文体论有文笔之分。笔,用来指广义的散文,即无韵之文;文,则指有韵之文。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文笔,可说是古人对文章的总称。但闲笔(还有闲文),与一般说的文笔不同,不同就在于前边加了个“闲”。这个“闲”,乃无关紧要之意。闲笔闲文(以下简称作闲笔),  相似文献   

5.
一  《滕王阁序》无疑是一篇美文。  我国古代文章自魏晋以降即有文、笔之分:文指美文,笔则泛指所有实用文体。刘勰《 文 心雕龙·总术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实际上是 以诗歌辞赋等为文,其余全归于笔,未免将美文的范围限制得过窄。比刘勰稍晚,梁元帝萧 绎在《金楼子·立言篇》里对刘说作了修正,提出“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说 “至如文者,惟须绮索殳纷披,宫徵(zhǐ)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转引自黄侃《文 心雕龙札记》)。此说颇为后代所推崇,因为它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美…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中论述了祝文与盟辞两种被称为"有韵之文"的文体,其中祝文文体是重点论述对象,人们通过祝文诉说苦难、悔罪祈福,以达到天人感应并最终消除灾难的目的。刘勰认为,祝文要实而少华、述诚为本、诚恳恭谨。  相似文献   

7.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建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  相似文献   

8.
一篇出色的论说文,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之外,同时也带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即既具有一定的形象美,又具有一定的语言美。这是因为: 一论说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六朝,虽然有过文、笔之分,但据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解释,是“有韵为文,无韵为笔”。显然在这以前,不管何种文字,都只有韵文和、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模式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经典批评模式、文体批评模式、才性批评模式和知音批评模式,各有所侧重,相互之间又构成一种主要以作者情志批评与作品文本批评相结合的整体"范式"。从文学批评的立场看问题,在《文心雕龙》"文之枢纽"前五篇中,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概括地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经典批评模式,主要包括其关于文学批评的合理性依据、正当性立场、价值判断原则、文学发展的合法性和基本批评标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性、正当性、价值性、合法性和准则性这"五性"原则与方法,这种批评原则与方法是贯彻《文心雕龙》全书的。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创作论"对陆机的批评散见于《体性》《镕裁》《声律》《事类》《隐秀》《总术》6个篇目,共计10次;整理并细评刘勰在"创作论"中品诠陆机的内容,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研究的必要工作,亦是考证陆机创作情况的重要内容。经研究发现:《文心雕龙》"创作论"对陆机性格与其作品风格之关系、用韵、用典等问题,持谨慎的态度进行全面的评价,材料翔实,观点公允,褒贬兼有,体现出一种严谨的文学批评态度,代表古代迄于现在,有关陆机创作问题研究的较高水平;虽然时隔一千多年,确有值得商榷之处,尤其是《总术》篇对《文赋》的批评不尽确当,但对这些具体的意见,我们一方面不应过于苛责古人,另一方面也应对我们以今衡古的眼光,保持必要的谨慎和应有反思。  相似文献   

11.
“风骨”论是刘勰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不仅撰《风骨》专篇,论述了对“风骨”的创作要求,而且还把“风骨”的思想贯穿于文体论和作家论。在《明诗》篇中,他批评晋代诗歌“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在《诠赋》篇中,他反对“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的不良文风。在《檄移》篇中,他称赞“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并提出为文要“植义扬辞,务在刚健”;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刘勰也十分重视“风骨”。他称赞(?)安诗歌“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时序》),批评陆机的创作“瘦辞弗剪,颇累文骨”(《议对》),赞扬刘昆诗歌“雅壮而多风”(《才略》),等等。可见,“风骨”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文心雕龙》的结构有不同的认识,有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等多种观点。相比较而言,上篇"纲领"和下篇"毛目"的两分法比较符合刘勰的原意。上篇"纲领"又包括"文之枢纽"(1-5篇)和"论文叙笔"(6-25篇)两部分;下篇"毛目"包括第26-50篇。"纲领"是从宏观上论述为文的原则和纲要,"毛目"是从微观上论述文章创作的一些环节和细目。《文心雕龙》的结构严谨而有序,许多研究者对《文心雕龙》的结构的认识不符合刘勰的原意,是研究者的文学观念在《文心雕龙》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时至秦汉,人们对于文学的观念还是糗糊的,常把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混为一谈。发展到南北朝,这一观念才浙趋明晰,开始育了“文”和“笔”之分。刘勰认为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而萧绎(梁元帝)认为有情采的诗赋为文,议论叙述一类的作品为笔。综合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长期以来将《文心雕龙》作“文学理论”著作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该书研究的是一切文章的写作规律,其中可归入今日‘’文学”范畴的只占一小部分;刘勰对文体只作“文”与“笔”(有韵与无韵之文)的区分,根本就没有当今所谓的“文学”这一概念。因此,该书存在“文学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想,《文·心雕龙》当属文章写作学论著。本文的研究力求从文本规定出发,从《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和性质、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写作规律的揭示等方面,对中心命题作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然而,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与萧统关系密切,刘勰曾参与《文选》的编选,《文心雕龙》与《文选》所涉及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两人选文标准与文学观念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且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事实证明:"《文心雕龙》之学"终究当称"文心学"为妥。  相似文献   

16.
刘勰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位广泛深入地评论作家作品的批评家,他对先秦汉魏晋宋文学作出了许多精当的评论,这些论述发前人所未发,被后人常征引,而今人们仍然乐于称道。我认为,刘勰具有“任自然”的文学观和评论观,从而产生了深刻而美妙的批评实践。一什么是刘勰“任自然”的文学观?扼要地说,就是把作家自由地自我表现看作天经地义的规律。他在《文心雕龙·原道》(下引《文心》之文不再注书名)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的研究者对《原道》篇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周振甫先生对于此篇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同时他也指出刘勰《原道》篇中的两处局限之处,一是刘勰“道”的观点偏向客观唯心主义;另一点为刘勰将“自然之文”与“人之文”相提并论。陈寅恪先生曾提出古典文学批评的一种态度——“了解之同情”,这种指导方法为现代文学批评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从还原背景的角度出发,可以理解刘勰为什么有这种“不科学”的观点,《文心雕龙》的成书受《易传》的影响很大,同时还吸收了汉儒和魏晋玄学的思想,这些既是刘勰《原道》篇形成的思想根源,也导致其蕴含了两点被后人批评的消极之处。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相似文献   

19.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刘勰运用丰富多样的比喻建构了《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体系。根据负载比喻的语言单位不同,《文心雕龙》中的比喻可分为词句比喻和语篇比喻,其中,词句比喻有正格和变式两种,是刘勰分析作家作品、阐述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语篇比喻旨在突出刘勰理论批评的核心,同时体现语言艺术的整体美。比喻作为提升语言表达效果而对其进行修饰的辅助工具,使《文心雕龙》的批评话语委婉含蓄、形象可感,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