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等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时间对"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身体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最著;身体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拉丁舞锻炼对女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身体形态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测试对比法,对郑州轻工业学院拉丁舞班的女大学生在锻炼前后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和身体形态测试。研究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拉丁舞班的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优于锻炼前,体重、体脂率和腰臀比和锻炼前有明显差异。因此,长期参加拉丁舞锻炼可提高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降低脂肪体重,减少体内脂肪含量,改善体脂分布。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奎法和测试对比法,研究拉丁舞锻炼对女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优于实验前,因此,长期参加拉丁舞锻炼可提高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改善形态、机能、素质各项指标,可明显增强大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健美操锻炼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60 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作用,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定量研究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健身健美的锻炼价值,笔者对84名高师女生进行了18周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运动强度较为适宜,动作结构符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长期坚持健美操锻炼能够使心血管和呼吸机能增强,各项身体素质显著提高,身体形态和身体成份明显改善.为使高年级学生保持健康的体质更好地完成学业,建议三、四年级增设体育选修课,女生班则以增设健美操为宜.  相似文献   

6.
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四所高校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600人为研究对象,以量表测量和问卷调查为手段,探索了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并不直接决定锻炼行为,而是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于体育锻炼行为起作用。当身体意象高时。低的自我效能感将导致低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相反,当身体意象低时,低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低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7.
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女大学生实验前后的各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可使女大学生形体发生明显的改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心理和神经系统机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本校健美操运动专项和普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操对健美操专项和普通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差异显著;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中身体吸引力和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宁德师范学院2013级健美操选修班16名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运动前后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在改善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良好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作用机制,即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是否会通过目标自我一致的中介作用,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产生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样本来自于湖南8所高校的1624名体质健康问题突出的大学生.结果表明:(1)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对目标自我一致、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3)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育锻炼参与度有正向影响;(4)目标自我一致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自主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控制性动机在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复旦大学在校女大学生178人进行健美操锻炼前后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1.通过健美操锻炼,皮下脂含量减少,去脂体重比例增大,胸围、臀围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腰围变小,肢体柔韧性增强.2.健美操锻炼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下肢力量和灵敏性,改善心血管机能和心脏功能.3.通过健美操锻炼的被试焦虑水平下降.研究表明,健美操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女性健美的体型,提高身体素质,并对降低焦虑水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教学中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作者通过长期健美操教学实践,就培养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瘦身行为与认知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在校女大学生瘦身的行为和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47.3%的调查对象经过瘦身,并且有18.2%的正在瘦身,353名施行过瘦身的学生中,采用运动瘦身的占32.6%,节食瘦身的占25.3%。瘦身的原因中对自己身材不满意的占73.5%,为增加自信占52.9%。调查对象中14.8%经常运动,70.8%只是有时运动,14.4%不运动。运动瘦身方式是跑步(47.1%)、健身操(45.6%)。对未来的预防肥胖措施选择依次是控制饮食(58.0%)、运动(57.5%)、减少睡眠(7.5%)。建议:加强女大学生对体重指数的正确认识,加强高校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全社会积极分工配合,改变使人肥胖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众健美操对在校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影响的分析表明,经常进行大众健美操锻炼可以培养女大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的机能,改善心肺功能,并对促进身体健康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众健美操在我国部分城市开展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访问、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大众健美操倍受人们青睐的原由进行了探索,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大众健美操主要有三大优势要素:具有“人为性”与广泛性的特点;具有健身、健美形体的功能和娱乐、消遣、陶冶情操的作用。是一项符合国人强健身心的,自娱自乐的群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16.
根据CNKI数据库中包含的1367项健美操相关文献、相关期刊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阐明中国健美操培训的研究现状,利用CNKI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健美操训练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作者、机构、热点等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图表,旨在探索我国健美操训练研究发展的动态趋势及特点,为将来健美操训练研究夯实基础。研究结果:(1)中国健美操培训总体趋势逐年呈波动趋势;(2)我国许多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是健美操训练的分析和健美操对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影响。健美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影响的横向研究,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对于健美操训练的直面研究比较少;(3)中国健美操训练研究领域的研究团队主要分布在体育专业。研究建议:利用知识图谱可有效对健美操训练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探究,为健美操训练理论的总结提供新的思路。(1)推陈出新学习国外成功经验;(2)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兼科研水平和科研思维;(3)各机构加强交流,利用区域优势融合发展;(4)坚定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是融力量美与形体美为一体的高雅体育项目,深受大学生的喜欢,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健美操教学中,注重其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健美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展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健美操动作的连贯性,学生节奏感及面部表情的展现等方面入手,旨在寻找提高学生健美操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健美操队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代表队的特点,从注重对竞技健美操的理解、重视运动员的选拔、合理制定训练计划、全面训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精心准备从容参赛等各方面提出了对搞好训练工作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湖南省8所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艺术类课程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由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以及一些时尚健身操等课程组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与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结合不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湖南省的教育实际,对新时期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以及体育院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