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供应链融资的供应商与制造商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供应链融资的中小型供应商和核心型制造商之间,物料供应合约归结为委托代理激励合约。在信息对称情况下,核心制造企业通过设计线性激励,使供应商达到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并且能够实现制造商收益和供应商成本损失之间的帕累托最优均衡。在信息非对称情况下,制造商通过设计线性激励,以付出最小代理成本为代价,使供应商选择最优努力水平的同时承担一定份额的风险,能够实现制造商和供应商期望收益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薛明皋  龚朴 《科研管理》2008,29(4):82-88
本文研究开发了两阶段序列投资道德风险模型。基于价格和成本这两个影响R&D项目价值的关键因素,建立道德风险模型,并比较专有权、共同所有权和期权合同(Option Contract)三种R&D联盟组织结构,分别讨论结盟的两公司的投资决策及其投资的相互依赖性,和关键的协议参数对两公司最优投资水平的影响。并证明了期权合同组织结构占优于其他所有权组织结构。从而对期权合同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原因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闭环供应链中回收价格变化的回收渠道选择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回收渠道选择问题,建立并求解了回收率随回收价格变动的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的最优利润模型.引入初始投入系数,以区分不同供应链成员建立回收通道的难易程度.通过案例分析,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回收渠道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4.
分析一般情形和敲竹杠条件下产权分配对研发的投资激励影响,发现在一般模型中,不管产权由投资者、研究者或双方共同决定,都无法达到社会最优水平的投资和努力程度,而且研究者的努力程度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和研究者的产权比例;而在敲竹杠模型中,不管初始产权如何分配,最后产权在两者之间的分配比例都是一样的,而且研究者的努力程度只与投资者的投资水平相关,与研究者最初的分配比例无关。  相似文献   

5.
政府质量与企业研发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不同地方政府质量水平影响下,当地企业在研发投资水平方面表现出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政府质量与当地企业的研发投资水平正相关;政府通过加强法律和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形成较高的人力资本以及降低税费等措施促进了企业提高研发投资水平;研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政府质量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对供应链低碳产品高成本破解难题,引入零售商持股制造商减排投资战略,研究两级低碳供应链股权合作问题,比较分析了制造商减排与不减排、零售商对制造商减排投资持股与不持股两种情形下的供应链企业最优决策及利润变化。研究发现零售商按照合理比例持股,能够减少碳排放同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会实现帕累托改进,且主导者制造商能够分享更多剩余供应链价值,消除了持股前零售商对制造商碳减排投资"搭便车"现象。进一步发现,当消费者低碳偏好增加、价格敏感性降低或减排技术有较大改进且三者达到一定比例关系时,股权合作契约可以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对结论进行验证并探讨了持股比例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损失规避型制造商的契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玲  周晶  王虹 《软科学》2010,24(6):106-110
通过构建损失规避型制造商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给出了制造商分别为风险中性和损失规避时的最优批发价格和收益共享系数的范围,分析了损失规避度对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当需求服从均匀分布时,只要损失规避度不超过一定值,供应链就能实现协调.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后,损失规避情况下的制造商期望收益有较为明显的增加,此时供应链中的供应商也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了交易双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大科学工程关键元器件质量控制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引入信息租金建立关键元器件外协供应商和购买商的期望收益函数模型,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外协供应商最优生产过程投资水平、购买商最优质量检验水平和信息租金大小并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关键元器件外协供应商提高生产过程投资水平时,其质量预防水平将提高,购买商的质量检验水平将显著下降,而购买商支付的信息租金随着质量检验水平增加呈倒U型变化趋势。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购买商和外协供应商组成两级供应链系统联合决策:为最大程度激励外协供应商显著提高自身期望收益,购买商需保持较高的质量检验水平,但自身期望收益会显著降低;为提高供应链整体期望收益,购买商需保持相对较低的质量检验水平,自身期望收益不会大幅降低,但外协供应商的期望收益也不会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9.
假定指数函数需求形式下,当零售商的成本是非对称情形时,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如何协调应对突发事件。首先,给出了在稳定环境下非对称信息时,利用全单位数量价格折扣契约的供应链协调模型;其次,研究了当突发事件引起零售商的成本发生扰动且扰动信息非对称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设计供应链契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零售商期望成本的扰动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初始的生产计划依然是最优的,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如果零售商期望成本的扰动超过一定的阀值时,供应链最优决策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并进一步说明了非对称信息下全单位数量价格折扣契约更能有效地提高供应链扰动的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0.
零售商双渠道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零售商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假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研究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收益状况,得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设计了零售商销售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的契约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然后给出契约参数的合理范围,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完全契约分析的思想,分析了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R&D最优契约的设计问题,构建了R&D契约模型,并分析了在双方专用性投资和研发风险共担条件下的契约特性,得出了在简单契约设计下可获得有效的关系专用性投资结果,并能减轻由契约不完全性导致的无效率.  相似文献   

12.
龚艳萍  张翀 《科研管理》2012,33(5):38-46
在标准化技术的许可中,标准制定组织(SSO)近年来尝试采用事前许可,以克服专利劫持和规范技术许可。然而,至今其运作并不理想,许可机制尚待改进。在同质投资的观点下,本文通过一个序贯投资模型刻画了事前许可下许可双方的收益和投资激励,并导致了双边劫持的结果。为了优化许可程序,进一步考察了事前许可的执行对研发和生产的影响;并确定了有效率投资下事前许可的适用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事前许可下联合预期盈余提高,对厂商的劫持被克服;(2)短期实施提高厂商投资和技术价值,事前许可可行;长期实施导致研发阻滞,事前许可可行性较差。最后,提出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外部选择引入经典的投资效率分析,放松信息不对称和投资可证实性这两个不完全因素构建了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决策模型.当信息对称投资不可证实时,合作双方都面临事后收益被攫取的风险,最优投资效率不能实现.当信息不对称投资可证实时,合理的机制设计能够平衡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激励卖方选择最优投资.在不考虑复杂合同设计的情况下,不可证实性是导致关系专用性投资效率降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奕林  尹贻林 《科研管理》2019,40(3):197-208
发承包双方间的信任关系及合同柔性作为关系治理与合同治理的核心,被视为工程项目管理绩效保障的重要因素。然而,信任、合同柔性作为多维度概念,其深层影响关系并未得到充分解释。本文从信任、合同柔性以及项目管理绩效相互作用剖析入手,构建信任、合同柔性、项目管理绩效结构模型,并依据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诚信信任与能力信任正向影响合同柔性,且正向影响项目管理绩效。制度信任与合同柔性及项目管理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合同柔性的使用与项目管理绩效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技术标准化的实施中,普遍存在着技术领先者对后进者的技术溢出,所以,后进者试图通过专利技术许可实现自身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在合约理论的框架内研究了标准化技术许可的演进:采用一个双边序贯投资模型,刻画了许可双方在单向许可下的得益和投资激励,并导致了劫持的后果。而后,基于后进者对核心技术进行局部改进的假设,引入回馈许可机制,并分别考察这一制度下许可双方的收益和研发状况。研究指出:(1)由于后进者谈判力的提升,领先者愿意与之进行交叉许可;(2)上述劫持被克服,后进者的投资和研发激励均得到提高。最后,对后进者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国锋  李丹 《科研管理》2019,40(9):170-180
客户企业在实施SaaS云外包时,面临因效率参数不可观测所引发的云服务提供商(Cloud Service Provider,CSP)道德风险问题。针对该问题,在考虑服务投资影响效率参数分布情况下,以客户企业期望收入最大化为目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云外包激励机制,并对合约性质及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激励相容性的自我实施条件由效率参数改进的边际效用、努力的边际负效用及边际产出决定;最优努力水平是效率参数的减函数;服务投资与效率参数进一步改进的条件概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最优激励机制可由固定服务报酬及收益共享构成的线性合约表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建立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动态博弈模型,分别研究未引入质保机制和引入质保机制下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决策选择和影响因素。根据制造商和经销商博弈呈现出的长期性和动态性,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两者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没有引入质保机制时,再制造主体进行再制造博弈时,制造商和经销商有可能会陷入决策的囚徒困境,从而无法实现生产的最优决策,当引入质保这样一个机制,经销商和制造商可以根据质保的调整进行决策的优化,最终实现生产决策的双重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弹性契约下的信息共享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彬  缪立新 《软科学》2010,24(1):46-51
通过一个弹性数量契约分析了供应链上的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与信息不共享的条件下对双方运作绩效的改进,并考虑了在信息显示成本较大的情况下,对供应链中合作的双方进行信息显示成本分担的供应链弹性契约设计,从而获取满意或最优的契约参数。  相似文献   

19.
马亮  刘玉洁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184-193
在闭环供应链视角下,为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率,构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实施成本分摊契约和责任分摊契约双渠道电池回收博弈模型,并以单渠道回收模式为参考,研究不同回收契约下双渠道回收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零售价格、市场需求、电池回收率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两种不同的回收契约双渠道回收模式总能降低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扩大市场需求以及增加电池回收率和供应链成员利润;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大时,更偏好采用回收成本分摊契约,而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小时,则更偏好采用回收责任分摊契约;零售商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大时,更偏好采用回收责任分摊契约,而当自身回收成本系数较小时,则更偏好采用回收成本分摊契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