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教学目标】1.通过语境创设、图片观察等加深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感受;2.通过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探索银河的兴趣和志向;3.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问一问银河,并写下来;4.学写两个生字"宇、宙"。【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问银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剩下的生字;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主动发问的习惯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了哪些问题;学习文中的3个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并尝试当堂背诵积累。2.根据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内容,并从中感受古文的特点。3.充分展开想象,读出情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情谊。【教学过程】课前预热:积累ABCC四字词语,并请学生把有特点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归纳特点,为课堂拓展想象打下基础。如:杨柳依依、春雨绵绵等等。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了解联想、想象的区别及作用;2.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和创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写出新意。【教学重点与难点】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增强作文的新颖性。【教学设想】鉴于平常写作课上许多学生无从下笔,思路狭窄,  相似文献   

5.
龚晶  杨佩君 《快乐阅读》2013,(18):92-9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重点学习课文第12、13自然段,体会"鸟的天堂"的壮观;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想象"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丽景观,初步感悟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自主习作的主体地位,凸现"童真童趣,快乐作文",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夜晚星空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材来源】苏教版第十册习作7【教学目标】让学生由"星、月"这有趣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习作。【教学重点】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2.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感受成长的快乐。【教学难点】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出生时的体重、身高。2.学生搜集小时候的照片、物品。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交流实物,感知成长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仔细观察一组图画,根据情境提示,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教学目标】1.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大胆想象,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组织语言,表达所思所感,习作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3.体会图画中蕴含的情感,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具体表达。【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在孩子独立阅读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和孩子一起聊书,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情感,感受母爱的真挚与细腻。2.选择具体画面,联系自身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画面内容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3.学会用"如果你变成……,我就变成……"的句式续编绘本故事。【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情境中让孩子展开想象。2.难点: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想象兔妈妈和兔宝宝还会变成什么,并在此过程中领悟伟大的母爱。【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通过总分式概括,了解小说内容;通过多角度揣摩,品析欣赏语言;通过分层次表述,感受评说人物。板块推进,用"课文"教"语文"。2.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小说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熏陶情感。【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掌握写游记的方法。2.回忆游览过的"尚湖风景区",写出该景区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自学本次习作例文,并尝试自主写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篇游记。所谓游记,就是对一次游览的记录,描写在游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42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图画三角形。(课件出示下图)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三角形原来应是什么样子?用手比划比划,并在学习纸上画下来。(学生通过想象,自由画图)2.展示交流。学生展示成果,可能有以下情况: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了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感悟诗歌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诵读法想象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说明】本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围绕着"创编课本剧"为主题展开的。通过主题活动,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语文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其他学习领域结合起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略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剧本和课文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编写童话故事。2.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3.试着用童话故事的特点编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学习重难点】了解童话特点,能用多种修辞手法编写出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前准备】制作PPT课件。【知识链接】童话故事《夏洛的网》。【学法指导】1.从读过的童话故事中,悟出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文中的一切事物都具生命。2.能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恰当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翠鸟的外形,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一、颜色导入,感受鲜艳,渗透语言训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出示"朱",学生进行扩词,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认识垂直与平行。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白纸、彩笔、小棒。【教学过程】1.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读准确"鸟儿、细条条儿、一会儿"等儿化音。2.通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内容。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初步感知鸟儿的信守承诺。【教学重点】学习1-6自然段,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初步感知鸟儿的信守承诺。【教学难点】学习1-6自然段,用朗读表现出鸟儿与树的深厚友情。【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引发疑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22~24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通过实验活动,探究并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仪、白纸、钉子板;学生4人一组,每组12根长短不一的小棒(10cm、6cm、  相似文献   

20.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阅读绘本,想象老人与树再次重逢时的情境。扣住"爱",想象人物对话,用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2.根据绘本训练写作,激发写作欲望。【教学重点、难点】用提示语写好人物对话。【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听听故事,讲讲故事,好吗?同学们可要认真听、仔细看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