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城市记忆工程"是基于现今社会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发展,城市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在紧紧跟随社会前进的步伐快速发展的同时,追溯城市历史,以照片、影像等方式还原城市面貌,突出本城市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的一项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工程。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可以真实可靠的反应事物原貌,在档案中可以寻找到历史记忆,城市记忆建构的"重任"自然落到的各个城市的档案馆肩上。"档案在文化记忆、个人记忆和基因记忆的遗忘、构  相似文献   

2.
集体记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近年来受到档案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章引入功能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试图探究档案与集体记忆的互动关联。功能主义视角下,档案积极发挥其作为资源、媒介和权力的价值,在集体记忆的形成、保存、传承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视角下,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同为集体记忆的积极建构者,在档案馆所构筑的"记忆之场"中,不断推进集体记忆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陈静 《黑龙江档案》2014,(2):100-100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档案的价值逐渐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可,档案信息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社会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作为"档案信息的集散地"与"社会历史的记忆库",其服务方式正在实现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的转变。而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与日趋完善,为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开展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靠、实用的理想平台——依托网络环境开展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也已成为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必然选择。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是各级档案信息管理机构在信息技术进步与网络环境发展条件下所必须面对的全  相似文献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档案所固有的社会记忆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推动了社会记忆的数字化进程,从而不可避免地与被遗忘权产生冲突。起源和发展于欧陆地区的被遗忘权,旨在擦除过时、失真的个人信息,用以回应数字化记忆带来的遗忘难题,但鉴于被遗忘权对档案事业的潜在影响,该项权利的推展受到了欧洲档案界的冷遇。从中国实际出发,我国引入被遗忘权具有现实可能性,而调和档案事业与被遗忘权之间的张力,需要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并根据衡量结果将档案事业区分为保管和利用两个层次,档案保管应超然于被遗忘权的行使,档案利用可以有限制地适用被遗忘权,从而就档案信息所关联的社会历史进行智慧记忆和遗忘。  相似文献   

5.
<正>省档案局今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12个国际档案日。为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帮助社会公众认识档案价值、增强档案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云南省档案局、云南大学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以"新中国的记忆"为主题,在6月5日和6月6日共同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6.
档案作为控制社会记忆的一种手段或工具,对国家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有着重大的利用价值.本文阐明了档案对社会记忆的具体控制关系,从遗忘、引导、强化三个角度论述了档案对社会记忆的控制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其控制机制各要素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历史档案是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文章以民国成都市房地档案为例,从社会情境、面临的选择、档案开发等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如何以社会记忆的视角看待和研究历史档案。通过揭示档案背后的社会情境、探讨它形成与保管过程中经历的多种选择,希望给予之后的历史研究以参考,让我们更客观评价它在还原过去中的作用和价值。最后在社会记忆理论的启发下,从"合作"、"尺度"、"传播"三方面拓展现有的档案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领域中,"被遗忘"的需求日渐凸显,通过解构档案价值与被遗忘权之间在记忆、伦理、数据、法制等视角下的取向矛盾,阐析被遗忘权行使于档案利用过程中的等效代换、限度修改、数据保护及授权征求四类折中原则,依循法规确权、主体分域、数据分层、安全防护四方面提出可行路径,为档案利用工作中纳入被遗忘权理念寻求可调空间.  相似文献   

9.
《新上海档案》2005,(10):31
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汪孔德在2005年第5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指出: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和信息自由化运动所带来的利用者范围扩大,档案管理模式新的转变必然要求档案鉴定由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社会模式档案鉴定价值取向的重点要向以下几个方面拓展。1、反映社会价值而不只是传统和重要的用户价值;2、休闲文化价值;3、收藏和丰富社会生活记忆,丰富馆藏,为公众服务。在社会模式下鉴定档案的思路及其鉴定原则应当是——(1)人本原则。就是以个人(自然人,包括家庭、家族)和社会组织(国家的、民间的)经常的、长远的利用需求为价值取向。(2)民主开放的原则。即档案鉴定要在社会监督下运作,鉴定的结果是使档案真正全面反映社会记忆并促使档案信息为社会公众共享。  相似文献   

10.
正档案文献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档案,由于其珍贵性和特殊性,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其他档案相比较,档案文献遗产不仅仅强调其记录的属性,更加强调附属的价值。侨批作为一种特殊的档案文献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入遗"后,侨批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新方向就是要努力挖掘、转化其档案文献遗产价值。一、中国侨批与"世界记忆工程"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集体记忆和传承人类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其目的是运用先进技术抢救、保护濒危的档案文献遗产并推动全球共享计划。该项目每两年评选一次,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后,联  相似文献   

11.
<正>档案记忆观是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视角认识档案的性质与价值,设计档案工作的内容与机制,定位档案工作者的功能与角色[1]。作为档案记忆观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现,档案展览是提高公众档案意识的关键环节,也是个人与社会活动的记录缩影。《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多渠道开发档案资源,不断向社会推出精品力作和举办受公众欢迎的活动"[2]。在此背景下,通过充分发掘档案资源,举办档案展览活动,不仅成为档案机构面向公众提供利用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成为档案文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6月9日是第十个国际档案日,当天,本溪市档案局在楼前广场举办主题为"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档案图片展,由此拉开了全市纪念6·9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今年国际档案日的主题是"档案——我们的共同记忆",旨在传播档案知识,宣传档案工作,使社会各界关注档案、走近档案,社会公众认识档案价值,增强档案意  相似文献   

13.
社会记忆作为人们对共同记忆的认知和重构,在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围绕档案与社会记忆两者展开研究,首先从两者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档案记忆理论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呈现的关系以及建构功能进行阐述,探究档案对于构建社会记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引导意义,进而提出社会记忆的构建需要理论与实践统筹共同发展。通过从社会记忆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档案的功能与价值,可以促进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中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并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从档案记忆观视角看档案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档案界永恒的话题。本文拟从档案记忆观的角度出发,对档案的社会功能、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档案部门的职能定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档案价值鉴定论作为档案鉴定理论是诞生以来认可最普遍的档案学思想,从档案的保存价值、价值判别主体、判别标准、价值内容等多个方面,逐步揭示了档案鉴定的一般规律,在中外档案鉴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工作中得到普遍遵循。但是,价值鉴定论把档案的“保存价值”建立在档案“未来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仅超出了档案工作者的能力极限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使档案鉴定陷入“主观臆测”的悖论。对此,档案鉴定应立足于鉴定环节的基本职能,从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本质出发,以档案的社会记忆作用为鉴定依据和标准,判别文件的“保存价值”,从主客体和主客观方面建构档案记忆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9,(Z1):187-188
<正>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城市、乡村的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在不知不觉的变化消失中,城乡的记忆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如何留住乡愁、留下美好的城市记忆,档案的如实记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的从业人员,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增强档案意识,大力宣传档案在城乡建设及城乡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让档案在城乡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有目的地收集、征集和记录城乡记忆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眼于微档案的特点和普遍性,分析微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延续历史、刻画细节、彰显活力、拓展深度的能力,并从挖掘信息、把握时机、利用传媒等方面思考微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途径,旨在表明“微档案”在建构立体多元的社会记忆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兰台世界》2019,(Z1):105-106
<正>档案因其记录社会活动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稳定性而担当起"社会记忆"的重任。档案记忆观是从社会记忆和集体记忆的视角,对档案产生新的认识。档案记忆观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角度,即用记忆的角度看待档案。本文从档案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对广播电视档案及其管理工作进行审视和思考,以期促进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和提升广播电视档案价值。一、档案记忆观的内涵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的一种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与文字记录相比,电影本身的对物质现实的机械记录特性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然而"电影档案"这个概念一直具有模糊性,电影的档案职能也是备受争议。不仅记录电影可以作为档案,有些虚构电影也可以作为特殊意义上的档案,电影的档案价值不仅表现在它的凭证参考方面,而且在平衡社会记忆结构、参与社会记忆的构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记录社会发展的一种原始性记忆符号或叙事媒介,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呈现出一体两面的趋势:一是通过记忆建构,维系与重建身份认同;二是通过记忆消解,抹去与隐藏个体差异。而档案对身份认同的作用机制又与记忆和遗忘相伴相生,即档案选择性记忆以建构身份认同,同时选择性遗忘以消解身份认同。如今,身份认同话语从权力神坛转向更广泛的个体语境,这对档案事业提出了新诉求,即构建一个全景的档案世界,尊重个性、包容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