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卷首语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14,(9):I0003-I0003
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电子政务、创建电子政府正成为推动国家繁荣发展的高效能动因素之一。《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致力于展示成功的电子政务策略案例,提倡繁荣、平等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推介以行政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开创性实践措施。本期“研究报告”刊发《从(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看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该文基于《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对当前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以及重点领域,并展望了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子政务同样起步较晚的邻国--韩国,在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10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结果中,电子政务评估排名跃居全球第一,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韩国电子政务发展之快速、成就之显著令世人瞩目,学习和借鉴韩国的经验,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发展电子政务,创建电子政府,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方兴未艾,正成为推动国家快速发展的高效能动因素之一。《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致力于展示成功的电子政务策略案例,提倡繁荣、平等与和平的可持续发展纲领,推介以行政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开创性实践措施。本文从《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出发,试图对目前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情况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以及重点领域加以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10多年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脉络,探讨新时期对电子政务提出的新要求。基于《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近年来的数据,深入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从国际排名到各项指标变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并探讨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国际水平的改进措施。最后从电子政务标杆规范、政府服务平台、网络参与和数字鸿沟4个方面展望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所发布的《联合国电子政务2008调查——从电子政务到互联治理》为据,概述了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情况。论述了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尤其是在宽带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指出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跨组织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必须向整合和互联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经历3个发展阶段:基础设施阶段、整合阶段和转型阶段。  相似文献   

6.
6月25日,《2009~2010年度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南京发布,我国香港、上海、台北进入前50名.北京排名第59位。  相似文献   

7.
从1994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倡导建立全球信息化基础设施肇始,时经七年.到2001年.联合国的190个成员国.已经有89%的国家建立了政府相关网站.并实施了某种形式的电子政府服务。根据2003年联合国对191个成员国进行的电子政务测评.173个成员国列入指标排序.美国、瑞典、澳大利亚、丹麦、英国、加拿大、挪威、瑞士、德国、芬兰位居前10名,新加坡、韩国、日本分别排名第12、13和18位。中国排名第74位。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Accentur公司2003年最新调查报告,新加坡“电子政府”的整体服务水平在全球24个国家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二,被选为“创新领导型”的电子政府,是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成熟度为23%,排名在第21位,属于正在建立电子政务平台的政府。  相似文献   

9.
社科文摘     
《百科知识》2013,(23):41-42
就在国内民众热议“以房养老”模式时,最适宜养老国家名单近日出炉:一份联合国调查报告显示,瑞典是最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国家,而就老年人生活质量而言,中国排名第35位。调查人员预测,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数将首次超过15岁以下青少年人数。报告警告,截至目前,许多国家还没有为老年群体提供足够支持。报告显示,瑞典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最高,挪威和德国分列第二、三位,而阿富汗排名垫底。排名前20的国家主要来自西欧、北美地区,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大数据思维与应用技术不断传播与普及的信息时代,政府的政务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已经成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治理能力、增进民众福祉的重要途径,是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领域与主要趋势。在总结分析《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从全球政务信息公开的作用与现状出发,探究了当前全球政务信息公开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必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近期联合发布了《201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瑞士、瑞典和新加坡连续两年在整体创新表现方面排名前3位。2012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34位,创新效率指数居全球首位。  相似文献   

12.
根据IDC发布的《2003年信息化社会指数》.在每年一度的世界各国信息化程度和信息财富排行榜上,丹麦、美国,中国分别位列第一、第五、四十四位。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对成员国电子政府发展水平的测评结果.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位居中上水平。列入指数排序表的一共有173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13.
虽然从联合国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排名来看,北美、欧洲仍然远远排在亚洲之前,中国的电子政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丹麦、瑞士和英国之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这些年在国家的积极倡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之下,国家的系列“金”字工程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如火如荼,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为IT企业的发展提供商机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创新和公众网上服务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10,(12):9-9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日发布《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报告第三版。报告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减少的势头并未放缓,地球可能正在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而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但上述最新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5.
科技报道     
我国科技竞争力在国际上排名25位2002年,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为第25位,从近年的排名看,基本稳定在第25至28名之间,反映出我国科技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这是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根据《洛桑报告》评价体系得出的结论。《洛桑报告》即《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年度研究报告。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一期,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比排序,我国内地从1994年起被正式列为评价对象,2002年纳入此报告评价范围的国家和地区有49个。《洛桑报告…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4,(7):23-23
<正>7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所在北京首次发布2014年度广虚国家竞争力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自2001年以来广虚国家竞争力指数一路走强,排名从第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广虚国家竞争力指数由综合指数和军事威慑力指数、经济控制力指数、文化吸引力三项分指数构成,其中,军事威慑力指数排名,美国、俄罗斯分列第一、二位,英国、中国和法国同处第三梯队。从集中度来看,排名前列的国家军事威慑力指数的集中度极高,说明在军事威慑力上,强国的垄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尽管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展开相对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根据世界权威评估机构埃森哲的报告.加拿大已经连续于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四年全球电子政务成熟度排名第一,“加拿大之所以在全球电子政务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得益于该国始终以公民为中心电子政务战略”.这是埃森哲对加拿大电子政务的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27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2目至17目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发布了名为《气候变化2007》的第四份全球气候报告的第四部分——《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07》披露的事实让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真相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析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态势并识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领先国家的差距,指导未来建设和研究。[方法/过程] 以2003-2018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数据完整的150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表等分析方法探析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态势;选取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作为标杆,针对每项指标数据进行对标分析。[结果/结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在线信息服务为重心、在线交互服务为重心、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等三个阶段,目前正全力推进面向场景应用的电子化连接和大数据分析;我国应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契机,通过跨层级、跨部门及政府与社会整合,全面推动各领域的场景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我国共有6家智库位列全球顶尖智库前100名,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1月22日,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中国智库报告》,并公布中国智库影响力排名,这是迄今为止全国首份智库排行榜。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还全球同步发布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TTCSP)"研究成果《全球智库发展报告2013》(中文版),这也是该成果中文版在中国的首次正式发布。2013中国智库排行榜分综合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和专业影响力排名三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