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必须处理好学生读书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学生读书与“教学任务”的关系,学生读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以及学生读书过程中各种读书方式、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3.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会读书,喜爱读书,从书中寻找知识,寻找真理。张因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朗读,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4.
语文难教难学,这似乎成了师生们的共识。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语文课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总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以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读”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带讲,甚至以“读”代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精心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自觉地“读”,达到会读、爱读、多读、广读。一是会读书。读书跟做别的事情一样,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把学生上学称之为“读书”或“念书”.可见阅读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在新课标中也十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小学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快乐读课文,读中寻乐趣,读中获感悟。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提出八点 要求’而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学生课外阅 读的状况令人担忧。其原因一是学生未能把读书纳入学习生 活中的一部分,造成不想读、不爱读、不会读的现状;二是教师 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未能把读书纳入教学计 划’造成不指导、懒指导、指导不得法的局面。本文以语文课外 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 体系,开发学生课外学习潜能,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促进语 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语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为之苦恼的恐怕大多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徘徊不前。我们基本上每堂语课都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学生每天都在进行阅读实践,练习题也没少做。所用时间不少,花费精力也很大,可是为什么学生的的语阅读水平却迟迟不见提高?实践中我发现,没有阅读的量的积累,幻想有阅读水平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的。舒芜先生说过:“语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得在课外多读书。”笔颇有同感。  相似文献   

8.
如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很严重。针对考试,老师整天讲题目、提问题,“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读的太少。不读书,知识无由丰富,视野无从扩大;不读书,写作无所借鉴,语言无由多彩;不读书,知识无法提高,智力无能发展。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读书,读中理解、吸收、转化为能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研读方法,进一步发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要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廉 《宁夏教育》2000,(1):38-39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  相似文献   

10.
王晓兰 《甘肃教育》2006,(8A):27-27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的所有任务都必须通过读来完成。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就是要将科学、高效的读书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最终学会读书。因此,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赵琴 《小学教学研究》2023,(9):51-52+60
统编版语文教材重视课外阅读,提倡读整本书,在第三学段小说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目标要素导读会、精品经典品读会、策略方法探究会、收获成效展示会,并以“四会”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促进持久阅读,引领深度阅读,呈现多元发展,建构起面向未来的具有普遍性、可持续、有深度、多元化的语文小说阅读课堂实践样态,实现以小说为载体,促进学生提升多读书、把整本书读好的阅读素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对中学生阅读热点的审视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能力不仅是语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是一个明人在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更多地依赖语教学,换言之,阅读教学也可看作是语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语教师共同的心愿,很多教师都会不定期地推荐一些经典名、名家名篇,一些教研刊物也会列出一系列的参考书目供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首要地位,"读"的能力在读、写、听、说能力中占首要位置,阅读能力的强弱是语文基本素质的标度,所以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语文基本素质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独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这黄金时间指导学生读书,  相似文献   

14.
林彩红 《考试周刊》2011,(88):43-44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其语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涉及多种能力的协调与提升。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大多依赖固定的教材,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分析讲解,而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应突出表现在主动地读书学习;教学的主导作用应在于指引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设计并组织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点拨、诱导,帮助克服阅读中的困难,即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这样可以更好地提升其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多读获得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并在多读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许慧玲 《甘肃教育》2004,(11):25-25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字、词、句积累后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一种学习过程。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代及将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阅读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而且在整个语文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可为写作提供多方面的营养,而且阅读能力的优劣影响着人的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读、精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并且坚持在先生的指导下学生自读,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南宋诗人陆游曾赋…  相似文献   

16.
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熟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多读不是盲目地机械重复.多读不能孤立地进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读的训练和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读书,使“读”和“思”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书的积极意义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傲到“知其然”,更要傲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傲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傲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吕婷婷 《小学生》2024,(2):37-39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一要求,教师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并使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有力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着重抓好四大策略,即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引领学生分享整本书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学生阅读兴趣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强化,阅读面狭窄,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写作方面,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语句之间不连贯,缺乏条理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愿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教学出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重内容分析并以讲授为主,不注重引导学生读书。即使有读书,也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呈线性发展,缺乏梯度,未能有效整合语学习中的各种因素。我们在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读中整合”的策略,对语言表达所需要的语言图式的形成、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准备及语言运用机制的生成和发展都有很多的好处。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部分地解决语言以外的诸如思想性、情感性、化性的诸多因素,以及在扩展阅读中强化大脑反应机制,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有助于改善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