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电子文件管理的"前端控制"与"全程管理"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瑾 《档案时空》2006,(4):21-22
“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是信息时代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原则,是以何嘉荪、傅荣校等为代表的学者在“文件连续体理论”研究中提出来的新概念,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档案管理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从现行文件到历史档案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是同一管理对象的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即在文件生命周期(从文件产生、办理、归档、保管利用、到鉴定销毁全过程)中,以“归档”为分割界限将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前后的两个阶段。前段属于“文件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三段式的文件档案管理体制,构建了电子文件归档中国特色研究的框架体系,梳理了我国电子文件归档在概念、管理、制度、技术四方面的主要特色。概念特色涉及电子文件归档自身及相关概念,也体现于中英不同语境的概念差异之中;管理特色体现在其“分界线”与“连结点”特征对于我国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及西方档案管理理论中国化的贡献之中;制度特色包含制度内容特色及制度引导下的试点特色;技术特色包括统筹统建的技术支持与自主可控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威 《档案管理》2020,(2):123-124
在建设数字中国时代背景下,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单轨制的实践在国内外日渐兴起,并形成蔓延之势。文章试以单轨制是基于文件视角还是档案视角两个不同视角,从管理对象、管理流程、归档制度、文档一体化、安全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让大家对“单轨制”管理模式的认知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归档”看成是文件和档案的分界线,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则表现为,文件和档案可以同时产生。由于“实时管理”将档案管理工作渗透到文件管理工作之中,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实时归档管理,使档案管理者于文件的形成阶段即介入管理,实现了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文件”和“档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但它们之间又是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的。实时管理,能实现文件与档案在数据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赵屹 《中国档案》2020,(4):69-69
主要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影响第一,文件固化技术及其对档案管理的影响:有助于实现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在电子文件从文件阶段到档案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可以利用OFD (Open Fixedlayout Document)一并采集元数据、留存背景信息、留存电子文件多种稿本,从而提高归档电子文件质量,有效落实全程管理的要求;可用于长期保存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办公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的渐趋完善,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虽然从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看.电子文件仍像普通文件一样具有形成阶段、管理阶段、处置阶段,并且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的处置阶段(归档)仍由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电子文件的管理需要。因此,对电子文件实行档案化管理成为一个可供选择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承担的“科研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探索性研究”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该课题为科研电子文件归档、科研电子档案长期保存和知识服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了档案部门对科研档案和科学数据协同管理的重视和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8.
一、电子文件一体化集成管理思想的提出 文件存在生命周期.一般将文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前端(形成、办理)、中端(归档、整理)、后端(保管、利用或鉴定、销毁)等阶段,并把归档作为其生命周期的分界线.前段属于“文件管理”阶段,中、后段属于“档案管理”阶段.由于电子文件存在于计算机中,对设备和系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使得这种界线模糊了.为此,人们根据电子文件的运动特征,提出了文件连续体理论,将文件的保管形式、价值表现、业务活动、形成者四个“轴”,通过文件形成、捕获、组织、聚合四个“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在时空上互联互动,体现了电子文件运动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揭示了电子文件运动过程中各阶段界限日趋模糊、联系更加明显的特征.因此,在电子文件管理中,要充分考虑电子文件与业务环境及业务背景的联系,将文件管理活动更多地融人业务活动中,加强与电子文件运动相关者的配合与联系,注重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全程一体化管理,这就是电子文件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思想,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集成.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格式转换及归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快速推进,使档案业务工作的重心开始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移。而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则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环节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然而电子文件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电子文件格式转换及归档系统”研究课题组在沈阳  相似文献   

10.
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轨制的实行,推动了建设项目领域电子文件单轨归档模式从“纸质化到无纸化”“双轨制到单轨制”突破,档案管理效率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智慧档案建设。本文首先从概念上辨析单轨制与单套制的不同,以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单轨制档案管理的特点,进一步从经济、效率、空间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的优势。并从上海、河北、深圳等地的电子档案单轨制改革试点总结出建设项目电子档案单轨制管理的经验启示,进一步提升电子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许臻  颜祥林 《山西档案》2021,(1):173-180
为了揭示我国电子档案研究的主题分布,从电子档案管理流程视角切入,以电子档案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环境、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处置和电子档案的利用等四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较多关注文件和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新型电子文件的归档可行性、单套制归档、存储、备份和关联利用的问题,但其基础设施、编目、著录、鉴定与销毁等研究问题受关注较少,同时,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在电子档案中的应用以及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交互推送服务等新型开发利用模式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2.
1996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就提出要迎接电子文件挑战的呼吁。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电子文件如何归档?电子档案又将如何管理?目前这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对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极为重视,国家档案局曾于1996年9月18日成立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研究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其进行研究。随后,原国家科委又与国家档案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建设部、原机械工业部等政府部门联合组织力量共同对CAD电子文件管理、归档及其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进行研究。这两次大的研究活动相继出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编制出有关的管理标准。 电子文件的立卷归档和电子档案的管理,至今在档案界还是个新课题。为活跃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方面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我们特别邀请原国家档案局科研所所长、国家档案局巡视员、研究馆员徐义全同志就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在本刊开办12期专题讲座,供广大档案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档案》2005,(6):42-42
在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党政机关的“电子党务”、“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公文。2005年第2期《浙江档案》上,刊载了浙江省档案局对本省省直机关电子公文归档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指出,目前的省直机关电子公文管理工作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电子公文归档管理的软硬件环境有很大改善,有些单位已实现网上归档、借阅全流程服务。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主要是:1、一些单位档案意识不到位,电子公文归档滞后,电子公文大量产生,而电子公文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却没有纳入统一系统之中。档案室沿用传统方法管理纸质文件,用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4.
文件连续体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电子文件的运动过程进行了重新考查,为电子文件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机理,但是它并不是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吸收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电子文件时代对生命周期理论的跨越式探索和尝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其对文件运动过程的划分被认为是一种“分阶段管理文件和档案”的模式,然而,在真正科学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已经无法明确区分“文件”和“档案”,更无法明确区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两个阶段。因此,中外很多档案学者都认为,该理论与文件连续体所倡导的对文件实施一体化、全过程管理的思想截然相反,在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中已经被完全否定了。  相似文献   

15.
<正>《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规范》是新制定的标准,是第一个推行单套制管理的档案门类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固化,其中一些做法是首次提出。在实施该标准时,各单位应重点把握以下内容。把握有关定义和术语含义与外延一般来说,电子档案作为档案管理的对象,在归档前一般称其为电子文件,某一领域电子文件一般称为“XXX电子文件”。但该标准将电子会计档案归档前称之为电子会计资料,  相似文献   

16.
魏巍 《兰台世界》2005,(11):40-41
2005年初,省档案局印发了《辽宁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暂行规定》,分别从管理体制和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电子文件的移交和接收、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归档电子文件的利用及归档电子文件的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几方面明确了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新兴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保存与维护方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保存、维护电子档案,使之安全、可靠并永久处于可准确提供利用的状态,是档案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谈电子档案管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子档案的归档时机相对滞后,导致归档的电子文件的准确性无法保证. 2.电子档案的管理停留在光盘管理的阶段,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不到位. 3.电子文件的管理不到位.由于设计人员的设计和设计文件的手段的不统一,客观上造成了电子文件的不准确;设计阶段电子文件版次管理不规范,给电子文件的归档准确造成人为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档案信息化进程加快,传统档案归档模式下收归困难、流程繁琐、时效性差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快速处理,提供信息支持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电子档案生命周期视域下以电子档案“生成、捕获、长期保存”为管理分期,从具体企业业务出发,结合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案分类方案+N个业务标准的电子档案归档模板创新,在档案管理规划、业务设计、运行流程、工作标准几方面达成统一管理标准。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是高校办学历史的原始记录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做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它具有存储、管理和提供利用高校党政信息系统等产生的电子文件的作用。根据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教育部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我  相似文献   

20.
《档案》1999,(5)
刘东斌在1999年第4期《档案管理》撰文指出,由于电子档案的诸多局限,使得电子档案只有部分档案功能,而不具备档案的全部功能,因此,电子档案不能单独承担档案的职能。基于纸质档案中文件定稿和文件正本同时归档保存,早已存在“又转制”保存档案的事实,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归档,可以起到互相印证、互相补充的作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归档的“双轨制”,正是纸质档案“双轨制”特殊现象在现代电子技术条件下的继续。针对电子档案“双轨制”中档案的原始性问题,作者进一步指出,非原件性质的复制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