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四(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铁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并用于抗坏血酸(AA)的测定。在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AA在四(1,4-二噻英)四氮杂卟啉铁修饰玻碳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AA的浓度在5.0×10-6~3.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10-6mol/L。该电极灵敏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都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姜黄素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控制姜黄素浓度为5.0×10-8~1.0×10-5 mol/L范围时,其浓度与反应体系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为6.3×10-9 mol/L,对浓度为5.0×10-6 mol/L的姜黄素平行测定9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6%.本法用于药用姜黄中姜黄素总量的测定,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采用标准加入法,回收率为96.5%~105.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钴(Ⅱ)与5-(5-硝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5-NO2-PADAT)的电化学性质,实验发现,Co2 与5-NO2-PADAT在六次甲基四氨体系中能产生一个较为灵敏的二阶导数极谱波,在峰电位Ep"为-1420mV(vs.SCE)处,钴浓度在4.0×10-5~5.0×10-4mol/L范围内与二阶导数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5mol/L(r=0.9933,n=6);本法用于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测定对苯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对氨基苯磺酸修饰电极,研究了其对对苯二酚的电催化作用,并初步探索了其催化机理.将该电极用于对苯二酚的定量测定.发现其氧化峰电流与对苯二酚的浓度在1.0×10-6~8.0×10-5 mol/L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0.9894,检测限为5.0×10-7 mol/L.将该方法用于照相显影剂中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化学沉积将铂纳米颗粒固定到碳纤维微电极上,制备了一种新型铂纳米颗粒修饰微电极.将铂纳米颗粒修饰微电极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对抗坏血酸进行了检测.探讨了铂的电沉积时间、电位,氯铂酸的浓度,缓冲溶液pH、浓度,检测电势和分离电压等对该电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6~8.0×10-6 mol/L和8.0×10-6~1.0×10-3 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1和0.999 2,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为8.0×10-7 mol/L.利用该电极实现了果汁中抗坏血酸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王子苓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6):51-52,59
报道一种以奈福泮与雷氏盐形成的缔合物为电活性物的新型PVC膜奈福泮离子选择电极,电极的Nernst响应范围为5.0×10-2~5.0×10-4mol/L,斜率为56mV/pC,检测限为8.1×10-5mol/L.已将该电极应用于盐酸奈福泮药片中测定奈福泮的含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提出用丁二酮肟修饰碳糊电极的制备及对Cu(Ⅱ)的测定.以铂丝电极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在pH=3.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通过在-1.0V电位下富集后,在-1.0V~+0.6V电位范围内作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测定,峰电流与Cu(Ⅱ)浓度在4.0×10^-6~5.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当富集300s时检测限为1.0×10^-9mol/L,且大多数阳离子不干扰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甲硝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铁-冰醋酸还原体系,将甲硝唑还原后,在激发波长354 nm,发射波长426 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甲硝唑的荧光分析法。实验表明,甲硝唑浓度在1.0×10-6mol/L~5.0×10-4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5%,检出限为1.75×10-7mol/L。本法已用于甲硝唑片剂和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甲硝唑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电位法测定水中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用离子选择电极电位法测定硫酸盐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电极电位与硫酸盐浓度在1×10-5~1×10-2mol/L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6.3×10-6/mol/L.该方法简便准确,已用于水中硫酸盐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将钯纳米颗粒固定到Ag微电极上,制成了钯纳米颗粒修饰Ag微电极,并将此作为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测定了葡萄糖,探讨了检测电位、分离电位、缓冲溶液的pH值等条件的影响.该方法线性范围为4×10-5~2×10-4 mol/L和2×10-4~1×10-2 mol/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0和0.997 5,检出限为1×10-5 mol/L,该微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迁移时间和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6%和3.1%(n=8),分别测定了2个健康人和2个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葡萄糖,所得结果与医院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VC的还原性,将Fe3+定量转化为Fe2+离子,产生的Fe2+与邻菲哆啉形成橘红色络合物,从而间接测定VC的含量。结果表明,络合物在5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显色物的浓度在2.0×10-6-5.0×10-5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其相关系数R为0.9936,检出限为2.0×10-6mol/L,被测定样品的...  相似文献   

12.
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丝裂霉素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丝裂霉素在玻碳电极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其中Epa=-0.520 V,Epc=-0.556 V.方波伏安峰电流与丝裂霉素的浓度在5×10-6~1.0×10-4mol/L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6mol/L,可用于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长寿命银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解法,在银丝基体上制备一层致密的Ag2S电活性物质.将固态膜与FET组装,制成一种新型的银离子敏感器件.传感器的线形范围为1.0×10-1~6.2×10-6mol/L,检测下限为3.0×10-6mol/L.斜率为59.2m l/decade,适宜的pH范围为2.05~8.10.并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因子进行了详尽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玻碳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Q在该电极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HQ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可逆电化学过程。在pH为6.08的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HQ的浓度在5.0×10^-6-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1.444-0.077 8 c(μmol/L),相关系数r=0.996 5,检测限为4.75×10^-6 mol/L。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确定了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双电子转移,并测得传递系数α为0.626,扩散系数D为7.4×10-7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6.8×10^-4 cm/s。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一种基于溶胶—凝胶技术的新型土霉素电极,详尽地讨论了电极性能的影响因子.该电极具有良好的能斯特响应,平均斜率为64.5mV/decade,线性范围为4.3×10^-6moL/L-1.0×10^-2mol,/L,检测下限为3.4×10^-6mol/L.适宜的pH范围为2.0-5.0.  相似文献   

16.
建立阿司匹林片含量测定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采用LK98BII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和MODEL JP-303极谱分析仪对阿司匹林进行了线性﹑回收率﹑精密度以及溶液稳定性等实验;用氧化剂存在时阿司匹林产生的极谱催化波提高分析灵敏度,用线性扫描极谱法实现快速测定.结果在KH2PO4-Na2HPO4支持电解质中,阿司匹林产生一个催化氢波.加入H2O2后,该催化氢波被催化,峰电流增加约50倍,峰电位基本不变,产生一个较灵敏的平行催化氢波.二阶导数还原波的峰电流ip″与阿司匹林浓度在4.0×10-7~3.0×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mol/L.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Under the optimum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 e. ,pH = 1.6, cKI = 10.6 mmol/L, cH2O2 = 5.4 mmol/L, cC6H8O6 = 1.30mmol/L) derived from simplex operations, trace molybdenum(Ⅵ) was determined through the agency of it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reaction of H2O2 with I- in acid medium. The detection limit and linear calibration range of molybdenum were obtained as 0.5 × 10-6 mol/L and 0.5 × 10- 6 ~ 120 × 10- 6 mol/L respectively. This method was appli ed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dustrial waste water, and the recovery ratios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101% and 107%.  相似文献   

18.
参照文献方法合成羟基葫芦[6]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羟基葫芦[6]脲与培氟沙星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包结比,以及回收率。结果表明,羟基葫芦[6]脲与培氟沙星在水溶液中可形成1∶2的包结物,吸光度与培氟沙星的浓度在10-8~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量为2×10-8mol/L,回收率为1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