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002年至2006年欧盟创新评价方法报告以及2006年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洲创新战略——《创造一个创新型欧洲》的研究,发现欧盟创新评价方法正在由以新知识和新技术创造过程为主线的评价变革为以创新需求、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传播为主线的创新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应然意义,是当代学校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实施实践教学创新既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在要求.也是当代人类发展的创新主题以及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与民族复兴伟业的外在强力呼唤。实践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的有效生成体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需要创新教育思想的有效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课程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2001年欧盟正式发布欧洲创新记分牌(EIS),制定了相应的创新指标体系并每年发布一份报告。从2010年开始创新联盟记分牌(IUS)的发布代替了欧洲创新记分牌(EIS)。介绍EIS和IUS每年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演化进行分析,对欧盟创新指标体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欧洲创新计分牌》年度报告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国家间创新绩效的较权威的出版物之一。在对2008年2月14日最新出版的《欧洲创新计分牌2007:创新绩效的比较分析》报告进行译介的基础上,文章总结出了报告的八条主要研究结论,同时就其结论对区域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包括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方法,开展创新统计和调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创新政策前沿和热点的跟踪等。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创新型团队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而创新型团队创新能力的发挥又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和激励。通过文献分析和国内外创新团队案例分析,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潜能四个维度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S证据合成理论,以江苏省欧阳平凯院士生物工程创新团队为例,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当前高水平创新型团队的创新能力总体处于“好”,但仍存在团队突出人才缺乏、科研资助力度较小、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搭配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惠  韩瑜 《科学与管理》2007,27(5):8-10
<正>为创造一个创新型的欧洲,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结合:为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建立一个市场,集中有效资源,新的财政结构,以及灵活的人员、资金和组织。这些因素的结合就超出狭窄的研究与开发和创新政策的领域而产生出一个新的范式转变。为建立创新型欧洲必须建立研究和创新协议。这需要政治、商业和社会领导人的意向和承诺。  相似文献   

7.
邓智团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38-1245
 通过对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机制的理论回顾和分析,沿着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价值创新这一创新范式内容的变迁轨迹,将区域创新范式归纳为自选择、技术选择、产业选择和社会选择四种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对欧洲“知识创新社区”的社会形塑过程进行解读。认为欧洲知识创新社区的建立能否促成其区域创新范式的变革将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来检验,变革强度理念的分歧会较长时间存在,使得新的创新范式在形成过程中难免遭遇障碍。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引出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关注,并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作为高校科研典型的组织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系统中科技产出与知识创造的主力军,其组织行为模式应当与科研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本文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以管理学学科商务智能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的建设、发展、提升三个阶段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旨在为财经类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联盟网络的知识创造与服务创新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盟网络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价值的增加越来越依赖于服务要素,服务创新日渐成为推动联盟网络发展的动力。对知识创造的涵义,联盟网络的内涵、特征以及服务创新等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并构建了知识创造与服务创新的作用过程模型,以揭示联盟网络中服务创新的机理,为联盟网络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有利于我国高校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创新效率的增强、创新合作与竞争的协调.传统观念的错位理解、诸多主义思潮与内蕴精神的缺失等是严重制约我国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认识误区.通过对这些不利因素分析,为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增强综合国力、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决定性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重大战略。比如,2002年欧盟明确提出,欧共体工业振兴的出路在于创建各国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各自国家内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出台《创新美国》的报告,提出要从人才、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采取措施,使美国成为创新型国家;2005年12月,美国几个参议员联合提出了“2005国家创新法案”。2006年1月,在欧洲理事会2006年春季会议前,欧盟委员会的一个专家小组提交了题为《创建创新型欧洲》的报告。该报告提出…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环境,是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塑造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革新传统的思想观念,改革落后的体制机制,坚持开展以“活”和“新”为重点的校园活动,这对于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共同撰写的《全球创新指数2013》报告于2013年7月在日内瓦正式发布,中国排名第35位,比2012年退后1位。该报告给我们认识和评价创新型中国提供了全新视角,但也存在不尽完美之处。在介绍该报告评价体系基础上,对中国排名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2》对比,为科学评价中国创新能力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非职务发明人是中国科研整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现状值得关注,他们的成果应进行评估,尽快付诸实施,免得科研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资.为建立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创新事业,应发挥非职务发明人潜能,使他们成为中国科研的辅助力量和第二方面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提出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为依托,同时也应该重视发挥华人华侨科技人才的优势作用。吸引华人华侨科技人才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科研环境以及充分的生活保障。通过对天津市高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区的实地调研与访谈,本研究提出建立以"双赢"为核心思想的"科技侨务战略",逐步建立并完善华人华侨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创业机制、人才科研机制以及人才生活保障机制,从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17.
教学、科研、实践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根据当前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分析目前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创新存在的问题,从促进教育观念更新,营造教育改革的良好环境,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发挥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势以及培养创新型教师等方面,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科研、实践环节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重复联盟是企业重要的外部组织创新,也是焦点企业建构联盟组合实现交互效应的具体形式.人们常说“熟能生巧”,重复联盟导致的“熟”能否产生技术创新的“巧”?本文在跨组织规范与联盟关系理论基础上,考察了重复联盟与焦点企业创新间的关系,检验了联盟控制与行业环境动态性内外两方面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对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地区132家高科技企业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重复联盟与焦点企业创新具有倒U形关系,焦点企业联盟控制在重复联盟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行业环境动态性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适度的重复联盟有助于企业创新,过低或过高的重复联盟都会导致创新绩效的降低.为确保重复的作用显著,焦点企业应该注重提升其联盟控制能力.研究结论从联盟组合交互效应与联盟管理两个视角推动创新理论的拓展,对我国高科技企业通过联盟战略实现创新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公司企业家精神、战略联盟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东  李垣 《科学学研究》2008,26(5):1114-1117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创造竞争优势的推动力。公司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创新与风险创业等行为上。企业必须识别和利用市场机遇然后才能实施创新。企业自身难以识别和利用市场机遇时,联盟是有效的弥补方式。根据知识应用的不同,将联盟划分为探索性和应用性两种类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的技术环境对联盟类型选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区域聚集的产业集群显示出创新效率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不同集群应对应不同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为基础,首先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计算集群创新效率,分为全面型、技术进步型、技术薄弱型、规模经济型4类集群,再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识别出不同情形下影响集群创新效率的7条路径,并分为全面型、环境型、聚集型,得到不同类型集群的创新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北京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唯一属于全面型,福建、贵州、重庆、湖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进步型,内蒙古、吉林、云南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技术薄弱型,江苏、浙江、四川、天津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属于规模经济型;(2)全面型路径适用全面型和技术进步型集群,技术薄弱型集群适合环境型路径,聚集型路径适用于技术进步型和规模经济型集群,但同一类型产业集群在不同地区可以对应不同路径达到提高创新效率的效果;(3)集群数量、产业联盟数和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是影响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效率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