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风俗的演变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同时,这种演变又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近代中国堪称社会急剧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演变的局面与声势均属前所未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因此,全面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能忽略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有关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专著也一直付诸阙如。虽然曾有张亮采和邓子琴的两部同名为《中国风俗史》的著作问世,但两者均单纯叙述风俗,而且前者仅叙述到明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彼时,各个阶级的反抗和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出现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同思想主张。中国近代这些变化的经济根源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2009年江苏卷历史试题耐人寻味,其中第6题值得思考。该题是这样的: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4.
苗春德教授的又一部力作《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作为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中的一部,已于2004年1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它是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与层面,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乡村教育思潮和运动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也是十一届三中会和真理标准讨论以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个案研究与局部性专题研究的继续与发展。到目前为止,本书是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史研究方面的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的专著。它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近读姚米佳、王剑华合著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陕西旅游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 )一书 ,深感两位青年学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把一部丰富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囊括在二十三万多字的容量中 ,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全书结构合理 ,层次清楚 ,逻辑严密 ,充分反映了两位青年学者较强的史料组织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总体上看来 ,全书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突出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探索主题。一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就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 ,寻求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外在表现之一。它的变化与发展的轨迹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近20年来,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屈辱·抗争·探索——谈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我认为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 它是一部屈辱史; 它是一部抗争史; 它是一部探索史。按照这三条线索,通过形象的历史材料,对青年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一屈辱史是从中国近代开始的,中国古代并不屈辱。有人说,中国历史是光荣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崛起的现代。这话基本不错。第三世界科学院的领导人,一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前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这个论断是有一定根据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0月,教育部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中国大学文化高峰论坛",同时召开了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会上一部专著——《中国近代大学精神史》引起学者的重视。书中提出的中国近代大学精神是什么,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的历史源流,中外大学精神的交融特点  相似文献   

9.
郭豫明,1934年生,广东潮阳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研究室主任,兼任空军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市太平天国史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 郭豫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捻军与太平天国史、近代会党史、上海地方史,其特点是将政治史同经济史、社会史、地方史结合,总体研究同个别研究结合,探讨下层群众及其斗争的问题。他治学严谨,工作勤奋,著有《捻军史》、《上海小刀会起义史》(这两部著作均是国内首本全面深入地论述捻军和小刀会  相似文献   

10.
贾猛 《文教资料》2007,(8):116-117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80年,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巨变,社会动荡剧烈,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80年中,中国社会充满了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改良与反改良、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近代前期80年的历史,既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苦难史和屈辱史,又是一部斗争史和光荣史。这段历史为后继者继续革命总结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教训和指明了航向。本文以“六大运动”为载体,做了精要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阐述中国近代留学问题的史著,舒新城编的《近代中国留学史》提供了从清朝同治九年到民国十五年(1870~1926年)近六十年来实为详尽的宝贵资料,从留学创议、制度、章程到赴欧美、东洋等国留学情况。因此,《近代中国留学史》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研究留学问题的专著,奠定了中国留学史研究的根基。它可说是研究有关中国留学历史的必读参考书目之一,而且也成为日后书写中国留学教育史的基本典范或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是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近代的政治、经济、外交的变化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趋向。中国近代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强的时代特点,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生动写照。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以及西方工业产品的侵入,西方文明对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封建的风俗、礼教、政治、伦理已“日暮途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镜像是:随着西方思想的渐行传入,旧思想在回光返照中日趋没落,中国近代新思想应运而生:逐渐成长的近代知识阶层成为传播近代思想的生力军;近代社会思想的论战促成了各种…  相似文献   

13.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2,27(6):110-114
应劭《风俗通义》是中国第一部风俗民俗学专著,是中国第一部"民史",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先导,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迄今关于应劭与《风俗通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应加强《风俗通义》的社会学、文献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婚姻生活史是社会史的一部分,是社会风俗史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婚姻史的研究却被忽略。本文旨在对传统婚姻生活特点及贞节观、婚姻限制诸问题作一尝试性探讨。文中所谈未必言中肯綮,不是之处,望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正。一传统婚姻生活特点谈到中国传统的婚姻生活,我们不能不涉及到中国社会传统的宗法制特点。中国传统的婚姻生活是宗法制下的婚姻生活。中国社会传统的宗法制度广泛地影响了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宗法制度的形  相似文献   

15.
一、2005年文综卷(Ⅲ)历史试题特点(一) 考试内容略有调整。对比近两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大板块的知识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16.
论李劼人创作的巴蜀文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劼人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和极为清醒的对乡土文化的皈依态势。他的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蜀中风情、乡土景貌和民俗特征的精细描摹。作品中的人物性恰、生活语言、服饰起居,无不带有蜀地特征,成为一部近代的巴蜀风俗史。  相似文献   

17.
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在民国初年出现了强劲势头,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为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即批判和摈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从而建设一种新的生活。一批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把目光下移,用各种方式向民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道理,促进了社会风俗的转移。当时的移风易俗思潮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绝对化的思维方法、过激的言行与脱离实际的主张,对后来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它那种对旧道德、旧礼俗不妥协的彻底清算态度和革命精神,使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风俗演变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百年中国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艰难坎坷的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史;既承载着太多血与火的苦难与屈辱,也镌刻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创榛辟莽、前赴后继、孜孜以求的奋斗足迹。对于这部历史的评说可谓见仁见智,各有侧重,常谈不衰;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也是百家百言,推陈出新,日见丰硕。但纵观以往绝大多数近代思想史著作,由于断代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突破依时期、分派别地阐述各个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的框架的束缚,未能完整而系统地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加以论述。由彭明、…  相似文献   

19.
近代龙州风俗演变浅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龙州风俗的演变是在社会形态、社会生活变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而它本身又是这一时期巨大社会变革的一个侧面。近代龙州风俗的演变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侵入。二是政治革命的推动,三是商业发展和社会动荡的影响。其显著的特点是城镇变化大,乡村变化小;社会中层变化快,上、下层变化慢。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来,中国散文通史有16部,中国散文通论有7部。分体散文史中.赋史赋论7部,传记史论8部.寓言史3部,骈文史论4部,山水游记研究4部.杂文史2部,尺牍史、日记史、散文美学史、文章学史各一部。断代散文研究中,有关先秦13部.汉代散文3部,汉赋9部。六朝散文3部,六朝赋3部。唐宋共18部.其中合论唐宋古文及八大家者11部。明8部,清代近代12部,其中桐城派9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