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几年前,吕淑湘先生曾揭示语文教学这样一个问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至今仍是现实。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学得最累,然而收效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和许多同行一样,对此类状况我也感到困惑:所考的不一定就是所教的,所教的也不一定考。到底应教什么?怎么  相似文献   

2.
叶舜赞 《留学生》2013,(6):54-56
考取留苏预备生后,我在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一年,主要学俄语,也学党史。在俄院的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学外语的方法。北京俄语学院的年轻老师们教得很好。经过他们的训练,我才掌握了学习外语的方法。正确掌握发音与拼写规律,熟练掌握最基本的文法,这是学好外语的关键。我后来在苏联再学英语的时候,再次获得了这样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文的重要性,前辈时贤已经发表过很多精彩的见解。我认为,学好语文,不仅能使我们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育民族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学好外语。可能有人认为这个提法很新鲜,但这却是我的亲身体验。1962年,我考入重庆市一中读高中,开始学习俄语。众所周知,俄语的语法体系非常复杂,很不好学;而我的同学中,有一部分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三年,比起他们,我的起点是零。然而,我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学得很轻松: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之外,我没怎么花费课余时间,而我的俄语成绩却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张志公我来看望老师们,向教师们学习。我是学外语、教外语的,没教过一天语文课,没专门学过,又缺乏实践,怎么能编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问题呢?办法只有一条:学习。从工作中学,向老师们学。除西藏、台湾外,我足迹遍全国,目的就是四海...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张志公我来看望老师们,向老师们学习。我是学外语、教外语的,没教过一天语文课,没专门学过,又缺乏实践,怎么能编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问题呢?办法只有一条:学习。从工作中学,向老师们学,除西藏、台湾外,我足迹遍全国,目的就是四海...  相似文献   

6.
“语文难教”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不好意思说出的内心感受;“语文难学”却是许多中学生敢在老师面前大胆表露的见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面临这种尴尬时不能无动于衷。笔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都能够乐学、会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当过语文教师。虽然大学学的是英语,但“文革”期间学校不开英语课,所以转行教了语文,从此就一直教下去,从中学到师范,一教教了15年。所以,无论是过去做语文教师,还是后来谈语文教育,我都是“另类”。但我又自信谈论语文教育我是有“资格”的。这主要不是我教过语文,而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我学过十五六年的语文。学语文,一是课堂上跟老师学,二是自己学。正是这个“学语文”的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至今还在持续,写作、读书、背诵……恐怕会持续到生命终点的),让我从正反两个方面悟出了语文教育的许多道理。我经常扪心自问:从小学以至到大…  相似文献   

8.
教材弟弟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他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得到了黄伯伯的许可才走进去,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他俄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特务在旁边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不懂俄语,只好干着急。《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课堂教学纪实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显然,这话的含义与我们常说的“不仅要教书,还要教人”的话不尽相同。针对当前教学中时常显露的一些弊端,重温先生的教诲,意味深长,倍感亲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矛盾、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谁也不会否认“教学生学”的道理。但如何“教学生学”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句常讲常新的“老话题”。最简单最直接最有短期效应的办法,莫过于:强迫学生学;批评训斥逼迫学生学。还有一个教学生学的办法,就是思想教育或学习目的教…  相似文献   

10.
张锐 《教书育人》2007,(9):69-70
一、“零起点”学生的特点及“迁移”问题 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俄语教学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形势:全国各高校俄语专业“零起点的学生”逐渐增多。“零起点”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学生,他们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了六年的英语,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和语法体系,俄语对他们而言已经是第二门外语(第三种语言),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受母语(汉语)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要受到第一门外语(英语)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2.
谈不上业绩辉煌,却品味了个中苦乐,“乐于学”“苦于教”“勤于研”伴我走过2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13.
巩:陈老师,我做了6年的语文教师,非常喜欢孩子、喜欢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可是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却是最让我头疼的事情。每次题目出来,我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结果他们写出的作文大多还是语言干巴,内容贫乏、空洞,缺少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4.
学好英语关键在练银川一中毛兰平“这个问题我讲了一百遍了,你们还不会!”这是外语老师在感到失望时常说的一句话。那为什么学生仍不会呢?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en指出:“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  相似文献   

15.
说来话长。变“讲堂”为“学堂”之后,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出现了一个相对停滞,同时也是苦苦探索的时期,大约有五年左右。80年代末,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改做了认真回顾和深刻反思,我认识到,新时期的语文教改成绩巨大,不容抹煞,但主要解决了一个”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对语文教学本体还触及不深。如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究竟是什么,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教,还没有真正解决。我又对语文教学现状做了深入考察,发现大面积的仍然处于少、慢、差、费的状况。我还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了辩证思考,发现传统语文教学重感受、重积累的…  相似文献   

16.
“教”与“学”童趣设计简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探讨佳木斯市教育学院黄少虹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郭雅如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教师的教学只方便其"教",不方便其"学";只注重研究教学的结果,不注重研究教学过程;只重视教与学的有序性、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甘凤兰 《青海教育》2003,(10):40-41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从“学会”到“会学”是一个转化过程,这种转化过程要通过广泛的迁移,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考虑到农村封闭住读学校的情况和学生情况,开展“少教多学”的研究实践,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27年我在湖北省立第五小学上学。秋季开始,我升入六年级,遇见了教“国语”(现在叫“语文”)的邓精一老师。他从不斥责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新解读,是新时代语文育人标准和育人要求的集中体现,也是距离一线语文教师最近、最具指导性的教育文件。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要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评”应该发生在日常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