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莆田学院学报》2019,(5):55-58
针对目前肺部CT图像数据爆炸式增长和人工诊断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lexNet模型的肺癌辅助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传统8层AlexNet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与传统AlexNet模型第4层相同参数的第5层结构,实现了9层的改进AlexNet模型;采用LIDC-IDRI肺癌检测数据集分别对改进前后的AlexNet模型进行训练,建立模型,并通过测试集数据对传统AlexNet模型和改进的AlexNet模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lexNet模型在肺结节检测上有更好的表现,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肺结节的识别精度,从而更好地帮助医生进行辅助诊断,降低医生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2.
CT 图像中肺结节良恶性鉴别是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中的关键。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中肺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分布特征的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方法。首先,从肺部肿瘤图像中随机提取图像小单元集并计算其自相关矩阵,然后通过K-means算法对该矩阵实现无监督聚类。特征提取时遍历计算肺结节图像每一像素的灰度密度分布等级,并统计、归一化得到10维特征向量,最后通过卷积方法对特征进行优化。同时,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模型训练,进而判断肺结节良/恶性水平,提出算法的验证数据为LIDC-IDRI。实验结果表明,最大AUC可达0.955 8。对比分析,该特征表达方法具有更优分类效果和更高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医学图像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病灶点特征和精准定位,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该领域后诊断效果明显,但是不同深度学习模型之间存在差异性。重点介绍几种重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总结深度学习在肺结节诊断识别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肺结节临床诊断识别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不同时期的X线征象,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X线随访资料的早期周围型肺癌21例,着重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其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病灶为主,平均直径1.6 cm.密度中等偏低,进展期征象以肺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为主,平均直径4.65cm,密度中等偏高;1)瘤体内部结构小泡征见于早期,钙化病灶见于进展期,空洞征进展期比早期出现率高;2)瘤体边缘征象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等,进展期多见,且更明显.结论肺内孤立结节,直径≤1.5cm,周边有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灶内有小泡征,不论其临床有无症状,均应提示早期肺癌,且以腺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车辆拥堵情况愈发严重。如何实时、精确地检测出道路车辆,对于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GPU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研究分析传统目标识别算法、基于候选区域深度学习的目标提取算法RCNN和基于回归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YOLO,最终确定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实时目标检测算法SSD。首先调用VGG16网络模型在ILSVRC CLS-LOC数据库上预训练生成初始网络模型,进而设置超参数并在自身数据集上进行再训练,生成新的网络检测模型,然后将训练和测试部署到深度学习框架Caffe上加以实现。通过在数据库COCO、VOC2012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检测精度为76%左右,处理速度为26FPS。同时通过道路路口的实地车辆检测,显示该算法能够实时、精确地检测出道路车辆,为道路拥堵情况判定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IPv6协议下Snort系统检测率低、误报率高的问题,在Snort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应用于IPv6协议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以Snort系统为主体,引入神经作为系统异常检测模块来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异常检测。通过误用与异常检测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真实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检测监控能力,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强、更可靠的网络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7.
陈哲 《教育技术导刊》2021,20(1):123-127
异常检测能够检测出数据中的异常情况,为各类系统正常运转提供重要支撑.提出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算法,该算法使用变分自编码器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合深度支持向量网络,压缩特征空间,并寻找最小超球体分离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通过计算数据特征到超球体中心的欧式距离衡量数据的异常分数,并以此进行异常检测.在基准数据集...  相似文献   

8.
入侵检测技术IDS是一种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问题和两类不同检测思想的论述与分析,在对早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入侵检测模型,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误报和漏报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当车流量较少时,降低路灯亮度可以达到能源节约目的。为此,采用深度学习中的R-FCN目标检测网络完成夜间车辆检测任务。R-FCN网络相比传统深度学习网络,不仅是基于区域推荐模型的网络,而且引入了平移变化特性,所以对目标检测效果更好。为了占用更少硬件资源,缩小模型规模,采用ShuffleNet通道分组与组间通信机制,压缩原始残差网络。同时,对NMS(非极大值抑制)算法进行修改,从而可以更好地筛选重叠目标,降低网络漏检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率较高,在UA-DETRAC数据集的夜间图片检测中精度最高可达到90.89%。  相似文献   

10.
入侵检测技术IDS是一种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作为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本文通过对网络安全问题域和两类不同检测思想的论述与分析,在对早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的分析上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入侵检测模型,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误报和漏报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小目标分辨率低、携带的信息少,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对小目标检测精度远远小于对大目标的检测精度。针对小目标检测精度问题,以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为切入点,系统总结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代表算法,并以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为标准分析各种算法优缺点。将能有效提高小目标检测精度的方法进行分类汇总,介绍了各种方法的相关应用。针对目标检测及小目标检测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目标检测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复杂水面环境下的船舶目标检测问题,运用融合图像显著性的YOLOv3船舶目标检测改进算法以提高检测能力。该算法基于Darknet-53网络模型,根据水上船舶特点,融合非极大值抑制算法Soft-NMS和显著性检测算法FT思想,进一步优化最终检测以达到更准确的效果。用Soft-NMS算法替换原有NMS算法,使得算法对小目标和重叠目标检测效果明显提升。融入FT算法对船舶图像局部细节作进一步细化,使得包围盒回归更加准确。在建立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比原始方法准确率提高4%,达97%,检测速度提高10帧/s,达30帧/s,表明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船舶目标检测精度,且加快了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3.
宋建国  吴岳 《教育技术导刊》2019,18(12):126-129
针对传统道路目标检测算法推荐窗口冗余、鲁棒性差、复杂度较高的问题,提出基于YOLOv2模型的道路目标检测改进算法。相较于传统的HOG+SVM目标检测算法,YOLO模型优势在于提升了检测速度及准确度,更适用于实时目标检测。比较YOLO V3 与 YOLO V2算法,前者在构造神经网络模型时复杂度较高,故最终选择YOLO V2算法。针对原算法中选取Anchor Boxes时所采用的K-MEANS算法造成的目标物体框冗余问题,以及原算法对于不规则物体以及遮挡物体检测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YOLO V2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法,将K-MEANS算法改进为一种DA-DBSCAN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参数的方式大大减少了锚点框冗余问题。实验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准确率达到96.76%,召回率达到96.73%,检测帧数达到37帧/s,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光照变化、物体遮挡和复杂背景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目标检测一直是机器视觉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首先对视频目标检测算法中的孪生网络系列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将孪生网络与深度学习相结合,提出并构建全新的孪生网络跟踪器;最后将视频输入到设计好的孪生网络跟踪器中,通过网络对每一帧图像中物体的类别与位置进行准确地实时框选标注。分别将该算法和当前广泛应用的YOLOv3算法在OTB数据集上进行验证测试。测试数据表明:该算法的视频目标检测成功率和准确率均优于YOLOv3算法。  相似文献   

15.
以 Faster R-CNN 为代表的 two-stage 目标检测算法检测速度慢,而 one-stage 目标检测算法中的 SSD算法虽然检测速度快,但对交通标志类小目标的检测效果不佳。因此在 SSD 算法 VGG16 骨干网络上引入感受野块(RFB)结构,既提升检测速度又可在小目标检测上达到良好的检测精度。与此同时,为提高网络分类精度,在损失函数中加入中心损失。将 SSD 算法与改进的 SSD 算法在 VOC 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对比其性能可知,改进后算法 mPA 值达到 80.7%,相比 SSD300(VGG16)算法提高了 3.5%。该算法在 LISA traffic sign 数据集上训练,在迁移学习的基础上得到的 mPA 值为 78.4%,检测单张图像平均耗时为 20.5ms,可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标检测是目前计算机视觉领域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是无人驾驶技术重要环节。为提高行车过程中目标检测精度并改善基于单发多目标检测器在训练时出现的正负样本失衡问题,基于车载视频,运用深度学习算法中具有强大性能的SSD模型,通过引入Focal Loss函数设计新的损失函数,解决样本失衡问题;同时在不降低检测速率的情况下,提高检测精度。基于自行采集的车载视频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SSD模型的mAP相较于原始SSD模型提高了3%,达到74%。  相似文献   

17.
在复杂地物类型背景条件下,多目标跟踪算法通常表现出目标识别与跟踪能力较差问题,特别在被其它地物遮挡后目标跟踪丢失更严重。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多源特征提取与特征融合的多目标跟踪算法。为提高目标在复杂背景下的空间分辨力,充分利用对异类物体判别能力较强的高层特征和针对同类不同物体判别能力较强的浅层特征,提高复杂背景下地物目标的识别能力。同时,为了解决物体被遮挡后导致跟踪算法丢失目标问题,利用滤波器获得追踪目标的空间尺度大小,提高跟踪算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实验表明,多目标跟踪算法识别目标的准确性可达87.5%,误差在[±2.31%]左右,具有良好的尺度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区发现能帮助人们了解社交网络的结构特性及隐藏信息。局部社区发现算法不需要网络的整体信息,以局部结构信息为基础,可以快速找到目标节点所在的局部社区,提高了效率,因而受到学者们的青睐。按算法基本思想,现有局部社区发现算法可分为标签传播类算法、局部扩张算法等。对部分局部社区发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局部社区发现算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