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日本在侵华战争久拖不决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太平洋战争。以1941年12月7日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为标志,日军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开战。起初日军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因此在不到半年时间,即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一系列岛屿,建立起一道日本的外围防线,实现了第一阶段的战略日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日本实施“南进”战略、发动太平洋战争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对此,目前中日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中日战争的长期化,推迟或延缓了日军南进的步伐;而不少日本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正是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加速或促使日军推行“南进”政策,发动太平洋战争。本文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根本目的、美英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基本态度、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实际体验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抗战不屈对日军实施“南进”战略所起的推迟和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3.
那是四十年前太平洋战争前夕的动荡年代。在“孤岛”上海,《鲁迅五年祭》作为《刀笔集》的第一集,由上海刀笔社编辑,于一九四一年十月出版了。出版后一个多月光景,十二月八日,日军突然袭击美军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军全部占领了上海的美、英、法租界,上海全部沦为日本军事统制的沦陷区。因此,《鲁迅五年祭》一书留存于世甚  相似文献   

4.
缅甸作为东南亚的一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在近代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与侵略。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渴望独立的昂山将军(Gen. Aung San)组织缅甸独立义勇军协同日军对英军的战斗,在日军支持下,反对英国殖民政府,宣布缅甸独立。缅甸人民对于同为殖民侵略者的英国和日本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欢迎日本的到来,视其为解救缅甸者,另一面则急于将英国赶出缅甸,甚至有"英国人的困难,就是我们的时机。"这样的说法,这两种不同态度反映了当时缅甸民众反英亲日心态。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的飞机经常在中国上空同日本飞机交战。1944年2月的一天,美军的三十多架飞机,从桂林起飞,去袭击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香港启德机场。美军飞机飞到香港上空的时候,遭到大批日军飞机的阻击。顿时,天空中双方飞机你来我往,上蹿下冲,响起了一片尖锐的呼啸声和不断的枪炮声。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使用华工的决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强掳中国战俘和平民到日本当劳工 ,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适应其扩大战争需求而确定的一项罪恶政策。卢沟桥事变后 ,越来越多的日本男性青壮年被征入伍参加侵略中国的战争。国内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劳力日益匮乏 ,为了保证战争所需物资的供应 ,首先在 1938年 4月 1日公布 ,5月 4日开始实施了《国家总动员法》 ,对国内的劳动力实行全国统一调配和管理 ,将国内的军工和非军工生产纳入了战争轨道 ,一切为侵略战争服务 ,日本成了一个“兵营国家”① 。《国家总动员法》对已沦为日本殖民地的…  相似文献   

7.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和印度支那托管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越南政策最早的策划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即提出印度支那非殖民化的设想,主张战后对印度支那实行国际托管,反对法国再度控制印度支那。罗斯福的印度支那非殖民化设想反映了美国的利益和要求。但是由于局势变化,他去世前又同意法国战后重新控制印度支那。罗斯福的政策转变加剧了印度支那的复杂局势,导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并最终使美国深陷其中。了解罗斯福政府的印度支那托管政策,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印度支那战争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 本月8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经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和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中国政府与中国人民应该继续过去5年的光荣战争,坚决站在反法西斯国家方面,动员自己一切力量,为最后打倒日本法西斯而斗争,为了这个唯一的目的,必须实施如下各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福建沿海相继沦陷。日军在占领福建期间,掠夺经济、烧杀奸淫、实行殖民统治,对福建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一九四一年下半年,日本法西斯为了夺取英、美帝国主义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洲作战,积极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从十一月开始,日军在港九外围和惠、东、宝地区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准备进攻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凌晨,日军二十三军三十八师团和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日军步兵、骑兵在飞机的掩护和炮火的支援下,分两路越过边界。英军轻易地放弃了在九龙的“酒徒”防线。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  相似文献   

11.
抗战爆发后,福建沿海相继沦陷。日军在占领福建期间,掠夺经济、烧杀奸淫、实行殖民统治,对福建人口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七七”事变既是法西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标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是二战中抗击日本的唯一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仍是二战中抗击日本的亚洲主战场。中国战场牵制、歼灭和接受日军投降人数最多,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和配合欧洲反对纳粹德国、太平洋地区反对法西斯日本的侵略战争;中国自力更生打败日本侵略者,为彻底打败法西斯日本作出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也承受着巨大的民族牺牲。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日伪和沦陷区的经济政策经历了极大的变化过程。战争伊始,国民政府对日伪实行的是经济绝交的政策。这种政策在1940年后得以松动,政府制定法规允许自沦陷区输入有用的物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发动了大规模抢购沦陷区物资的运动。从对沦陷区经济绝交到为我所用的政策变化,缘于大后方的物资极为匮乏。  相似文献   

1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紧接着便大举进攻东南亚。在日本的侵略计划中,缅甸是一个重大目标。早在1940年9月20日,日本国家政策研究所就抛出了一份秘密报告,题为《对东南亚民族的措施——缅甸方案》,其中心思想,就是“使其(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部分”。9月28日,日本外务省发布的“日本外交政策大纲”也提出要使缅甸成为大东亚共荣圈的一员。在此前,日本帝国主义就已经开始通过派遣间谍、建立专门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战争后,日军占领整个上海,接管了英美等国保险公司,追随而来的日本保险公司则妄图攫夺、控制上海的保险市场。汪伪政府也相机而动,对1992年开始出现的上海保险市场的混乱状态进行了监控,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汪控制上海保险市场的图谋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6.
八一三战争结束,上海两租界沦为日军围困下的“孤岛”。此后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沪日双方都对对方市场有所需求,上海“孤岛”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大量存在。由于日方的掠夺和统制,这种贸易关系并体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的经济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7.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和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三省.1933年1月,日军攻陷山海关和临榆县城,2月进攻热河,由于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不抵抗政策,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逃,日军于3月4日占领了承德,仅仅十天,热河全部沦陷.1933年3月,日军继续向长城一线进犯,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罗文峪曾屡败日军.古北口、冷口中国守军也对日军抵抗.日寇侵犯长城各口受到阻击,乃于4月侵入滦东,使长城中国守军腹背受敌.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炮制“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蒋介石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在短时间内占领了我国东北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大片锦绣山河遭受了日军铁蹄的蹂躏,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对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气壮山河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烈火,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烧,身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在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支援祖国的抗日大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北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疯狂的“扫荡”、“蚕食”侵略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为了粉碎华北日军的“扫荡”、“蚕食”阴谋,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实施了“敌后之敌后”挺进方略,此战略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扼制日寇对根据地的“蚕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