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教育"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前景.为促进教育要素的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发展平台、强化科研合作等方式拓展协同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打造示范区示范项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大资金政策扶持等拓展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思路,提升京津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教育"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前景.为促进教育要素的融合发展,通过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发展平台、强化科研合作等方式拓展协同发展路径,并进一步打造示范区示范项目、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大资金政策扶持等拓展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思路,提升京津冀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存在多种形式,该研究重点关注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并且重点考察了"名校办公校""名校办民校""大学教育集团办公校"三种典型的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普遍实行政府、企业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形式,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机制,由承办方学校派驻校长管理团队进行学校运营管理。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扩大了当地基础教育服务供给水平,改善了地方教育生态,提升了区域教育办学声誉和质量。研究也发现,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还存在着参与主体积极性不足、政府规范政策缺失以及人事、经费等跨区域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未来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和国家在全球化、区域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教育协同发展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基础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区域整体与部分有机统一,推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京津冀三地基础教育在资源配置、教师队伍等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推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克服观念、期望、体制等不利因素,发挥地缘、命运共同体、人心所向等有利因素。推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需要坚持开放合作、分步分层推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等基本原则,在资源分享、政策沟通、标准统一、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需要建立必要的组织和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由领导决策层、专家咨询层、职能部门执行层组成的科学有效的协同发展组织架构;顶层规划设计协同机制;沟通协商机制;专家咨询、论坛汇智等研究咨询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教育的融合与发展是为了提升育人的质量,最终指向关怀人类的共同命运。为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全局性问题,进一步提升各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意识,拓展协同创新空间,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国内合作办学平台举办了"鹭江论道"第八届基础教育创新论坛,论坛以"融合与发展"为主  相似文献   

6.
肖庆顺 《天津教育》2023,(13):20-22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教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以来,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展望未来,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拥有广阔的协同发展空间和潜力,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应守正创新,在基础教育关键领域和路径上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红色研学资源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地理资源、文化资源。京津冀红色研学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以生态建设为主线的自然地理价值、以政治认同为主线的人文地理价值、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社会地理价值等。挖掘京津冀红色研学资源的价值,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充分挖掘与利用京津冀红色研学资源的教育价值,需要从四方面入手:(1)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提升研学教育吸引力;(2)加强红色研学资源库建设,提升研学质量;(3)开展跨界合作,提升资源开发力度;(4)创新宣传手段,扩大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8.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作出的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推进粤港澳城市群基础教育区域协同是落实国家区域战略部署的应然之举,亦是打造粤港澳城市群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当前,粤港澳基础教育区域协同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整体优化层面区域协同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功能与结构互补层面区域协同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等挑战。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城市群基础教育区域协同,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促进湾区基础教育整体优化式发展;以深化项目合作为关键,助推湾区基础教育结构与功能互补式发展;以交流互鉴为主要手段,保障湾区基础教育协同与特色统一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地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动,三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日渐频繁的交流均为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存在统筹规划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等问题。京津冀高校应秉持实事求是、合作共赢的态度,构建促进协同发展的机制并落实具体措施,推动京津冀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为国家构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格局助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国家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河北省基础教育服务于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补齐河北教育发展短板为出发点,形成区域统筹、服务一体、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教育格局,吸引京津优质教育资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中国第三极点已成为不争事实.探讨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京津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全育人"改革是践行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高校在"三全育人"改革实践中存在协同育人不够、教育的宽广度窄、育人内涵需进一步挖掘等问题.高校要在构建全员参与的教育主体、建设全方位协同的教育内容、打造全过程衔接的教育链条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1):132-135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问题之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已经作出了有益而成功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需要从理论、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的困境与挑战依然存在,更需要从顶层设计、政府主导层面加强支持力度,创新协同模式,加强科研与产业化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二期建设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确定了四个协同创新领域,通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达成了协同创新目标,推动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学科群的建设将围绕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质量"与"公平"这两大主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学科群协同发展的组织建设问题,使首都基础教育获得新突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北京教育功能疏解、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同时,高等教育合作仍面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距明显、区域教育链与产业链匹配度不高、多利益主体难以协调等突出问题。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补齐河北在高等教育领域短板,建立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是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政策经历了一个"启动—徘徊—沉寂—重提—蹒跚—倒逼而催生复兴"的复杂演进过程。其中,职业教育协同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教育协同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招生存在壁垒,三地职业教育投入差距悬殊,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平衡,制约协同发展的关键政策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建议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建立以职业教育实验园区为载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承载区和以县域职教中心为主体的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多微承载区。京津冀职业教育"一集多微"协同发展模式;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投入职责和比例,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投入均衡;明确区域产业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17.
"班班通"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价值,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目前"班班通"解决方案及应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协同教育"班班通"解决方案及应用策略.协同教育"班班通"解决方案是以协同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协同教育应用平台为核心、以区域化资源和互动课堂环境建设为重点、以移动学习媒体的应用为纽带的综合解决方案.协同教育"班班通"应用策略的实施可以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可以革新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今后"班班通"建设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秉持"以商汤教育平台为核心,平台即生态"的理念,商汤教育致力于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推广与学科建设工作,旨在实现可延展的AI教育,打造协同合作、相互依存、共生共长的AI教育"元生态".  相似文献   

19.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回归育人本质,以价值塑造为引领,构建多方协同联动的"三全育人"机制.通过构建"三全育人"的教育机制,强化教书育人的功能、打造"三全育人"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0.
协同治理理论中所蕴含的平等、多元、协商、合作等基本精神和理念要素,为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认为促进传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主要应树立协同理念、提升研究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协同结构、实现管理组织扁平发展;整合协同资源、实现多元开放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