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外来民工人数占江苏的首位。据苏州市教育局最新统计,2005年苏州市在读民工子女18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有11万人,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有7万人,还有部分失学儿童的数字无法统计。这表明,近年来以家庭为流动单位的民工涌入苏州, 随着流动人口的持续涌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长表数据推算,2000年11月1日我国流动人口有为102297890人,其中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为14096842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到2002年,我国就有流动人口1.2亿,其中农村民工的学龄子女估计有240万--360万,北京、上海、深圳各有20余万。按这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柳青河 《云南教育》2014,(21):34-34
当下,一部分农村孩子随父母流动到城镇学校读书,然而,留在农村的还是大多数。仅就流动人口子女而言,据统计,2013年全国小学、初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77.17万人,在农村小学、初中就读的留守儿童少年共2126.75万人。因此,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应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一亿,其中18岁以下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0到14岁的儿童已超过1410万,占流动人口数量的13.78%以上。据此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近1500万(1485.5万)[1]。今天的流动儿童也许就是城市将来的主人,从长远来看,这些儿童和谐地融入本地生活,认同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流入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如此众多的农村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保障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7年7月,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主要为农民工子女)总数已达到38.57万人,其中53.88%的学生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他们在学校里生活得怎样?笔者通过对K校日常工作的长时间介入、多方面观察,对12位老师和9名学生进行的半开放式的深度访谈,从交往的角度对流动儿童与上海本地儿童共同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6.
侯婷 《中国教师》2009,(9):26-27
<正>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两为主"①政策,在城市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②数量日益增多。据北京市教委统计,截至2008年5月,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40万流动儿童就读,其中有66%,约26.6万人在公办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月览     
《生活教育》2013,(9):125-126
初等教育教育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近日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14458万余人,其中,近六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儿童,近十分之一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据了解,在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共2271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1517万人在初中就读753万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93万余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6):161-162
<正>一、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所谓城市流动人口,一般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不具有所在城市户口的人"。近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据统计,王家山镇流动人口已达3万人,流动人口子女在王家山镇上学的有2千多人。这些流动儿童在王家山镇的就学情况如何?当然,不是所有流动人口都将子女带到王家山镇。那他们不将子女带在身边又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据报载,我国现有流动人口1.2亿人,其中民工占大部分,若以学龄儿童少年占2%~3%的比例计算,就有240~360万人(也有学者推算出这个数字为700万以上)。他们无疑是国家义务教育普及的对象,为解决其上学问题,各地都想了不少的办法,并实现了部分或全部流动儿童少年就读于公办中小学的目标,例如2001年北京市流动儿童少年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为69.33%,2002年深圳、苏州、张家港这个比例分别为63.31%、60%以上、100%。流动儿童少年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绝大多数属于借读性质。借读期间,他…  相似文献   

10.
刘小平 《考试周刊》2013,(13):163-164
随着流动人口大量涌入我镇,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潮。为稳定大局,我校充分发挥流人地公办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主渠道作用。近十年来接纳1650位流动人口子女在我校就读.至今有461人在19个流动人口子女班就读。  相似文献   

11.
<正>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制度下的一个概念,在国际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为"国内移民"。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国内移民"的大国。有了流动人口就有了流动儿童。当前,关于流动儿童的说法有很多种,如农民工子弟、流动人员子女、打工者子女等。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生活,没有流入地城市户籍的06岁的儿童。而中国众多的流动学前儿童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  相似文献   

12.
关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重视,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人.关心随父母打工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维护他们生存、发展和受教育的权利,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流动儿童正处于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其保护和教育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塘区在2003年就已有11万左右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随父母到我区各学校就读的学生有6765名。"微笑给他人和谐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关注外来务工家庭,让他们的子女和本地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成长,引导本地少先队员以大、中、小队和外来务工子女"手拉手"的形式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2条中提出"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人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是市场经济的现象,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不仅是信息的流动,物产的流动,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人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随之流动,而且流动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加.这样,他们的子女也像小鸟一样随父母而迁徙.这种"流动"现实,派生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本身的高度重视.为此,我校响应临海市政府"学在临海"的号召,切实解决在临海的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困难,接纳了一大批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但是由于学校生源特殊性的影响,产生了与本地常住人口子女截然不同的现象,这些儿童的教育背景、生活习惯上也存在着与常住人口子女学校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正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流动人口。而由此产生的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涉及三个不同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失学问题,这是有没有平等教育机会的问题,涉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问题;二是中观层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就读过程中的借读费和就读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涉及教育机会如何实现等;三是微观层面,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在学校中产生的学籍管理、与当地儿童少年的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7年7月,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主要为农民工子女)总数已达到38.57万人,其中53.88%的学生在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就读。他们在学校里生活得怎样?笔者通过对K校日常工作的长时间介入、多方面观察,对12位老师和9名学生进行的半开放式的深度访谈,从交往的角度对流动儿童与上海本地儿童共同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有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农民工的数量将近2亿,他们的背后是多达1400万的随迁子女,每8个城镇儿童中就有一个是流动儿童.这些"流动的花朵"能否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顺利融入城市文化,关乎社会和谐、教育公平.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个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农民工子女教育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亲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这就意味着,全国有近200万流动儿童失辍学,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成了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飘飞的蒲公英也该有春天。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在等待中失去求学的机会,从而酿成其命运中抹不去的遗憾甚至悲剧,以及我们全民教育的又一个缺失。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如何让每一位进入我们学校的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伴随流动人口问题出现的流动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所省一级学校,明德小学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因此面临严峻的流动儿童群体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