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教师可以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对班级管理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一群体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它们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对于不同性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不同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其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3.
班级是学生人际交往重要的微环境,"非正式群体"是班级人际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能够让教育者正确、清晰地认识非正式小群体及其对于班级人际交往微环境的重要影响,以做出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群体又称友伴群体,是由情投意合者自发形成的小团体。学生集体中一般都存在若干个非正式群体。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时又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它的成员是身心处于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由于相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以及交往和活动的心理需要,非正式群体在班级中是普遍存在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集体的状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因此,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就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学校和班级管理运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地意识到学生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功能,清醒地区分班级中所存在的不同的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及它们对班级管理的正反作用。对于积极健康的非正式群体给与鼓励和支持;对于消极落后的小群体,则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引导。使其分解或转向积极的一面,从而与班级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7.
非正式群体是指几个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教师可以通过对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对班级管理影响等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这一群体能发挥其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内容繁杂、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群体交往视角,研究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通过建设民主型班级管理系统,开发群体交往的教育价值;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学习小组,促进群体学习的迁移;依托班会课,设计富于合作的活动。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实现班级的高效管理,促进班级成员人格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林海萍 《中国教师》2009,(Z1):551-551
<正>非正式群体是指班级内(或班级内外)少数学生以感情成分为主要调节机制,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为主要功能的小群体。任何正式群体中都或多或少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非正式群体,所以班主任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应视之为正常的客观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不是学生的任意拼凑,而是学生经  相似文献   

10.
初级群体是指有直接面对面交往与合作且具有亲密关系的群体。在高校,以宿舍和班级为代表的学生群体,具有高整合度、互动亲密、富于情感、成员角色不可替代等初级群体的典型特征,构成大学生成长最直接的微观社会环境,发挥着一系列独特而重要的社会功能。与此同时,以网络平台为基础形成的小群体开始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显示重要影响,虽然形态、结构有别于传统初级群体,但其功能特征如出一辙。高校学生初级群体的划界与分型,将为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动因与社会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淮娟 《学子》2012,(11):27-28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班集体是一个由几十个学生组成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级成员虽然不能相互选择,彼此原本也不一定相互认识,但加入同一班级后,在班级的共同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直接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一种工作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认知的、道德的关系;班级内会产生各种群体舆论、非正式群体和非正式规范,产生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需要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人际关系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较大。对于学生来说,班级人际关 系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简析 班级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像人们所想象 的那样单纯,而是极为微妙和复杂的。学生之间除正 式交往外,多表现为一种非正式的交往关系。学生之 间非正式交往不是等距离进行的,而是相互之间有所 选择的,这种相互选择的结果,便使班级形成了各种 不同性质的非正式小群体。因此,谈班级人际关系不 可忽视非正式小群体的作用与影响。 班…  相似文献   

13.
班级非正式群体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对学生的影响存在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对班级非正式群体教育引导得当,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影响;否则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和不良影响。本文主要谈论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类型、作用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邓玲 《教育艺术》2021,(3):43-43
班级小群体是在非正式人际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以感情为纽带的人数弹性较大的小集体。一个班级学习、工作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集体成员的情绪或士气,以及班集体成员所处的人际关系环境。班级小群体同班委(团委)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的关系。班级小群体同班委(团委)组织相比较有以下明显特征:一、形成的自发性。二、以私人情感为联系纽带。三、小群体功能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一个班级组建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产生班委、兴趣小组、团支部等正式群体之外的,没有正式组织手续、经过个人间的接触和交往自然而然形成起来的非正式群体。如何正确对待存在于班级中的这种非正式群体,对班主任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一般来说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不大,却有比较稳定的结构。2.在这类群体中,往往“以友情为重”,自觉不自觉地讲究“哥儿们义气”感情融洽、凝聚力强,但感情多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为基础。3.这类群体都属于课外交往的圈子,志趣相投,交谈起来无拘无束,谈教…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名称多样,成员复杂,形成原因各异.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影响巨大,具有二重性.为了趋利避害,构建和谐校园,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管理: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疏导与参与并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正式群体建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学生,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的研究却还不多。其实,小学生非正式群体比中学生非正式群体更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学校里普遍存在着,而小学生无论从心理认知方面还是从逻辑判断力方面都极不成熟,管理稍有不慎,小学生非正式群体很可能走入误区,不但对于群体成员自身的成长不利,也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教育,实践中尚无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本文试图在柔性管理如何应用于小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方面作以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小学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与协助管理者,对推动班级建设、形成班级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班干部作为促进班级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力量,对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也有着显著影响。因此,正确认识班干部对班级中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对优化班级组织和强化管理,形成和谐的群体氛围,凝聚良性班级文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班级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游离于班级正式群体之外,是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没有明文规定和成员编制,成员之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自发形成的兴趣小组。  相似文献   

20.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在每个班级中,除了诸如班委会、活动小组等“正式”群体之外,往往还有一些由学生自发组织、自由结合的小群体,称“非正式群体”。据调查,这种群体广泛地存在于中小学校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了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可以成为班集体上进的阶梯,也可能是班集体涣散的腐蚀剂。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