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合成法,制备了纳米MgO:Eu3+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手段,对所合成样品的相结构、发光特性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激发光波长对样品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XRD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纳米MgO:Eu3+材料具有立方晶相结构,颗粒平均尺寸在50nm~60 nm.通过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测量,研究了纳米MgO:Eu3+发光材料在不同发射波长下的激发谱特性,以及不同激发波长激发时,样品的荧光发射特性,讨论了激发波长对MgO:Eu3+样品发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米结构锐钛矿相TiO_2材料具有储锂性能,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为探索不同的结构和形貌对储锂性能产生的影响,本文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得纯锐钛矿相的TiO_2纳米颗粒粉末(TiO_2/NPs-400)和TiO_2纳米纤维(TiO_2/NFs-400),并对所得样品的晶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然后通过充放电测试对比研究了它们的储锂性能.结果表明,无论是TiO_2/NPs-400还是TiO_2/NFs-400由于都是纯的锐钛矿相并具有较小的晶粒尺寸,在前50次循环中均表现出优秀的储锂性能.但TiO_2/NFs-400由于具有多孔狭长孔道结构的优势,它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优于TiO_2/NPs-400.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纳米银。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改变反应温度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形貌,改变反应时间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大小。控制反应温度140℃以下,得到多种形貌共存的纳米银,140℃以上得到单一的球形纳米银;固定反应温度130℃,得到三角形的纳米银,延长反应时间,形貌无明显变化,粒径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几种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并利用激光光谱法对吸附在银纳米颗粒表面的吖椗橙(AO)分子的荧光增强现象进行了研究探讨.探测了纳米银粒子的分布状态和尺寸对AO分子的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纳米银粒子的间距合适时,处于其附近的AO分子的荧光增强可以达到最佳效果.此外,随着颗粒尺寸的变大,荧光增强效应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大约是三、四个原子的宽度。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例如纳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米机械学等。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问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从通常的关于微观和宏观的观点看,这样的系统既非典型的微观系统亦非典型的宏观系统,是一种典型人介观系统,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人们将宏观物体细分成超微颗粒(纳米级)后,它将显示出许多奇异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以及化学方面的性质和大块固体时相比将会有显著的不同。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技。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外纳米磁性液体材料的发展现状。磁性液体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新型材料,是由磁性纳米微粒(一般要求小于10nm)均匀弥散于某种液体基液中所构成的稳定体系。同时具有磁性和流动性,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磁学,流动力学,光学和声学特性。系统介绍了目前纳米磁性液体材料根据纳米磁性液体材料中的铁磁性固体颗粒的不同的分类及纳米磁性液体材料的基本性质。最后综述介绍了纳米磁性液体依据其独有的特殊性能和其在化工环保、印刷制造、医疗卫生、仪器仪表、航天航空中典型应用。同时比较了国内外纳米磁性液体材料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纳米ZnO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级氧化锌(1~100 nm)是一种新型高功能精细无机材料。由于颗粒尺寸的细微化,使得纳米ZnO产生了其本体块状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能,并且使其用途更加广泛。本文着重对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8.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大、孔径均一、纳米尺寸可调、二氧化硅无生理毒性、热稳定性较好等一系列特点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控制介孔二氧化硅的形貌和尺寸可以拓展介孔二氧化硅的应用,尤其是开发介孔二氧化硅在生物医学、色谱以及便于调控的催化材料等方面的用途.在本文中,作者在不同反应体系中得到了不同形貌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并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介孔二氧化硅宏观形貌和介相结构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   ……  相似文献   

9.
溶剂热合成富勒烯[60]-银纳米复合物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C60硝酸银、还原剂溶解在混合溶剂中,利用有机溶剂热技术制备了C60-Ag纳米复合物。透射电镜分析可看出不同还原剂得到的纳米银的形貌差别很大(有球形和片状),表明还原剂的性质对纳米银的形貌有很大的影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C60的吸收峰出现了红移,而纳米银的吸收峰出现了蓝移,表明纳米银和C60之间发生了电荷从银转移给C60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14,(4):36-41
半导体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及其场发射、传感性能研究 主要完成人:朱自强、郁可、张健 主要完成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该项目以半导体氧化物为材料模型。针对其在场发射电流强度和传感器灵敏度仍不够高这两个瓶颈问题,通过特征纳米结构的可控构筑及材料的精确表征和性能测试,发现其构效关系与新的物化现象,揭示材料形貌、结构生长、演化机制和其表/界面特性的调控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纳米?纳米是一种度量单位,1纳米即1毫微米,也就是1米的10亿分之一。那么什么是纳米结构和纳米技术?纳米结构通常是指尺寸在100纳米以下的微小结构,在这种水平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处理的技术称为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材料技术,也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材料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尺寸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用纳米颗粒组成的材料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因此,科学家们又把它们称为“超微粒”材料和“21世纪的新材料”。纳米粉末和材料的制造过程原理并不复杂。一般是把材料放在密封室内,然后充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微纳米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和传热特性,确定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以及微纳米颗粒合适的喷涂距离。创新点:1.建立微纳米颗粒的受力和运动模型;2.推导颗粒粒径和斯托克斯数的关系,确定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3.确定适于微纳米颗粒的喷涂距离。方法:1.通过颗粒运动和传热的三维模型,模拟颗粒在等离子体流场中的运动和传热过程;2.对流场采用欧拉法进行求解,对颗粒采用拉格朗日法进行求解;3.动态追踪颗粒的轨迹和空间分布,从而得到颗粒的速度、温度和空间分布。结论:1.布朗力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分布;现有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微纳米颗粒的行为。2.可以用斯托克斯数和粒径表征微纳米颗粒绕流的临界尺寸;当前工况下,临界粒径约为800 nm。3.基板会影响流场结构和颗粒的空间分布;在当前研究中,得出有利于纳米颗粒沉积的喷涂距离约为50 mm;对微米颗粒来说,喷涂距离应适当增大。4.微纳米颗粒的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点;纳米颗粒的分布区间更大,布朗力对纳米颗粒的作用比对微米颗粒更为显著。5.微纳米颗粒的运动和传热过程呈现不同的特点;纳米颗粒的惯性和热容小,因此它们的速度和温度变化更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水泥基材料中 C-S-H 凝胶/水泥颗粒界面的尺寸及微观力学特性,为从纳米尺度理解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创新点:采用动态模量图技术对 C-S-H 凝胶/水泥颗粒界面微区的尺度及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借助动态模量图的高分辨性,可获得该微区精确且有效的信息。方法:对比利用纳米压痕及动态模量图对 C-S-H 凝胶/水泥颗粒界面进行研究。结论:纳米压痕仅能粗略估计界面微区的尺寸及力学参量,相比之下,动态模量图的分辨率要高出2个数量级(表2),因此可获得更精确的测量值。C-S-H凝胶/水泥颗粒界面的尺寸在250 nm左右,模量值介于60 GPa和70 GPa之间。此界面区可认为是包覆水泥颗粒周围的一层紧密的水化层结构,其致密性将阻止内部水泥的进一步水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晶型和晶粒尺寸的氧纳米化铝纳米薄膜;通过XRD及AFM分析表征了烧结温度对纳米氧化铝薄膜的晶型及颗粒尺寸变化的影响.在900℃烧结时,氧化铝结构薄膜样品以非晶相和γ-Al2O3共存,颗粒尺寸50纳米;当烧结温度为950℃时开始向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几乎不变,有小颗粒生成,1050℃时基本完成θ-Al2O3转变,颗粒尺寸15纳米,1200℃时基本完成向α-Al2O3的转变,颗粒尺寸20纳米,在晶型转变过程中其晶粒尺寸由大变小而后再变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纳米银合成的关键,形貌和粒径大小的控制,研究了把硝酸银溶解在乙腈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纳米银。初步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100、120、140℃)和不同PVP浓度对纳米银粒径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升高,得到的纳米银趋向于单形貌;PVP浓度增加,纳米银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17.
纳米技术作为人类二十一世纪的三大基本战略技术,对人类认识世界,构造特定功能的产品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纳米同公里、米、厘米一样,是长度计量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记作nm,相当于4~6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技术是在纳米的尺度内,把物质加工到纳米级,其物理性能会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能够大大改善原有材料的性能。纳米材料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和小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特性。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提供专利技术、北京中商世纪纳米塑胶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纳米塑胶是在传统塑胶的基础上,把无机…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在1-100nm的超细材料,由于其晶粒小,比表面大,这就使其产生了块状材料所不具有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介电限域效应。表现在纳米体系的光、热、电、磁等性质与常规材料不同,从而在工程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计算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3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综合法,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好更多的新制备方法出现,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纳为材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纳米材料的分类和结构特征,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并阐述了纳米材料的进展,包括纳米光学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敏感材料外,纳米储氢材料,纳米巨磁电阻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