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 《辅导员》2011,(12):70-71
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课堂活动的"生成性"和"随机性"使得课堂提问表现出很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就迫在眉睫。一、课堂提问的概念及作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为完成教学目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研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至关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也启示我们要多研究提问。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提出:"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不知所措,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这样问,可能"一潭死水",而那样问,则会"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十余年的课堂观察,我发现音乐课堂上的教师提问,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教师的提问得到体现。教师如何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是我结合自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它的高效性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其效用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是多么重要,教师在课堂中只有有效提问才能促进课堂高效。课堂提问是连接教与学的生命线,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怎样做到"有效提问"引领"高效课堂"?笔者在一线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这句名言给我们点出了"疑"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好问、主动求知的好习惯,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能否打开这个门,关键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高质量的问题。而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上课之前不打"无准备之仗"。精心备课,及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提问缺乏设计,随意性大,或是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满堂问的现象。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问在激发学生兴趣处  相似文献   

9.
江水英 《学子》2014,(1):51-5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数学课堂应如何创设科学而又艺术的巧问方式,优化课堂,放飞学生思维,引导数学教学走向成功呢?一、问题情境要突出趣味性新课程指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  相似文献   

10.
<正>"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一段名言.课堂提问不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营造和谐轻松氛围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教师开启学生的心智,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如果在正常的教学中,教师能够精心设计出创造性、启发性、趣味性、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点燃他们主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师良好的问题预设会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展开,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上出一堂精彩的课,好的设问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我们提出的问题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引导感悟式,一种是选择冲突式。合理有效地运用两种设问方式,是课堂成功的基础。在实践中,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善于运用这两种设问方式进行发问。  相似文献   

13.
艾春满 《考试周刊》2010,(16):180-181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上富有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要有艺术。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提倡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本文就如何实现语文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它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探究,而教师的问题设计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堂提问的切入点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6.
当今,课堂提问依然魅力不减,提问仍然是使用最频繁的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之一,我们几乎找不到一节自始至终没有提问的课堂,区别就在于"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优秀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精彩迭出的课堂提问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一、巧选时机,启迪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7.
孟为进 《小学生》2013,(12):4-4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认为,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前一"问"指的是问题,后一"问"指的是问的方式。可见,问题设计得是否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有效,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优质高效课堂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沈兵 《考试周刊》2010,(34):176-177
一、问题设计现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数量上的泛滥化,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没有针对性、推进性和目的性。一堂政治课下来以问为主线,一问到底,惟恐课堂提问的数量不达标而有"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嫌疑,被戴上"不革命"的帽子。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巧妙设计问题是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之一。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常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促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使课堂上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此外,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师生围绕问题的课堂对话能否达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课堂提问,教师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关于教师的课堂提问.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善问巧问”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