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写作的启蒙阶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语文习作提出以下阶段性标准: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习作;在实践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易于动脑,乐于表达"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实情感。探讨了怎样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结合三年级教材进行习作的教学实践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难,学生习作难。面对这一难题,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违背儿童认知规律,大讲特讲写作技法,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习作教学‘三步曲’",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世界,淡化文章的篇章结构,鼓励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情感,提倡写放胆文,使学生有了习作自信心,最终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个性化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表达分为两种,一种是口语,另一种是习作。习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强调,不管习作的内容还是习作的形式都应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让学生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在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真实的作文,才能展示出学生动人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寻找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文经常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值得老师深思的问题:一说到作文,很多学生反映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文教学偏离了课标?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过高的立意使习作性质发生改变习作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捡到硬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小事屡见不鲜,而捉小偷等大事极少发生,但学生的作文中就存在这样一些不切实际的大事,甚至出现了为了降温,把自己关在冰箱里的离奇的事情。而这些离奇的事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创造发展的过程,既是衡量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标志,又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学会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习作的成功与喜悦。一、以"情"激趣,让学生享有真情实感的体验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作文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性实践活动,集中了学生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情感思维,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到"作文教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写作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落到实处呢?我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追问。第一问:为什么选三年级上册"习作一"追问?这是我要解释的第一个问题。一、二年级都是写话,暑假一过,学生就要开始写习作了,不仅学生,就连家长都感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不仅仅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朴实、最隐秘又最紧密的联系。自主表达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必将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起步作文教学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培植自由表达的土壤,淡化习作在学生心目中的"课程"意识,让学生想写、能写、会写、好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走向人文性和人格化的作文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学生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习作应该是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倾吐,真实意愿的表达,真实认知的描述,是学生个体生命的体现。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写出充满学生个性的习作,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进行习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可以依托班级中发生的小事件进行习作指导,在学生习作起始阶段及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面对小事,学会感受、学会搜索、学会表达、使学生的习作真正能表达生活。一、拥有巧心,抒写感受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智慧的眼睛。班级发生小事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习作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是在阅读学生的习作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一些倾向不得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外露。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进入写作状态,发掘习作潜能等手段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在习作教学中,要努力寻找更有效、更适合每个学生的习作途径,使学生更加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真正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阐述了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新的习作教学理念,要求习作教学淡化文体,降低要求,重视兴趣、情感对习作的影响。我想,学生若对习作不怵不惧,习作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使兴趣成为小学生习作的原动力,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呢?一、以读促写首先,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增加积累,打下扎实的习作基础。课堂上,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扎根于学生心灵的花朵,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广开习作泉源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回忆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围绕"趣"字,真实、完整、具体地叙述一件事.过程与方法: 营造情境,诱发习作的热情;范文引路,使学生写有所仿;放胆表达,交流合作,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交流中拓宽写作思路,分享、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创新性表述的过程。只有真正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为学生表达真实心声、流露真情奠定基础。因此,本文提出要在生活中走进自然,学习写观察作文;在生活中再现童年,学习写体验作文;在生活中拓展联想,学习写创新作文;在生活中实践体验,学习写主题习作,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