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休闲体育锻炼对都市职业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讨参与休闲体育锻炼对不同背景特征的都市职业女性生活质量(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互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体闲体育锻炼者和不参与者在心理和社会关系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学历和收入背景特征的职业女性参与休闲体育锻炼对生活质量影响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6,(4):107-114
目的:了解南京城区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现状,及人口学变量、体育锻炼等因素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得分的影响。方法:应用自编的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随机抽取的南京市城区60岁及以上的1108名老年人进行测查,评定其人口学变量和是否参与体育锻炼对其自测健康得分的影响。结果:(1)老年人健康总体状况良好,其中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都处于良好状态;(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原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体育锻炼等对其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和总体健康得分都有显著影响;(3)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对老年人生理健康和总体自测健康得分影响较大,婚姻状况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影响较大,体育锻炼因素除对老年人社会健康得分影响较大外,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总体自测健康得分也都有一定影响。结论:南京市城区老年人健康得分良好,不同特征老年人之间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年龄和婚姻状况因素是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因素是保护因素。我们要重视"非在婚"状态老年人的社会关怀与支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是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及大众体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方法、体育锻炼干预效应以及心生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尚未清楚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1)积极深入地探索两者关系的"剂量效应";(2)开发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3)加强生理心理机制的分析与探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锻炼干预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和采用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心理效应,老年妇女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以及影响老年人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具体讨论了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生理心理效应,老年妇女与体育锻炼,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以及影响老年人参加和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     
G806 20034519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刊,中,I]/徐薇薇(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黄岗(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体育科学研究.-2003(1).-43-45 参4(XH)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影响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人的生理健康,同时是纠正心理缺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本文就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G806 20034520利用计步器评定体育活动最省值的恢复方法的实验测  相似文献   

8.
一、体育健身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增强体质的体育锻炼新方法、新手段的研究 ;国民体质监测方式、方法及效果的研究 ;中国传统健身术增进人体健康水平的研究 ;运动与身心健康研究 ;老年人体育锻炼机理的研究。二、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运动训练新方法、新手段研究 ;新赛制实行后的训练、竞赛规律的研究 ;运动技术创新研究 ;体能训练研究 ;赛前心理准备与赛中心理调节研究。三、疲劳与机能恢复研究运动性疲劳评价标准研究 ;运动性疲劳的骨骼肌、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特征研究 ;消除疲劳、促进机能恢复的中医药方法研究。四、运动营养研究…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和体质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测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老年人男性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自测健康总分显著高于女性.(2)60-69岁的老年人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体质得分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以及健康总分和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不锻炼者.(4)参加集体形式体育活动的老年人自测健康各因素和体质得分均高于以个人形式进行锻炼的老年人.(5)文化程度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和体质状况也不同.文化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就越好.(6)文化程度的高低是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训练周期中运动员疲劳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周期中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对运动员疲劳的诊断效果;方法:以北京划艇队12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血液生化指标、心理调查问卷、Omega Wave系统对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周期的疲劳情况进行诊断.结果: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周的血清肌酸激酶与基础训练周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健康疲劳量表得分较基础训练周显著降低(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的交感神经调节系统影响因数与基础训练周相比显著降低(P<0.05);运动员大量训练周的压力指数相对于基础训练周显著升高(P<0.05);结论:持续的大运动量训练,可以导致运动员出现心理或生理疲劳;Omega Wave系统对运动员生理疲劳的早期发现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锻炼成瘾、心理疲劳是体育锻炼产生的两大消极心理效应。分析这些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提高体育锻炼效果、促进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心境状态量表(POMS)等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民间传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参与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改善心境状态。民间传统体育能够作为体育教学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大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采用精神卫生调查问卷SCL-90,对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专家及学生调查来探讨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以研究实施健康运动处方的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对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的调节和改善有一定作用。健身运动处方的运用要考虑处方内容、形式、负荷强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4.
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广东两省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体育锻炼的特征,结果显示: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情况与其对体育认知度、文化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等明显背离,体育人口比例仅为12.5%;他们在主观上更多的将不能坚持体育锻炼归因于精神压力大、累、工作忙等因素;客观上不规律的作息,场地、器材的短缺使他们的体育锻炼难以形成动力定型;他们更多的将食补、睡眠作为消除疲劳、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心理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此领域中主要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具体讨论了体育锻炼心理学的内涵,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体育锻炼产生心理健康效益的可能机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7.
使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DX一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测试被测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和手臂稳定性等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实验前后比较。选择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不同强度、项目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2个认知指标1个情绪指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科学健身、健心和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小强度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手臂稳定性等促进作用较小,而中等强度身体锻炼对3项指标的影响较大。(2)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锻炼项目的影响。乒乓球、跆拳道效果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认知指标成绩的提高;跑步的锻炼作用则较弱。乒乓球和跆拳道的锻炼比慢跑锻炼更具心理效益。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心理测量、实验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机理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衰退,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纬度的效果要明显于生理健康纬度;锻炼组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最佳反应时除外);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更有益于中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太极拳锻炼者最好长期坚持集体锻炼。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早期诊断,对心理疲劳的预防和干预、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等,通过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眼中的心理疲劳,进一步发掘不同群体心理疲劳的特性,并归纳中国独特的体育文化背景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表现形式及干预措施。结果发现,其特点有别于正常运动员群体,心理疲劳对于残疾运动员表现为长期伴随、阶段性、多因素影响和可预见。建议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兴趣爱好,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关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主观锻炼体验与体质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积极幸福感在不同分数等级大学生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分数等级越好积极幸福感越强;心理烦恼和疲劳的大学生在不同分数等级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的积极幸福感体验与体质健康评价结果呈正相关关系,而心理烦恼与疲劳与体质健康成绩呈负相关;大学生的积极的幸福感体验与身高体重、柔韧力量、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都存在正相关,心理烦恼和疲劳与身高体重、柔韧力量、肺活量、耐力、速度灵巧方面均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