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开元 《文教资料》2013,(32):14-16
先秦儒家的人物品评不同于魏晋之时的人物鉴识,如果说后者偏重艺术感性的话,那前者则更多是注重实用理性了。作为先秦时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先秦儒家的人物品评也同样具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既有崇尚质实的一面,又有重视文饰的特点。尚实使其具有简约风格,重文又使其具有生动特色。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播出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三字经》。第六集中,钱教授谈到秦朝为水德,汉朝代替秦朝,则汉朝为土德,所以汉朝皇帝当穿黄袍。而绝不会穿黑色或红色。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作为经典内涵无尽,其文章结构对先秦议论文体的成熟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孟子》诸篇与庄子《逍遥游》论证异同,梳理了先秦议论文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4.
《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训诂内容、方法及其训诂术语的总结,以显现正文训诂在《管子》词义训诂中的作用以及在整个训诂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先秦教育思想作为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在新时期有着特殊的价值。认真研究先秦教育思想,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能够解决许多教育问题。先秦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的策略性启示包括:教师须做真君子,须做道德实践者,须做博学者和善教者,并能够抓住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先秦儒家的经典著作,内容包罗万象,真实反映了上古汉语的真实面貌,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本文以《论语》单音节同义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描写,结合相关训诂材料来考察其存在及使用状况,旨在为先秦汉语专书研究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文献语言材料和经过分析、阐述、论证的关于先秦汉语同义词的一些理论与规律。  相似文献   

7.
先秦史涵盖面广、涉及内容多以及史料解读难度大等原因,作为知识储备不足的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常常出现畏难情绪,以致逐渐失去了学习先秦史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先秦史料,进而达到熟练运用,对于先秦史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要正确解读先秦史料,应对先秦史料的基本概况、特点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后,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准确解读,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曾盛极一时,其持说立论与儒家多有不同之处,是先秦百家争鸣文化格局的典型代表。墨家对儒家观点的反对主要体现在其"兼爱"、"尊天"、"敬鬼神",以及主张"节用"、"节表"、"非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生态美学观作为论域,以先秦儒家生态美学思想为对象,阐述了先秦儒家以“和”为核心范畴的生态审美观,并试图通过对“天人合一”、“知命畏天”、“仁民爱物”、“乐山乐水”、“吾与点也”等理论点的析明以及对先秦儒家生态美学观特征的分析来探明其构成态势。  相似文献   

10.
名学作为先秦诸子学的一个学派,只有《公孙龙子》、《邓析子》和《尹文子》三书流传至今,其真伪难辨.比较研究其中代词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角度分析三部作品的不同,也可窥探先秦汉语代词面貌.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在动乱与繁荣之中前进,文学领域也出现百家争鸣这一空前盛况。先秦诸子百家凭借自成一家的学说彼此争锋,在文学历史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受其推动,此时的文学观念也由最开始的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先秦文学观念,也影响着后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先秦时期的文学发展出发,以“文”字的“文饰”意为代表,对其含义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探究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念对于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的成人礼,不仅是一种成人仪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作为仪式,先秦成人礼有规范、细致的礼仪程序;作为教育模式,先秦成人礼又有着独特的历史教育意义,成为先秦时期少年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教育导向,其中许多教育经验在当代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可为我们的青少年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在国内外研究者甚众。然大多是就《孙子》而论《孙子,》而没有将其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探讨论述。本文通过比较论证,从成书年代、文体结构、议论说理、语言与修辞等方面,探讨了《孙子》与先秦诸子散文的关系及在诸子散文中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侔式推论中的语言逻辑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逻辑是从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来研究思维、研究推理的。作为在中国古代逻辑中具有最完备体系的《墨辩》,其字里行间不乏这方面的因素。温公颐先生在《先秦逻辑史》一书中指出:“我们可以写一部以普通形式逻辑为主的先秦逻辑史,也可以写出一部先秦辩证逻辑思维史,也可写  相似文献   

15.
籍庆利 《文教资料》2010,(36):139-141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思想精髓延续至今。孔孟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其道德教育内容与自我修身有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语》作为先秦儒家的经典,包含很多进步思想,民本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其民本思想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军事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以孔予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的进步思想观。但由于时代的局限,《论语》中的民本思想具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先秦文献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对其进行信息处理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先秦文献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但先秦文献规模较小,现代汉语的信息处理模式并不能较好地适用于先秦文献。先秦文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历代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细致的加工,形成了一系列的先秦注疏文献。注疏文献中包含了大量先秦文献的词汇及语法知识,通过对多本先秦注疏文献进行统计,论证了利用注疏文献对先秦文献进行信息处理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了先秦文献的词语知识获取和命名实体知识获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作为战国时期的出土材料,对我们研究先秦的语言状况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训诂、语法的角度对其第四辑的四个结构助词"之、所、者、是"进行分类统计和研究,以探索和反映先秦文献中结构助词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与寓言--以先秦诸子为中心的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这一点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表现尤为明显。其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大量而又广泛地运用“寓言”,无论是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还是作为语言形式的“寓言”,都与隐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大量先秦诸子“寓言”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