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速滑运动员在陆训期进行高原训练对于我国选手来说是新课题。根据高原训练专家的建议,结合宋丽自身的特点安排了高原训练计划。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高原训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今后如何利用高原训练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积累了经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提供了宋丽高原训练期的指标变化特点,为今后更深入地探讨研究速滑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多因素量化分析在中长跑训练动态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多因素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影响中长跑成绩的有关因素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科学设计训练计划和中长跑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方法,为提高中长跑的训练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原训练与低氧训练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冯连世 《体育科学》2005,25(11):F0002-F0002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高原训练本身也存在不利于恢复、难以掌握适宜的训练强度等至今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营养与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连世 《游泳》2000,(4):6-9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 ,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其理论依据是 ,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 ,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双重刺激 ,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 ,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因此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特殊条件下的强化训练手段 ,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对机体的刺激深刻 ,可望得到超量恢复 ,提高机体的机能储备。通过高原训练 ,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机体抗缺氧和耐酸潜能及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高原训练也可以对人体产生一些不利的影…  相似文献   

5.
高原训练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在我国田径项目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长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必修课”高原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人体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训练,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使运动员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心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吸氧量和血色素浓度提高,增强机体耐受乳酸的能力,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尤.其对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系统观察鲜为报道。.本文则主要对10名世居西宁(海拔2260m)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260m-2630m交替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测试。测试是以跟随训练追踪测试生理机能,系统观察世居高原人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便为其高原训练的计划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2000~2500m)的地区进行定期专项训练的方法。其理论基础是通过高原缺氧和训练负荷双重刺激,可以使训练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从而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抗缺氧的生理适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统一参加训练活动者的认识和行动。制订运动训练计划使训练内容进一步具体化,为有效地控制运动训练过程奠定必要的基础。试点中学运动员既要文化学习,又要运动训练,为充分利用有限的训练时间,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必须认真制订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因此,对试点中学制订运动训练计划科学化程度的分析有重点的意义。   从 72所试点中学调查情况看,有 71所试点中学有训练计划,占总数的 98.6%,仅有 1所试点中学没有训练计划,占 1.4%。根据时间跨度的大小,可将运动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9.
当代竞技水平飞跃发展,运动训练日益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在运动训练中需要根据运动员特点、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安排合适的运动强度.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并且准确、有效地评定训练效果。本就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意义做了论述,力求对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教练员职业的能力(一)训练过程的组织与计划包括: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要求;长期计划;确定并加强主要准备因素;定期实现训练计划;确定训练计划的类型;确定训练课程;微观循环;宏观循环;制定年度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1.
击剑训练计划与训练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击剑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思路:训练计划的制订、分析和训练质量监控有机结合;通过记录运动员训练中的每次练习效果、得失分和有效练习(交锋)时间评定技战术训练质量。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运动员和对手的基础数据录入、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制订、训练计划量化分析和训练质量监控。以优秀运动员王敬之的一次日常训练课为例,运用该系统对其训练质量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2.
本第一部分(见本刊2001年第5期)主要介绍了运动员远景训练计划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根据早期晚期专项化体育项目的划分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种远景训练计划的模式,它包括四个阶段:基础阶段、开始训练阶段、竞赛训练阶段和运动水平提高阶段。基础阶段章的第一部分给出了训练能力的临界期和长期运动员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概要和其相关时期化模式。本集中于模式的第一阶段,即有关专门化运动后期时运动员远景训练计划的基础阶段和教练员对此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血乳酸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及生理机制,在我们以往多次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这次赛前在昆明(海拔1890米)的高原游泳训练计划。通过比较5名优秀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前3周、高原训练3周、高原训练后3周共9周训练期间,高原前、高原期间和高原后的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液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醛含量等的变化,和高原训练前后4mmol/L血乳酸运动强度的游泳速度与心率,发现运动员无氧阈游速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增强,乳酸耐受能力增强.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此次高原训练提高了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运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国伟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4):31-31,37
本文就摔跤训练的计划进行了从理论上的论述,旨在提醒基层从事摔跤运动的教练员在努力提高运动成绩中,训练计划的重要性和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原训练是我国长跑、马拉松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高原自然环境,进一步发挥高原训练效果,提高高原训练的成功率,还需要不断探索。一个完整的高原训练过程包括平原大运动量训练阶段、高原大强度训练阶段和赛前平原大强度训练阶段3个部分,应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负荷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敏先 《体育科研》2007,28(6):32-32
据悉,日本国家花样游泳队取消了原定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去中国昆明的高原训练计划,改为在国内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运动员只有接受长时间的系统训练,才有可能参与激烈的角逐,夺取胜利。但对这种长时间的训练活动,则又必须科学地予以全面规划。训练计划正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的基本设计。科学制定的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取得理想训练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对苏北地区的218所中小学校课余训练工作状态的现况调查。结果表明:学校课余训练运动项目的设置仍以传统的、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为主。在运动队的梯队组成上差别较大。部分学校成合理状态,利于运动队的发展和运动员的成长。在教师制定教学训练计划的工作方面极为薄弱,教学训练计划制定不够齐全,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训练质量和运动队竞技水平的提高。在训练频率上,周训练次数和每次训练时间能够较好保证,但年训练月数部分学校略显不足。影响到课余训练的效果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无氧阈值的影响,系统观察了1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进行3周高原训练前后无氧阈值的变化。结果提示:1)高原低氧能显降低机体的AT;2)高原训练能够使机体AT明显升高,而且这种效果在下高原后至少可保持3周。  相似文献   

20.
速度滑冰在北方院校是冬季的主要课程,每年都要举办比赛,训练计划的结构和计划的编写对提高成绩尤为重要。经抽取15所院校进行调查分析,训练计划结构基本有4种类型,训练计划的编写也有4种方式。训练计划结构采用较多的为半年训练型,效果最好的是全年训练型,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不使用冬季或赛前训练型计划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