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以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加速推进,对缓解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生态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在一些领域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远未达到理想状态。这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却往往被忽视的原因在于,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我国最大的国情,即转型社会的背景下来考虑,因此也就未能有效应对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特有的生态问题。为此,深入研究和认识转型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规律,推进适应社会转型趋势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持续健康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事业的有效推进,工业化、市场化和新媒体环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文艺生产的发展走向和文化生态。媒介化的市场环境和商业化运作所构成的文艺生态,主导着文艺生产的发展模式和价值取向;影像文化的狂欢化造成文艺的泛艺术化,文艺生产的产业化又加速了艺术生产的大众化和边缘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娱乐方式,造成当下我国文艺生产繁华和喧闹的现实以及文艺过度娱乐和启蒙作用式微的审美困境。如何平衡文艺生产中经济效益和精神价值的关系,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价值目标,不仅关系到文艺生产的健康发展,也是社会转型期文化建设乃至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市场逻辑与法治精神的双向驱动,虽然市场逻辑中蕴涵着法治精神的基质,但是,法治精神不可能在市场逻辑中自发生成,它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共同培育,其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鲜明地把市场和法治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院校与政府的关系正处于市场化调整的阶段,市场介入与大学自治已成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新挑战,这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建立大学制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明社会的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自然也不能少了生态文明,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首位,通过物质、精神以及规章制度等方法管理和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精神文明.党的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上了议程,党和政府把这项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列入了正式的政府工作中,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制定了又一条明智策略.在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林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长远的生态意义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生态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他们在本质上是完全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民族未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决策,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国家的五年规划,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依然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恶化、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紧张、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生态文学是一种反应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文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文艺作品具有教化、引导的作用,从而让社会大众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中来。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及生态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净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的发展战略。文章论述了初级形态生态文明的内涵、发展历程以及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笔者从生态文明初级形态的理论出发,提出了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并从高等林业教育要为现代林业建设培养“生态型人才”,注重培养农民的生态道德观念,大力研究生态建设制度,积极培育和传播生态文化等方面阐述了高等林业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使命初探:21世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正在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与工业文明相结合转向与生态文明相结合。这对于社会主义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持续的生命力以及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我们不可能跳过工业文明与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而两者都包含着违背生态文明要求的负面效果,理想与实际措施必然产生差距。应对这两大矛盾,只能运用社会主义本身的优势来进行调节,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今后的重点是在不放弃结合现实的前提下,努力弘扬理想、推进体现理想的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文章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分析入手,着重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领域和实施途径,提出现阶段应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工业文明社会理念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此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我国政府在新时期职能如何定位。是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当前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总的来说,政府在经济发展、完善政治机制、生态文化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9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作了6次政府工作报告。对这6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进行考察、梳理,发掘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中国政府一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分析发现,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问题是贯穿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核心生态问题,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通过总结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和新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是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厚植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公民等四个维度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阐述。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生态政治是政治导向,生态文化是文化底蕴,生态公民是主体力量。特别重要的是,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视域谋划与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鲜明特色。从学理上探讨与阐述这一问题,对拓展生态文明建设路径,进而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有效推行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方面的作用:政府应该打破原来垄断公共服务的局面,明确自己只是服务的提供者、并非一定就是生产者的角色,在市场化进程中应慎用政府行为;运用市场机制可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成本的降低,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公民社会在分担服务职能、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培育公民社会也是市场化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这三只手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治的互动体系。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现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压力,文章在指出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后,探求了"以全局观来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丰富和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化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的发布在全国引起了重大反响,为全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范本和参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地理地貌、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文化底蕴、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机遇等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十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除了显著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城镇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的推动引导作用和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在当地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下农民对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或者说是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生产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些要具备多项非一般情况下的成功模式在不同条件地区是很难完全复制的,这也就决定了未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论习近平的绿色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直面国际国内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的角度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绿色发展的视域下阐述了生态生产力理念、绿色福利理念、发展与文明的关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回归和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具有鲜明的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难题的性质,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模式为导向发展形成的,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她所揭示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标准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至高境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国际、国内讲话中多次阐释传统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自然观、发展观和政治观,传承中华民族生态智慧,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之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在阐述新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论述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提出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动和公众参与三条路径来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最后又从思想确立、风气形成及实践推动三个层面来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生态观理论贯穿其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道路的开拓,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